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99,分16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玉墀
玉屑
浮玉
兰玉
双玉
紫玉
绿玉
玉珂
玉绳
玉琴
玉质
玉卮
玉卮
玉貌
玉蕊
《國語辭典》:玉墀  拼音:yù chí
1.宫殿前的石阶。南朝宋。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洒零玉墀,雨泗丹掖。」
2.台阶的美称。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一八首之三:「璿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
《國語辭典》:玉屑  拼音:yù xiè
1.玉的碎屑,一指长生不死的仙药。《三国志。卷二一。魏书。卫觊传》:「昔汉武信求神仙之道,谓当得云表之露以餐玉屑,故立仙掌以承高露。」
2.比喻美好的文词。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六。叠韵诗》:「话旧尚能霏玉屑,延龄端不藉金丹。」
《漢語大詞典》:浮玉
见“ 浮玉山 ”。
《漢語大詞典》:浮玉山
亦省称“ 浮玉 ”。 1.传说仙人居住的地方。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初入太湖》:“又云构 浮玉 ,宛与 崑 閬 匹。”原注:“ 太湖 乃仙家 浮玉 之北常。”
(2).指今 江苏省 镇江市 的 金山 、 焦山 。 宋 苏轼 《甘露寺弹筝》:“白浪翻空动 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记镇江府金山》:“ 焦山 大江环遶,每风涛四起,势欲飞动,故 南朝 谓之 浮玉山 。” 清 王士禛 《海门歌》:“中流一岛号 浮玉 ,登高眺远何茫茫。”
《國語辭典》:兰玉(蘭玉)  拼音:lán yù
1.芝兰玉树。为对他人子弟的美称。宋。陈造 贺二石登科诗:「谢家兰玉真门户,苏氏文章亦弟兄。」《幼学琼林。卷二。叔侄类》:「兰玉,子侄之誉。」
2.旧时用以比喻女子贞操。《隋书。卷八○。列女列传。赵元楷妻》:「义勇惭其志烈,兰玉谢其贞芳。」
《國語辭典》:芝兰玉树(芝蘭玉樹)  拼音:zhī lán yù shù
比喻优秀的子弟。语出《晋书。卷七九。谢安传》:「玄字幼度。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用作对别人子弟的赞美词。《再生缘》卷一:「人间富贵荣华尽,膝下芝兰玉树齐。」
分類:子弟优秀
《漢語大詞典》:双玉(雙玉)
(1).一对玉。左传·庄公十八年“皆赐玉五瑴” 晋 杜预 注:“瑴亦作珏,双玉为珏。”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上:“ 许少伊 右丞, 宣和 间,初除监察御史,夜梦緑衣而持双玉者随其后,未几 刘希范 资政 珏 继有是除。”
(2).喻指两个出色的人物。 宋 薛季宣 《二女篇》诗:“二子终孝慈,双玉澄江映。”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恩波曾出九重天,阶前双玉,早已奋鹏摶。”
(3).喻指美女的两道泪痕。 后蜀 阎选 《河传》词:“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漢語大詞典》:紫玉
(1).紫色宝玉。古代以为祥瑞之物。宋书·符瑞志下:“黄银紫玉,王者不藏金玉,则黄银紫玉光见深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白鱼赤鸟之符,黄金紫玉之瑞。”
(2).传说中 春秋 时 吴王 夫差 小女名。亦名 小玉 。据 晋 干宝 搜神记载: 吴王 夫差 小女 紫玉 ,年十八,悦童子 韩重 ,欲嫁而为父所阻,气结而死。 重 游学归,吊 紫玉 墓。 玉 形现,并赠 重 明珠。 玉 托梦于王,夫人闻之,出而抱之, 玉 如烟而没。后遂用以指多情少女。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出郊而望,但见 紫玉 之烟;舞鹤还来,俱入泉台之镜。”
(3).用为女子早逝之典。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胡牀紫玉笛,却坐青云叫。” 唐 杜甫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诗:“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
(4).紫竹的别名。 南唐 陈陶 《题僧院紫竹》诗:“霞杯传縹叶,羽管吹紫玉。” 元 陈旅 《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仙女乘鸞吹紫玉,才人骑马勒黄金。” 清 纳兰性德 《琵琶仙·中秋》词:“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5).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以紫玉为箫笛之代称。
《漢語大詞典》:绿玉
