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45
典故
3
词典
226
分类词汇
10
佛典
194
其它
12
共445,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虹吸现象
表现型
安于现状
本质与现象
打嘴现世
丢人现眼
吃现成饭
朴金野现象
批判现实主义
似动现象
神气活现
社会现象
生龙活现
手现五师
若隐若现
《國語辭典》:
虹吸现象(虹吸現象)
拼音:
hóng xī xiàn xiàng
参见「虹吸作用」条。
分類:
液体
高出
出液
低处
《漢語大詞典》:
表现型
也称“表型”。在特定环境中,具有一定遗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的总和。实际上指所研究的遗传型的性状表现。肉眼能看到。相同遗传型的个体,在不同环境中可显示不同的表现型。
分類:
环境
遗传
个体
现出
生理
形态
总和
《國語辭典》:
安于现状(安於現狀)
拼音:
ān yú xiàn zhuàng
习惯、满足于目前的情势。如:「为了更长远的未来,应有更积极的作法,而不是安于现状。」
分類:
安于现状
习惯
满足
目前
状况
求进
进取
《漢語大詞典》:
本质与现象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方面,现象是事物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由事物的特殊矛盾构成。本质是现象的本质,隐藏在现象背后并表现在现象之中;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决定现象,现象依赖本质。本质和现象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别和矛盾。本质要靠思维才能把握,现象用感官即能感知。
分類:
本质
是事
《國語辭典》:
打嘴现世(打嘴現世)
拼音:
dǎ zuǐ xiàn shì
丢脸、出丑。《红楼梦》第六回:「但只你我这样个嘴脸,怎么好到他门上去的!先不先,他们那些门上的人也未必肯去通信。没的去打嘴现世。」
《國語辭典》:
丢人现眼(丟人現眼)
拼音:
diū rén xiàn yǎn
当众出丑。如:「你别在这里丢人现眼,赶快走吧!」
分類:
丢脸
出丑
《國語辭典》:
吃现成饭(吃現成飯)
拼音:
chī xiàn chéng fàn
比喻不费辛劳,坐享其成。《黄绣球》第二回:「终身终世,除了生男育女,只许吃著现成饭。」
分類:
不劳而获
坐享其成
《漢語大詞典》:
朴金野现象
在不同光亮的环境中,人眼对不同光波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在明视觉条件下,人眼对波长550~560纳米的光最敏感,但在暗视觉条件下,人眼对500~510纳米的光最敏感。这种现象最早由捷克斯洛伐克学者朴金野发现,故称。
分類:
同光
光亮
环境
人眼
光波
感受
受性
性发
生变
《國語辭典》:
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現實主義)
拼音:
pī pàn xiàn shí zhǔ yì
一种十九世纪盛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以写实的态度反映社会,并以批判的精神揭露社会罪恶与贵族奢靡的生活。代表作家有英国狄更斯、法国巴尔札克、俄国托尔斯泰等。
分類:
欧洲
世纪
主导
地位
文艺
思潮
《漢語大詞典》:
似动现象
把静止物体看成是运动物体的错觉。它的产生依赖于刺激物的强度、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如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以适当的时间间隔先后出现,便会看到一条直线向另一条直线移动。霓虹灯、电影也是利用了似动现象的原理。
分類:
静止
看成
动物
错觉
《國語辭典》:
神气活现(神氣活現)
拼音:
shén qì huó xiàn
表现出十分得意、傲慢的样子。如:「同事那副神气活现的表情,实在令人反感。」
分類:
分得
得意
傲慢
《國語辭典》:
社会现象(社會現象)
拼音:
shè huì xiàn xiàng
由社会关系所表现的各种事实与活动状态。
分類:
社会现象
相互
互交
交往
影响
中产
产生
具体
表象
《漢語大詞典》:
生龙活现(生龍活現)
犹言活龙活现。 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七》
:“呈辞上说得生龙活现,不由你不核准。”
《分类字锦》:
手现五师(手现五师)
涅槃经阿阇王令醉象蹋佛佛以慈善根力舒其五指遂为五师子见尔时醉象惶惧而退法苑珠林矩奢揭罗补罗城北门外有塔佛舒手现五师子伏提婆醉象处
分类:
师子
《國語辭典》:
若隐若现(若隱若現)
拼音:
ruò yǐn ruò xiàn
形容隐约不明,模糊不清。《聊斋志异。卷二。珠儿》:「李惊,方将诘问,则见其若隐若现,恍惚如烟雾,宛转间,已登榻坐。」也作「若隐若显」。
分類:
不清
清晰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