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琅琊子

相关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例句

昔者琅琊子,躬耕亦慨然。 陈子昂 赠赵六贞固二首之二

典故
卖琅琊产
 
卖田僦马


《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列传·贡禹〉~3073~
天子纳善其忠,乃下诏令太仆减食谷马,水衡减食肉兽,省宜春下苑以与贫民,又罢角抵诸戏及齐三服官。迁禹为光禄大夫。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年老贫穷,家訾不满万钱,妻子糠豆不赡,裋褐不完。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徵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至,拜为谏大夫,秩八百石,奉钱月九千二百。廪食太官,又蒙赏赐四时杂缯绵絮衣服酒肉诸果物,德厚甚深。疾病侍医临治,赖陛下神灵,不死而活。又拜为光禄大夫,秩二千石,奉钱月万二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78 【介绍】: 西汉沛人。高祖从祖兄弟。高祖三年为郎中,后以将军击陈豨,封营陵侯。吕后七年,封琅邪王。吕后死,与齐王合谋欲诛诸吕。至长安,与诸将相共立刘恒为帝。文帝元年,徙为燕王。卒谥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 【介绍】: 东汉南阳蔡阳人。光武帝子。封琅邪王。都莒,好修宫室,殿馆壁带皆饰以金银。卒谥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北海人,字成国。献帝建安中曾在交州,或云任太守。吴人程秉、薛综,蜀人许慈均从熙问学。有《释名》,用音训推求事物所以命名之由来,为探求语源、辨證古音之重要著作。
全后汉文·卷八十六
熙,字成国,北海人。(北海属青州部,故伏滔《青楚人物论》以刘成国为青士有才德者。)官位未详。有《谥法注》三卷,《释名》八卷。(案:《后汉·文苑·刘珍传》,「撰《释名》三十篇,」盖别有一书,或珍创始,而刘熙踵成之也。《隋》、《唐志》作刘熙撰,不书官位。今所见旧刻本,或题安南太守,或题徵士。《隋志》《大戴礼》注梁有《谥法》三卷,后汉安南太守刘熙注」,则旧刻本亦有所据,然恐不确。唐调露元年始改交州总管府为安南都护府,前此交趾并无安南之称。近人或云当作南安,亦不确。南安本汉天水,东汉改为汉阳。《续志汉阳郡》注补引《秦州记》「中平二年,分置南安郡,魏为广魏,晋为略阳,其地属凉州刺史部」,而刘熙久居交州,陈寿言之再四。《蜀志·许慈传》「师事刘熙,建安中自交州入蜀」;《吴志·韦曜传「见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程秉传》「避乱交州,与刘熙考论大义,遂博通《五经》;《薛综传》「少避地交州,从刘熙学」。计熙在交州,值献帝初年,或先士燮为太守,殆未可知,然不当称安南。其为徵士,亦不见于史,故皆不从。又案:《后汉·光武十五王传》别有刘熙,建安十一年嗣琅邪王;《魏志·刘馥传》「馥孙熙,嘉平六年嗣建成乡侯。姓名偶同,非即其人也。)
《漢語大詞典》:琅琊(瑯瑘)
同“ 琅邪 ”。
分類:琅琊
《國語辭典》:琅邪  拼音:láng yé
郡名:(1)秦置,在今山东省诸城县。(2)南朝齐置,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也作「琅琊」、「琅琊」。
《國語辭典》:琅琊(瑯琊)  拼音:láng yé
郡名:(1)秦置,在今山东省诸城县。(2)南朝齐置,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也作「琅邪」、「琅琊」。
《國語辭典》:琅邪  拼音:láng yé
郡名:(1)秦置,在今山东省诸城县。(2)南朝齐置,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也作「琅琊」、「琅琊」。
《漢語大詞典》:琅琊台(琅琊臺)
见“ 琅邪臺 ”。
《漢語大詞典》:琅邪台(琅邪臺)
亦作“ 琅琊臺 ”。
(1).台名。 越王 勾践 观台,在 琅邪 故城东南十里。史记·秦始皇本纪:“乃徙黔首三万户 琅邪臺 下。”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密州 诸城县 东南百七十里有 琅邪臺 , 越王 句践 观臺也。臺西北十里有 琅邪 故城。’吴越春秋云:‘ 越王 句践 二十五年,徙都 琅邪 ,立观臺以望 东海 ……’即 句践 起臺处。”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诗:“东限 琅邪臺 ,西距 孟诸 陆。”
(2).台名。在 山东 琅玡山 上。 秦始皇 筑层台刻石纪功处。现原台已废圮,遗址如小山丘,地临黄海,气象恢宏。史记·秦始皇本纪:“作 琅邪臺 ,立石刻,颂 秦 德。”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琅邪山 在 密州 诸城县 东南百四十里。 始皇 立层臺於山上,谓之 琅邪臺 ,孤立众山之上。” 唐 李白 《古风》之三:“ 秦王 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铭功 会稽岭 ,骋望 琅琊臺 。”
(3).指 秦 “琅邪台刻石”。 费砚 《抚印宗派绝句》之三:“ 完白山人 书 秦 碑,刓印直是 琅琊臺 。”
《国语辞典》:琅琊山(琅琊山)  拼音:láng yé shān
山名:(1)在今山东省诸城县东南。(2)在今安徽省滁县西南。也作「琅邪山」、「琅琊山」。
《國語辭典》:琅邪  拼音:láng yé
郡名:(1)秦置,在今山东省诸城县。(2)南朝齐置,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也作「琅琊」、「琅琊」。
《国语辞典》:贡禹(贡禹)  拼音:gòng yǔ
人名。(西元前124~前44)字少翁,西汉琅琊人。以明经絜行,徵为博士,元帝时官至御史大夫。
《漢語大詞典》:遗舄(遺舃)
(1).指遗弃不用的破旧鞋子。 唐 李白 《宣城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诗之一:“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舃。” 明 张居正 《辽府奉承正王公墓志铭》:“ 敬皇帝 ,诚圣主也,堕弓遗舃,犹且重之,况其旧臣乎!”
(2).谓留下赤玉舃。 秦始皇 东游,与 琅琊 阜乡 人 安期生 长谈三日三夜,并赐其价值千万的财宝。 安期生 不受,留下一封信、一双赤玉舃作为答谢。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安期先生》。 唐 王昌龄 《观江淮名胜图》诗:“ 安期 始遗舃,千古谢荣耀。”
(3).泛指留下鞋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女自言:‘我通判女魂,感 桑郎 眷注,遗舃犹存彼处。’”
《漢語大詞典》:山伯
(1).山神。传说 琅琊 王知远 ,初入 茅山 ,师事 陶弘景 ,因儿时损一童子吻,不得白日昇天,年一百二十六卒,封 少室 山伯。见《谈宾录》
(2).称生长一百五十年的何首乌。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八·何首乌﹝集解﹞引 苏颂 曰:“﹝何首乌﹞一百五十年者,如盆大,号山伯。”
《國語辭典》:躬耕  拼音:gōng gēng
1.亲自耕种。《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躬耕数亩之田,归老于此地。」
2.古代天子亲自耕田,以劝农事。《礼记。月令》:「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
琅琊
【佛学大辞典】
(地名)宋滁州琅琊山广照禅师,名慧觉,得法于汾阳照禅师,应缘于滁州,与明州雪窦山显禅师同时唱道。四方谓之二甘露门。见续传灯录三。
琅琊山河
【佛学大辞典】
(公案)五灯会元十二长水子璿讲师章曰:「闻琅琊道重当世,即趋其席。值上堂次出问: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琅琊厉声曰: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师言下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