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峻剂(峻劑)
猛烈的药剂。 清 徐世溥 《答黄商侯论保举书》:“主人惊惧不顾,而骤服峻剂。” 清 林则徐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今鸦片之貽害於内地,如病人经络之间久为外邪缠扰,常药既不足以胜病,则攻破之峻剂,亦有时不能不用也。”
分類:猛烈药剂
《漢語大詞典》:骤雨暴风(驟雨暴風)
亦作“ 骤雨狂风 ”。亦作“ 骤风暴雨 ”。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宣和书谱·释怀素:“自谓得草书三昧……当时名流如 李白 、 戴叔伦 、 竇臮 、 钱起 之徒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大唐秦王词话》第四十回:“骤雨狂风随地捲,奔雷掣电走天神。”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归途记》:“初六日壬辰,阴晴不定……入夜骤雨暴风一阵。”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众人都担心这时正是下雷雨的节令,猛不防来一阵骤风暴雨,人们藏在地洞里难免遭水淹。”
《漢語大詞典》:飔厉(颸厲)
迅疾猛烈之风。《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江逌 《风赋》:“若颸厉狂震,触物怒号,卷扬江海,迴拔陵崤。”
分類:迅疾猛烈
《漢語大詞典》:汹猛(洶猛)
亦作“汹猛”。 强大猛烈。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十:“革命的巨潮如此汹猛尚且只扫刷得一些。” 碧野 《擎电放光的人们》:“因为水势汹猛,广播声声通知大坝下游的船只赶快靠岸或进入避洪港。”
分類:强大猛烈
《漢語大詞典》:嚣暴(囂暴)
形容舆论哗然而猛烈。新唐书·韩愈传:“会有人詆 愈 在 江陵 时为 裴均 所厚, 均 子 鍔 素无状, 愈 为文章,字命 鍔 ,谤语嚣暴,由是改太子右庶子。”
《国语辞典》:喷薄欲出(喷薄欲出)  拼音:pēn bó yù chū
气势猛烈,就要喷涌而出。如:「这座火山已经连续好几天喷出火山灰,看来岩浆已喷薄欲出了!」
《国语辞典》:烈焰腾空(烈焰腾空)  拼音:liè yàn téng kōng
形容火焰燃烧得非常猛烈。巨大火燄升上天空。如:「这栋大楼于凌晨时发生大火,烈焰腾空。」《三国演义》第六四回:「汉军拥入大寨,放起火来,烈焰腾空。」
《国语辞典》:雷轰电掣(雷轰电掣)  拼音:léi hōng diàn chè
雷击电闪。形容来势猛烈、迅速,使人措手不及。《红楼梦》第三四回:「王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的一般,正触了金钏儿之事,心内越发感爱袭人不尽。」《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雷轰电掣弹毙凶僧,冷月昏灯刀歼馀寇。」
《国语辞典》:狂涛巨浪(狂涛巨浪)  拼音:kuáng táo jù làng
1.汹涌猛烈的波涛。也作「狂涛骇浪」。
2.比喻强烈的冲击。如:「近些年历经几次金融海啸的狂涛巨浪,我国都能平安渡过。」也作「狂涛骇浪」。
《国语辞典》:狂风大浪(狂风大浪)  拼音:kuáng fēng dà làng
1.汹涌猛烈的风浪。如:「台风来时,海面上狂风大浪,让人害怕。」
2.比喻艰困的环境。如:「他这一生中,经历过无数的狂风大浪。」
《国语辞典》:狂风大作(狂风大作)  拼音:kuáng fēng dà zuò
刮起疾遽猛烈的强风。《三国演义》第一○回:「两马相交,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军皆乱,各自收兵。」
《国语辞典》:狂风骇浪(狂风骇浪)  拼音:kuáng fēng hài làng
1.猛烈汹涌的风浪。如:「那艘小船在狂风骇浪中剧烈的摇摆,险象环生。」
2.比喻艰困的环境。如:「虽然处于狂风骇浪中,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理想。」
《国语辞典》:狂风烈日(狂风烈日)  拼音:kuáng fēng liè rì
猛烈的强风和酷热的太阳。比喻恶劣的天候。如:「古代骆驼商队行经戈壁,常需忍受狂风烈日的恶劣天候。」
《国语辞典》:疾风骤雨(疾风骤雨)  拼音:jí fēng zòu yǔ
1.急速猛烈的暴风雨。如:「渔船装备不足,在海面遇到疾风骤雨往往无法应付,致生船难。」也作「急风暴雨」、「疾风暴雨」。
2.形容声势浩大或来势快速凶猛。《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即便唤起二十多人,十来个妇人,一个个粗脚大手,祼臂揎拳,如疾风骤雨而来。」也作「急风暴雨」、「疾风暴雨」。
《国语辞典》:饥虎扑食(饥虎扑食)  拼音:jī hǔ pū shí
1.饥饿的老虎在捕食时,动作迅速猛烈。后比喻来势凶猛。《醒世姻缘传》第六○回:「素姐一见汉子进去,通是饥虎扑食一般,抓到怀里,口咬牙嘶了一顿。」也作「饿虎扑食」。
2.比喻非常贪婪。如:「他只要见到发财的机会,即如饥虎扑食般不放过。」也作「饿虎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