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刘衍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简介
刘衍(?—前3年),汉宣帝刘询之孙,楚孝王刘嚣之子。初封平陆侯,公元前23年,刘衍的哥哥楚怀王刘文去世,刘文无子,国除。第二年,汉成帝复立刘衍为楚王,在位二十一年卒,谥曰思。
刘衍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简介
刘衍(?—126年),汉明帝刘庄第六子,公元72年(永平十五年)受封为下邳王,公元88年就国,定都下邳县(今江苏邳县)。谥号下邳惠王,72年—126年在位,共54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6—311 【介绍】: 西晋琅邪临沂人,字夷甫。王戎从弟。初为太子舍人。累迁黄门侍郎。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义理不安,随即更改,时人称为“口中雌黄”。赵王伦杀贾后,衍以贾氏戚党,被禁锢。及伦篡位,衍佯狂斫婢以自免。“八王之乱”中累居显职,官至尚书令、司空、太尉。不以经国为念,专谋自保。司马越以为太傅军司。怀帝永嘉五年,越卒,衍为石勒所俘,因劝勒称帝,欲求自免,被勒所杀。
全晋文·卷十八
衍字夷甫,祥从孙。泰始中,尚书卢钦举为辽东太守,不就。后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除元城令,入为中庶子、黄门侍郎。惠帝时,历北军中候、中领军、尚书令,拜河南尹,转尚书,又为中书令。成都王颖以为中军师,累迁尚书仆射,领吏部,复为尚书令、司空、司徒,迁太尉。为石勒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4—549 【介绍】: 即梁武帝。南朝梁开国君主。南兰陵人,字叔达,小字练儿。仕齐为雍州刺史,镇守襄阳。齐末,皇室内乱,起兵入京,独揽政权,封梁王,旋废齐和帝自立,改国号梁。即位后,重儒兴学,改定“百家谱”,设谤木,断贡献,政甚可观。后重用士族,信奉佛教,大建寺院,并三次舍身同泰寺。中大同二年,接纳东魏叛将侯景归降,旋又许东魏求和,景疑作乱,京都陷,饥困而死。在位四十八年,庙号高祖。擅长文学,精乐律,善书法,著述甚多,已佚,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
全梁文·卷一
帝姓萧讳衍字叔达,小名练南,兰陵武进中都里人,齐高帝族孙,永明初为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参军,历卫将军王俭东阁祭酒,随王镇西咨议参军,隆昌初为宁朔将军,镇寿春,除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明帝即位,封建阳男,历右军晋安王司马进陵太守,入为博士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镇石头,寻拜辅国将军雍州刺史,永元末进征东将军,和帝即位,为尚书左仆射,加征东大将军,假黄钺,进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都督中外诸军事,封梁公,加九锡,位相国,进封梁王,以中兴二年四月受禅,改元七: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在位四十八年,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有《周易讲疏》三十五卷,《尚书大义》二十卷,又十一卷,《毛诗发题序义》一卷,《礼记大义》十卷、《钟律纬》六卷,《孝经义疏》十八卷,《孔子正言》二十卷,《通史》四百八十卷,《老子讲疏》六卷,《兵书钞》一卷,《兵书要钞》一卷,《金策》三十卷,《围棋品》一卷,《棋法》一卷,《集》三十二卷,《诗赋集》二十卷,《净业赋》三卷,《杂文集》九卷,《别集目录》二卷。
王衍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5—536 【介绍】: 北魏琅玡临沂人,字文舒。王诵弟。由著作佐郎累至廷尉卿、度支七兵二尚书、太常卿,出为散骑常侍、西衮州刺史。至任未几,为尔朱仲远所擒,久乃获释还洛。官至侍中。卒谥文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9—926 【介绍】: 五代时前蜀国君,字化源,旧名宗衍。王建幼子。有才思,好靡丽之辞。初封郑王。十八岁嗣位,史称后主。年少荒淫,委政宦官,日夜酣饮,为后唐所灭,被诛。在位八年。史称前蜀后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9—926 字化源,原名宗衍,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前蜀先主王建第十一子。初封郑王。永平三年(913)立为太子。光天元年(918)嗣位,改名衍。在位九年,宴游无度,所用非人,国势日衰。咸康元年(925)降后唐,国亡。次年初,被押送洛阳。行至秦川驿,被杀。世称后主。《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有传。王衍好诗文,尤喜为艳丽之辞。曾集录古今艳诗200篇,编为《烟花集》5卷,已佚。《全唐诗》存诗4首,断句1联,词2阕。《全唐诗续拾》又补1句。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衍字化源。先主第十一子。初封郑王。为左奉驾军使。先主殂。袭位。改元乾德。六年。后唐庄宗伐蜀。明年。唐师入成都。帝出降。唐遣使杀之于秦川。年二十八。天成三年追封顺正公。
