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飞沙走砾(飛沙走礫)  拼音:fēi shā zǒu lì
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猛烈。《北齐书。卷二七。刘丰传》:「忽有暴风从东北来,正昼昏暗,飞沙走砾,船缆忽绝,漂至城下。」也作「飞沙扬砾」、「飞砂扬砾」。
《國語辭典》:风驰雨骤(風馳雨驟)  拼音:fēng chí yǔ zòu
形容像风雨一样急速猛烈。《旧五代史。卷一六。梁书。谢彦章传》:「每敦阵旅,左旋右抽,虽风驰雨骤,亦无以喻其迅捷也,故当时骑士咸乐为用。」
《國語辭典》:激剧(激劇)  拼音:jī jù
迅速剧烈。如:「这事已经发生了激剧的变化。」
《國語辭典》:疾风暴雨(疾風暴雨)  拼音:jí fēng bào yǔ
1.急速猛烈的风雨。《淮南子。兵略》:「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也作「急风暴雨」、「疾风骤雨」。
2.形容声势浩大,或来势快速凶猛。《隋唐演义》第二二回:「斧照伯当上三路,如飘泼盆倾,疾风暴雨,砍剁下来。」也作「急风暴雨」、「疾风骤雨」。
《國語辭典》:疾风迅雷(疾風迅雷)  拼音:jí fēng xùn léi
暴风急雷。比喻事情发生得突然、迅速。如:「这场灾害疾风迅雷般的蔓延开来,根本来不及抢救。」
《國語辭典》:疾风知劲草(疾風知勁草)  拼音:jí fēng zhī jìng cǎo
经过猛烈大风的吹袭,才知道坚韧的草挺立不倒。比喻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才能考验出人的坚强意志和节操。《后汉书。卷二○。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新唐书。卷一○一。萧瑀传》:「因赐诗曰:『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
《漢語大詞典》:亟疾苛察
谓急剧猛烈,以苛刻烦琐为明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且 秦 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原善下》:“议过则亟疾苛察,莫之能免。”
《漢語大詞典》:轰天烈地(轟天烈地)
轰动天地。形容声响猛烈或声名巨大。 清 讴歌变俗人 《经国美谈·奉使宴宾》:“好似千斤礮药,等着导火綫,就要发作,是轰天烈地了。”亦作“ 轰天裂地 ”。 梁启超 《新英国巨人克林威尔传》:“此十一年间,表面上之 克林威尔 ,其声希味淡也若此,而后此轰天裂地之 克林威尔 又何以称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三:“轰天裂地的手榴弹,咝…嘶…咝…嗡…哄…砰…硼。”
《國語辭典》:暴风疾雨(暴風疾雨)  拼音:bào fēng jí yǔ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番子见势头勇猛,正要逃走。二百人捲地齐来,犹如暴风疾雨。」
《國語辭典》:暴风骤雨(暴風驟雨)  拼音:bào fēng zòu yǔ
狂暴的风,急骤的雨。《西游记》第六九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國語辭典》:大张挞伐(大張撻伐)  拼音:dà zhāng tà fā
张,施展、运用;挞伐,征讨、征伐。「大张挞伐」指以武力大举讨伐。也指对人身进行攻击、声讨。清。林则徐〈奏穿鼻尖沙嘴叠次轰击夷船情形摺〉:「是该夷自外生成,有心寻衅,既已大张挞伐,何难再示兵威?」
《國語辭典》:冲劲(衝勁)  拼音:chōng jìng
突发性的强大冲力。如:「他做事向来很有冲劲,绝不会拖拖拉拉的。」
《國語辭典》:抽球  拼音:chōu qiú
网球、桌球等球类运动的动作之一。挥臂击球时,使球拍保持斜度,所击出的球是向前旋转的攻击球。
《漢語大詞典》:炽发(熾發)
勃发。猛烈地生发。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正值烟瘴炽发,钦奉諭旨,軫念士卒,乃令停兵。”
《國語辭典》:粗风暴雨(粗風暴雨)  拼音:cū fēng bào yǔ
形容风雨很大。《镜花缘》第八八回:「莫讲粗风暴雨,不能招架,就是小小一阵凉飕,只怕也难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