(1).绿色的玉。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青玉》记载:绿玉以深绿色者为佳,淡者次之。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二四:“花底休倾緑玉卮,云中含笑向 安期 。”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妃( 杨贵妃 )善击磬……上命採 蓝田 緑玉,琢成磬。”
(2).竹的别名。 唐 白居易 《履道新居二十韵》:“篱菊黄金合,窗筠緑玉稠。” 宋 杨万里 《竹床》诗:“已製青奴一壁寒,更搘緑玉两头安。”
(3).芭蕉的别名。 清 吴伟业 《题石田画芭蕉》诗之一:“平生枉用 藤溪 纸,緑玉窗前好写书。”
《國語辭典》:玉珂  拼音:yù kē
1.用玉或贝制成的马勒饰。晋。张华〈轻薄篇〉:「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
2.借喻高官贵人。唐。杜甫 春宿左省诗:「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國語辭典》:玉绳(玉繩)  拼音:yù shéng
星名。在玉衡之北。《文选。张衡。西京赋》:「上飞闼而仰眺,正睹瑶光与玉绳。」《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漢語大詞典》:玉琴
玉饰的琴。亦为琴的美称。 南朝 齐 王融 《咏幔》:“每聚金炉气,时驻玉琴声。” 唐 常建 《江上琴兴》诗:“江上调玉琴,一絃清一心。”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分類:玉饰
《漢語大詞典》:玉质(玉質)
(1).形容姿貌肌肤之美。 汉 张衡 《舞赋》:“粉黛施兮玉质粲,珠簪挻兮緇髮乱。” 晋 王嘉 拾遗记·蜀:“﹝ 甘后 ﹞至十八,玉质柔肌,态媚容冶。” 明 汪道昆 《高唐梦》第一折:“巧笑工顰,玉质天然奇絶。”
(2).指美女。《花月痕》第四四回:“奇葩倏坠,依然连理之枝;玉质长埋,仍是婆娑之树。”
(3).形容质美如玉。 南朝 梁 沈约 《与沈渊荐沈驎士表》:“﹝ 沉 ﹞玉质踰洁,霜操日严。” 宋 苏轼 《十二琴铭》:“有蔚者桐,僵於下阳之庭,奏刀而玉质,成器而金声。” 明 刘基 《卖柑者言》:“ 杭 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燁然,玉质而金色。”
《國語辭典》:玉卮  拼音:yù zhī
玉质的酒杯。唐。张籍 短歌行:「玉卮盛酒置君前,再拜愿君千万年。」宋。欧阳修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词:「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漢語大詞典》:玉卮(玉巵)
(1).亦作“ 玉卮 ”。玉制的酒杯。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堂谿公 谓 昭侯 曰:‘今有千金之玉巵,通而无当,可以盛水乎。’”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 宋 范成大 《冬至日天庆观朝拜作欢喜口号》:“丰年四海皆温饱,愿把欢心寿玉巵。” 明 陆采 《怀香记·闻香致疑》:“脩竹长松映玉巵。”
(2).仙女名。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瑶姬:“ 云华上宫夫人 ,名 瑶姬 , 王母 第二十三女。 玉巵 , 王母 小女。”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妙霓:“﹝ 妙霓 ﹞迨乎尘劳欲息,禪悟已深,予示冥期,遂游浄域。若非 玉巵 之偶謫,岂到人间?”
《國語辭典》:玉貌  拼音:yù mào
1.称人貌美如玉。南朝宋。鲍照〈芜城赋〉:「蕙心纨质,玉貌绛唇。」也称为「玉面」。
2.称人面貌的敬词。《战国策。赵策三》:「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也称为「玉面」。
《國語辭典》:玉蕊  拼音:yù ruǐ
植物名。玉蕊科棋盘脚树属,常绿中乔木,高达十七公尺。叶互生,倒披针形或长卵形,波状齿牙缘,近无柄。长总状花序悬垂于近枝端叶腋,花乳白色,雄蕊多数,红色或粉红色。核果长椭圆形,绿色带红紫色。产台湾海岸丛林至亚洲热带、澳洲、太平洋诸岛。也称为「穗花棋盘脚树」。
《漢語大詞典》:玉蕊花
亦作“ 玉蘂花 ”。 花名。即琼花。 唐 刘禹锡 《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二绝》之一:“玉女来看玉蕊花,异香先引七香车。”蕊,一本作“ 蘂 ”。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扬州 后土庙 有琼花一株,或云自 唐 所植,即 李卫公 所谓玉蕊花。”一说为瑒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今瑒花即玉蘂花也。 介甫 以比瑒,谓当用此瑒字。盖瑒,玉名,取其白。 山谷 又名为山矾矾,谓可以染也…… 唐昌 玉蕊,以少故见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