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秦陇(秦隴)
(1). 秦岭 和 陇山 的并称。 南朝 梁 江淹 《秋至怀归》诗:“ 楚 关带 秦 陇 , 荆 云冠 吴 烟。”旧唐书·音乐志二:“鸚鵡, 秦 陇 尤多,亦不足重。” 清 方苞 《释兰谷传》:“遵 秦 陇 ,入栈道。”
(2).指今 陕西 、 甘肃 之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姚福进 者, 兕麟 之祖也, 德顺军 人,以挽强名於 秦 陇 间。” 陈毅 《寄友》诗:“ 秦 陇 消息倩谁问,故交鬼影梦中归。”
《国语辞典》:苻坚(苻坚)  拼音:fú jiān
人名。(西元338~385)字永固,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省泰安县)人。曾灭前燕,取仇池,陷晋汉中,取成都,克前凉,定代地。任用王猛,修明国政,为五胡中最强盛的国家。猛卒,大举侵晋,与谢玄等战于淝水,大败而还,后为姚苌所杀。
《国语辞典》:秦国(秦国)  拼音:qín guó
国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约今甘肃省天水县),庄公时徙居大丘(今之陕西省兴平县东南的槐里城)。孝公时定都咸阳,得商鞅变法图强,积极东侵。惠王时重用张仪,以连横政策离间六国。昭襄王用范雎采远交近攻之策向东扩展。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统一天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國語辭典》:凤凰台(鳳凰臺)  拼音:fèng huáng tái
相传刘宋元嘉间有异鸟集于山,当时被看作凤凰,遂筑此台。其故址在今南京市南。唐。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漢語大詞典》:凤台(鳳臺)
(1).古台名。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 南朝 宋 鲍照 《升天行》:“ 凤臺 无还驾,簫管有遗声。” 唐 黄滔 《催妆》诗:“吹簫不是神仙曲,争引 秦 娥下 凤臺 。” 元 杨维桢 《小游仙》诗之十二:“ 嬴 家楼头縹緲女,底用 萧郎 筑 凤臺 。”
(2).泛指华美的楼台。 南朝 陈 张正见 《门有车马客行》:“舞袖飘金谷,歌声遶凤臺。” 清 邵粹夫 《京华杂感》诗:“中宵独坐看银汉,王气葱葱起凤臺。”
《漢語大詞典》:陇右(隴右)
(1).古地区名。泛指 陇山 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约当今 甘肃 六盘山 以西, 黄河 以东一带。后汉书·隗嚣传:“﹝ 牛邯 ﹞雄於边垂。及降……以为护 羌 校尉,与 来歙 平 陇 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 陇 右文士,得檄之体矣。” 詹鍈 注:“ 陇 右,即 陇西 ,今 甘肃省 陇山 以西地区。”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 陇 右 河 西,皆没戎狄。” 明 何景明 《陇右行送徐少参》:“ 陇 右地, 长安 西行一千里。”
(2). 甘肃省 旧时别称之一。 谭其骧 等《我国省区名称的来源·甘肃省》:“简称 甘 ;又因省境在 陇山 之西,旧时别称 陇 西或 陇 右,简称 陇 。”
《漢語大詞典》:仇池
山名。在 甘肃省 成县 西。山有东西两门,盘道可登,上有水池,故名。后汉书·西南夷传·白马氐:“居於 河池 ,一名 仇池 ,方百顷,四面斗絶。”宋书·氐胡传:“ 仇池 地方百顷,因以 百顷 为号,四面斗絶,高平地方二十餘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一:“万古 仇池 穴,潜通小有天。” 宋 苏轼 《和桃花源》诗序:“他日工部侍郎 王钦臣 仲至 ,谓余曰:吾尝奉使过 仇池 ,有九十九泉,万山环之,可以避世如桃源也。” 清 赵翼 《调守广州》诗:“地偏恰似 仇池 穴,俗厚难忘 畏垒 乡。”
《漢語大詞典》:空同
(1).虚无浑茫。《关尹子·九药》:“昔之论道者,或曰凝寂,或曰邃深,或曰澄澈,或曰空同。”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视空同而失貌,察倏忽而亡迹。” 明 冯惟敏 《粉蝶儿·五岳遨游》曲:“太极分两仪,空同涵万有。”
(2).亦作“ 空桐 ”、“ 空峒 ”。山名。即 崆峒 。在今 甘肃省 平凉市 西,险峻雄伟,山上道观极盛。庄子·在宥:“ 黄帝 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 广成子 在於 空同 之上,故往见之。”汉书·郊祀志上:“上遂郊 雍 ,至 陇西 ,登 空桐 ,幸 甘泉 。” 宋 曾巩 《冬暮感怀》诗:“坐思 空峒 间,负雪山千层。” 明 宋濂 《崆峒雪樵赋》:“伊 空同 之拔起兮,镇 嶠 南之灵区。”
(3). 明 代文学家 李梦阳 号 空同子 ,亦简称“空同”。 明 李贽 《与管登之书》:“如 空同先生 与 阳明先生 同世同生,一为道德,一为文章。千万世后,两先生精光具在,何必更兼谈道德耶?”
