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琼瑰(瓊瑰)  拼音:qióng guī
珠玉、美石之类,亦用以比喻美好珍贵的东西。《诗经。秦风。渭阳》:「何以赠之?琼瑰玉佩。」唐。李商隐 赠庾十二朱版诗:「固漆投胶不可开,赠君珍重抵琼瑰。」
《漢語大詞典》:琛贝(琛貝)
犹珠玉。 明 宋濂 《送天渊禅师濬公还四明序》:“其辩博而明捷,宝藏啟而琛贝焜煌也,云汉成章而日星昭焕也。”
分類:珠玉
《國語辭典》:琅玕  拼音:láng gān
1.圆润如珠的美玉。《文选。张衡。四愁诗之二》:「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也称为「瓓玕」、「玕琅」。
2.比喻华美的词藻或佳文。唐。韩愈龊龊〉诗:「排云叫阊阖,披腹呈琅玕。」
3.比喻美竹。唐。元稹种竹〉诗:「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也作「琅玕」。
《國語辭典》:琅玕(瑯玕)  拼音:láng gān
比喻光滑美好的竹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珊珊,蓦听的竹响琅玕。」也作「琅玕」。
《國語辭典》:金玉  拼音:jīn yù
1.黄金与珠玉。泛指珍宝。《周礼。天官。玉府》:「玉府,掌王之金玉。」《三国演义》第八回:「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
2.贵重、珍视。《诗经。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3.比喻才德。汉。赵壹鲁生歌〉:「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
《國語辭典》:珠玑(珠璣)  拼音:zhū jī
1.珠,圆的珠。玑,不圆的珠。珠玑指珠玉、宝石。《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宫人簪玳瑁,垂珠玑,设戏车,教驰逐。」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2.比喻优美的诗文。唐。方干 赠孙百篇诗:「羽翼便从吟处出,珠玑续向笔头生。」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國語辭典》:珍珠  拼音:zhēn zhū
蚌内因异物侵入或病理变化而产生的圆形颗粒。呈白色或微黄色,是珍贵的装饰品。一般分为天然及人工养珠两种。也作「真珠」。
《國語辭典》:璀璨  拼音:cuǐ càn
光明灿烂。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建木灭景于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聊斋志异。卷一一。香玉》:「牡丹高丈馀,花时璀璨如锦。」
《國語辭典》:夜明  拼音:yè míng
1.古代祭月的神坛。《礼记。祭法》:「夜明,祭月也。」唐。孔颖达。正义:「夜明者,祭月坛名也。月明于月,故谓其坛为夜明也。」
2.一种珠玉的名称。相传能在夜间发光的宝珠。晋。王嘉《拾遗记》卷二:「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光如烛。」
《國語辭典》:明珰(明璫)  拼音:míng dāng
以明珠做成的耳饰。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清。文廷式贺新郎。别拟西洲曲〉词:「欲解明珰聊寄远,将解又还重束。」也作「耳珰」、「珥珰」。
分類:珠玉耳饰
《國語辭典》:璎珞(瓔珞)  拼音:yīng luò
以珠玉缀成的颈饰。《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上。海南诸国传》:「其王者著法服,加璎珞,如佛像之饰。」《红楼梦》第八回:「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也作「缨络」。
《漢語大詞典》:青琅玕(青瑯玕)
亦作“ 青瑯玕 ”。
(1).一种青色似珠玉的美石。是孔雀石的一种。又名绿青。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仇兆鳌 注:“青琅玕,比竹簟之苍翠。” 宋 曾几 《题南岳铨德观秋声轩》诗:“竹君南北美,佩服青瑯玕。” 清 方文 《送万茂先应征北上》诗:“惠我瑶华篇,佐以青琅玕。”
(2).喻竹。 唐 皮日休 《太湖诗·上真观》:“琪树夹一径,万条青琅玕。” 宋 曾几 《种芭蕉》诗:“以兹阴凉叶,代彼青瑯玕。”东城杂记·姜西溟卜居引 清 姜宸英 《送项霜田溶归杭州》诗:“我爱东园宅,绕池青琅玕。”
《國語辭典》:珍宝(珍寶)  拼音:zhēn bǎo
珠玉宝石等珍贵宝物的总称。泛指有价值的物品。《战国策。齐策四》:「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文选。张衡。四愁诗。序》:「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
《漢語大詞典》:珠佩(珠珮)
亦作“ 珠珮 ”。 珠玉缀成的佩饰。 南朝 梁 沈约 《脚下履》诗:“逆转珠佩响,先表绣袿香。”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素女鸣珠珮,天人弄綵球。” 宋 徐铉 《杂歌辞》之五:“拂匣收珠佩,迴灯拭薄妆。” 明 杨慎 《玉台体》诗之四:“珠佩双皋冷,罗裙十里香。”
分類:珠玉佩饰
《漢語大詞典》:锵然(鏘然)
(1).形容金宝珠玉等声音清脆。 唐 蒋防 《幻戏志·叶法善》:“金翠珠玉,间厕其内,楼高百五十尺,微风所触,鏘然成韵。” 宋 苏轼 《石芝》诗:“忽惊石上堆龙蛇,玉芝紫笋生无数。鏘然敲折青珊瑚,味如蜜藕和鸡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忽闻吉莫靴鏗鏗甚厉,縲锁鏘然。” 徐迟 《大场的一夜》:“挺一挺胸,甲上的冰柱迸落,锵然有声。”
(2).形容书声琅琅。 宋 叶适 《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入其塾,诵读之鏘然,覃思之悠然,人雅多公父子不穷於儒也。” 清 曾国藩 《仁和邵君墓志铭》:“飢饿围城之中,犹著《礼经通论》。诵声鏘然,彻於巷外。”
《國語辭典》:缨络(纓絡)  拼音:yīng luò
1.以珠玉缀成的装饰品。《北史。卷九五。林邑传》:「王戴金花冠,形如章甫,衣朝霞布,珠玑缨络。」也作「璎珞」。
2.缠绕。指世俗的牵绊。《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方解缨络,永托兹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