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甘苦  拼音:gān kǔ
1.甘味和苦味。《墨子。非攻上》:「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聊斋志异。卷二。龁石》:「向日视之,即知石之甘苦酸咸,如啖芋然。」
2.比喻处境的顺逆与苦乐。《史记。卷三四。燕召公世家》:「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官场现形记》第一二回:「像大人这样体恤人,晓得人家甘苦,只要有本事能报效,还怕后来没有提拔吗?」
3.困苦。《红楼梦》第一一五回:「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好些。」
《漢語大詞典》:同甘苦
见“ 同甘共苦 ”。
分類:同甘苦
《國語辭典》:不知甘苦  拼音:bù zhī gān kǔ
不知道处理事情的甘甜与痛苦。后多指不知处理事情的艰难、痛苦。《墨子。非攻上》:「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漢語大詞典》:优剧(優劇)
甘苦;劳逸。后汉书·循吏传·刘宠:“值中国丧乱,士友多南奔, 繇 携接收养,与同优剧,甚得名称。”隋书·刑法志:“是后囚徒或有优剧……钱署三所,於事为剧;郊坛六处,在役为优。”
分類:甘苦劳逸
《漢語大詞典》:甘蓼
(1).谓甘于困苦,不易操守。语出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 王逸 注:“言蓼虫处辛烈,食苦恶,不能知徙於葵菜,食甘美,终以困苦而癯瘦也。以喻己修洁白,不能变志易行以求禄位,亦将终身贫贱而困穷也。” 唐 陆龟蒙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谅难求标标,聊欲取錚錚。几嘆虫甘蓼,还思鹿美苹。”
(2).犹甘苦。新唐书·李景略传:“ 景略 至,节用约己,与士同甘蓼。”
《漢語大詞典》:辨水
辨别水味的甘苦。语本《淮南子·氾论训》:“ 臾儿 易牙 , 淄 澠 之水合者,尝一哈水而甘苦知矣。” 宋 秦观 《次韵谢李安上惠茶》:“著书懒復追 鸿渐 ,辨水时能效 易牙 。”
《國語辭典》:同甘共苦  拼音:tóng gān gòng kǔ
同欢乐,共患难。《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彦章以步军十万人攻杨刘城,李周尽力拒守,每与士卒同甘共苦,故能得军心,效死勿去。」也作「分甘共苦」、「同甘同苦」。
分類:甘苦
《漢語大詞典》:鸣野食苹(鳴野食苹)
语出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毛 传:“鹿得蓱,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后以“鸣野食苹”比喻诚心待人,同其甘苦。 宋 苏辙 《笏记》:“醉酒饱德,虽喜太平之风;鸣野食苹,未展尽心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