(4).复姓。 战国 赵 有 空同 氏。见史记·赵世家
《國語辭典》:先零  拼音:xiān líng
先凋零。《楚辞。屈原。远游》:「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三国魏。曹植 橘赋:「邦换壤殊,爰用丧生,处彼不彫,在此先零。」
《國語辭典》:先零  拼音:xiān lián
汉时羌族的一支。在今甘肃省导河以西至青海省境。后渐与西北各族融合。
《漢語大詞典》:皋兰(皋蘭)
亦作“皐兰”。
(1).泽边的兰草。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皐兰被径兮斯路渐。”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清露被皐兰,凝霜霑野草。” 晋 成公绥 《啸赋》:“藉皐兰之猗靡,荫脩竹之蝉蜎。”
(2).山名。在今 甘肃省 兰州市 南。《汉书·霍去病传》:“转战六日,过 焉支山 千有餘里,合短兵鏖 皐兰 下。” 南朝 梁元帝 《郑众论》:“况復风生 稽落 ,日隐 龙堆 , 翰海 飞沙, 皋兰 走雪。” 唐 沈佺期 《被试出塞》诗:“辛苦 皋兰 北, 胡 霜损 汉 兵。”
(3).旧县名。即今 甘肃省 兰州市 。 汉 设 金城县 , 明 为 兰县 , 清 改 皋兰县 。 清 姚鼐 《〈停云堂遗文〉序》:“ 皋兰 王诫亭 先生,固 秦 中之聪明才杰士也。”
《漢語大詞典》:枉渚
(1).古地名。 枉水 流入 沅水 的小水湾,在今 湖南 常德市 南。《楚辞·九章·涉江》:“朝发 枉渚 兮,夕宿 辰阳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沅水:“ 沅水 又东歷小湾,谓之 枉渚 。”
(2).古地名。又名 琵琶洲 ,在今 甘肃省 两当县 南。因洲渚迂回,人迹罕到,故名。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鵾鷄号 枉渚 ,日色傍阡陌。”
(3).弯曲之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其中引水,飞皋倾澜,瀑布或枉渚,声溜潺潺不断。” 唐 欧阳詹 《陪太原郑行军登汾上阁》诗:“城槐临枉渚,巷市接飞梁。”
《漢語大詞典》:关陇(關隴)
指 关中 和 甘肃 东部一带地区。后汉书·公孙述传:“令 汉 帝释 关 陇 之忧,专精东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 唐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 汉 月明 关 陇 ,胡云聚塞垣。”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之四:“可怜 庾信 多才思, 关 陇 乡心已不堪。”
《漢語大詞典》:富平
(1).富平侯的略称。汉书·张汤传赞:“ 汉 兴以来,侯者百数,保国持宠,未若 富平 者也。”后汉书·张曹郑传赞:“ 富平 之绪,承家载世。”参见“ 富平侯 ”。
(2). 西汉 末一支农民起义军的称号。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又别号诸贼 铜马 、 大肜 …… 富平 、 获索 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 李贤 注:“诸贼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容彊盛为号…… 富平 贼帅 徐少 , 获索 贼帅 古师郎 等。”
(3).古县名。 西汉 置。治所在今 宁夏 吴忠 西南。 东汉 废。
(4).古县名。 东汉 置。治所在今 甘肃 庆阳 西南。为 北地 郡治所。 东汉 末废。
《漢語大詞典》:富平侯
汉 张安世 封富平侯,传子 延寿 , 延寿 传 勃 , 勃 传 临 , 临 传 放 ,五世袭爵。见《汉书·张安世传》。后因誉称朝廷重臣。 唐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诗:“苍生 谢安石 ,天子富平侯。” 唐 李商隐 《富平少侯》:“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国语辞典》:北岭(北岭)  拼音:běi lǐng
山脉名。由岷山东行,经甘肃、陕西二省南方的秦岭,再东延河南省伏牛山、大别山,至安徽省淮阳山的山脉。为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是中国自然、人文上的一大界线。
《漢語大詞典》:瓜州
(1).古地名。即今 甘肃省 敦煌市 。左传·襄公十四年:“昔 秦 人迫逐乃祖 吾离 于 瓜州 。”一说,在今 秦岭 南北两坡。参阅 顾颉刚 《史林杂识·瓜州》
(2).古州名。(1) 北魏 孝明帝 置,治所 敦煌 (今 甘肃省 敦煌市 西)。(2) 唐 武德 五年(公元622年)置,治所 晋昌 (今 甘肃省 安西县 东南)。
(3).见“ 瓜洲 ”。
《國語辭典》:瓜洲  拼音:guā zhōu
乡镇名。在江苏省江都县南,长江北岸,当运河口,与镇江斜对面。地形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漢語大詞典》:陆浑(陸渾)
古地名。也称 瓜州 ,原指今 甘肃 敦煌 一带。 春秋 时 秦 晋 二国使居于其地之“ 允 姓之 戎 ”迁居 伊川 ,以 陆浑 名之。 汉 置县。 五代 废。故城在今 河南省 嵩县 东北。史记·匈奴列传:“於是戎狄或居於 陆浑 ,东至於 卫 ,侵盗暴虐中国。”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一为‘陆邑’。” 司马贞 索隐:“《春秋左氏》:‘ 秦 晋 迁 陆浑 之 戎 于 伊川 。’ 杜预 以为‘ 允 姓之 戎 居 陆浑 ,在 秦 晋 之间,二国诱而徙之 伊川 ,遂从 戎 号,今 陆浑县 ’是也。”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 陆浑 桃花间,有汤沸如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