王衍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二年(1132)任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素园。崇祯时自称百岁老人。戏作墨菊,酣墨点缀,飞舞天成。
《漢語大詞典》:李阳(李陽)
(1). 晋 王衍 妻 郭氏 , 贾后 之亲,借势妄为,性贪戾, 衍 不能禁。时有京师大侠 李阳 , 郭氏 素惮之。 衍 因借口谓 郭 曰:“非但我言卿不可, 李阳 亦谓不可。” 郭氏 方有所收敛。事见《晋书·王戎传》。后因以指悍妻所畏服的人。 宋 苏轼 《戏赠孙公素》诗:“不须戚戚如 冯衍 ,便与时时説 李阳 。” 王文诰 注:“ 孙公素 ……娶 程公 之女,性极妒悍,故云。”
(2). 晋 李阳 与 石勒 邻居,性猛好斗,早年为争麻池,曾与 石勒 迭相殴击。后 石勒 举事成,戏谓 李阳 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事见《晋书·石勒载记下》。后引以为斗殴的典实。 唐 韩愈 《斗鸡联句》:“毒手饱 李阳 ,神槌困 朱亥 。”
《國語辭典》:三语掾(三語掾)  拼音:sān yǔ yuàn
掾,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晋太尉王衍问阮修儒家与道家的异同,阮答以「将无同」三字,语意模棱两可,但却得到太尉的赏识,被聘为幕僚,世人遂称其为「三语掾」。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多用为幕府官员的赞美词。唐。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官曹三语掾,国器万寻桢。」宋。苏轼〈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江东三语掾。」
分類:王衍王戎
《漢語大詞典》:八王
(1). 晋惠帝 ( 司马衷 )时,宗室诸王间大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指 汝南王 亮 、 楚王 玮 、 赵王 伦 、 齐王 冏 、 长沙王 乂 、 成都王 颖 、 河间王 颙 、 东海王 越 。详“ 八王之乱 ”。
(2). 晋 代 王祥 、 王衍 、 王绥 、 王澄 、 王敦 、 王导 、 王戎 、 王玄 的合称。晋书·裴秀传:“ 裴 、 王 二族盛於 魏 晋 之世,时人以为八 裴 方八 王 。 徽 比 王祥 , 楷 比 王衍 , 康 比 王绥 , 绰 比 王澄 , 瓚 比 王敦 , 遐 比 王导 , 頠 比 王戎 , 邈 比 王玄 云。”
《國語辭典》:八王之乱(八王之亂)  拼音:bā wáng zhī luàn
西晋时,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囧、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互相争杀,遂成大乱,史称为「八王之乱」。
《漢語大詞典》:阿平
晋 王衍 对弟 澄 的昵称。晋书·王澄传:“ 澄 字 平子 …… 衍 ( 澄 兄)有重名於世,时人许以人伦之鉴,尤重 澄 及 王敦 、 庾敳 。尝为天下人士目曰:‘ 阿平 第一, 子嵩 第二, 处仲 第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敦 为大将军,镇 豫章 。 卫玠 避乱,从 洛 投 敦 ,相见欣然,谈话弥日。于时 谢鯤 为长史, 敦 谓 鯤 曰:‘不意 永嘉 之中,復闻 正始 之音。 阿平 若在,当復絶倒。’”参见“ 阿平絶倒 ”。
分類:王衍昵称
《漢語大詞典》:阿平绝倒(阿平絶倒)
晋书·卫玠传《王澄传》载, 玠 好言玄理。 琅玡 王澄 字 平子 ,兄昵称之曰:“阿平”。有高名,少所推许,每闻 玠 言,辄叹息绝倒。故时为之语曰:“ 衞玠 谈道, 平子 絶倒。”后因以“阿平絶倒”谓对对方的言论极为佩服。亦用为讥讽言论极为乖谬,常贻笑大方。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案 用修 ( 杨慎 )每证一事,必令 阿平 絶倒,而此以天禄为虾蟆尤可笑。”
《漢語大詞典》:白眼儿(白眼兒)
晋 王衍 对 裴逸 的鄙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夷甫 与 裴景声 志好不同, 景声 恶,欲取之,卒不能回。乃故诣 王 ,肆言极駡,要 王 答己,欲以分谤。 王 不为动色,徐曰:‘白眼儿!’遂作。” 宋 杨伯岩 《臆乘》:“ 晋 王衍 呼 裴逸 曰白眼儿。”
分類:王衍鄙称
《漢語大詞典》:醉妆词(醉妝詞)
词牌名。 前蜀 后主 王衍 创此调。一段,六句,二十二字,三仄韵。
《漢語大詞典》:王夷甫识石勒(王夷甫識石勒)
晋 王衍 ,字 夷甫 ,位望隆重,有识鉴。 石勒 年十四,行贩 洛阳 ,倚啸上东门。 衍 见而异之,谓将为天下患。长而为群盗,归 刘渊 ,屡将兵陷州郡。 晋 太兴 中,自称 赵王 ,旋杀 刘曜 称帝,建立 后赵 政权,于十六国中,最为强盛。事见晋书·石勒载记后以“王夷甫识石勒”喻能预识心怀异志者。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 九龄 ﹞因奏曰:‘ 禄山 狼子野心,而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絶后患。’ 玄宗 曰:‘卿勿以 王夷甫 识 石勒 之意,误害忠良。’”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 张九龄 云]‘陛下,此人有异相,留他必有后患。’[正末云]‘卿勿以 王夷甫 识 石勒 ,留着怕做甚么?兀那左右,放了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