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专行(專行)
(1).独断独行。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 杜预 注:“欲专其所行而不得。”《淮南子·主术训》:“其立君也,所以剬有司使无专行。”《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公子 翬 兵权在手,伐 郑 伐 宋 ,专行无忌。”
(2).佛教语。谓摒弃其余,专崇一法。《教行信证·六本》:“专行者,专修一善,故曰专行。”
(3).独特的德行。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幼孤,母 林氏 有专行,切切课君从三兄学。”
《漢語大詞典》:绝异(絶異)
1.独特不凡。汉书·游侠传序:“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絶异之姿。”北齐书·安德王延宗传:“﹝ 延宗 ﹞气力絶异,驰骋行阵,劲捷若飞。” 清 姚鼐 《宁国府重修北楼记》:“佳山水名絶著……四海之内可百餘区,虽其所以称盛之故,大体畧同,而其间各负絶异之境,非人意度所至。”
2.全然不同。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夫人父兄皆儒先生,自幼陶染诗礼间事,絶异於他女。”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且以 印度 情状,比之 中国 ,则固有絶异者。”
分類:独特不凡
《國語辭典》:心匠  拼音:xīn jiàng
运用心思意识于构思创作。唐。白居易 画雕赞:「想入心匠,写从笔精,不卵不雏,一日而成。」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七。书画》:「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漢語大詞典》:自表
(1).自示其独特别致。庄子·天下:“﹝ 宋鈃 尹文 ﹞作 华山 之冠以自表。”后汉书·崔駰传:“叫呼衒鬻,县旌自表,非 随 和 之宝也。”新唐书·李晟传:“ 晟 每与贼战,必锦裘绣帽自表,指顾阵前。”
(2).自上奏章;自己上表呈请。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二年:“侍御史 蜀郡 景毅 子 顾 为 膺 门徒,未有録牒,不及於谴。 毅 慨然曰:‘本谓 膺 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脱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自表 后主 曰:‘ 成都 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餘饶。’”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叙》:“ 侯 ( 葛浦庐 )曰:‘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乃自表乞转封於弟。”
《漢語大詞典》:异见(異見)
(1).不同的见解。梁书·处士传·刘歊:“前达往贤,互生异见。”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教者惟以此为教,而学者惟以此为学。当是之时,人无异见,家无异习。”亦指独特的见解。 宋 曾巩 《洪州谢到任表》:“玩思诗书,无出伦之异见;游心翰墨,多涉俗之尘言。”
(2).犹奇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作制严固,莹丽可寻,莫不逕观,以为异见矣。”
(3).指异端邪说。法苑珠林卷六八:“挫邪智之虚角,杜异见之妄言。”
《國語辭典》:字体(字體)  拼音:zì tǐ
1.字体的笔画间架。如行书、草书。也作「书体」。
2.书法的派别。如颜字体、赵字体。
《漢語大詞典》:特见(特見)
独特的见解。 宋 曾巩 《〈王平甫文集〉序》:“ 平甫 乃躬难得之姿,负特见之能,自立於不朽。”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其特见卓论真可与 夷 齐 同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学规仪注》:“依章次问难,并发自己特见,务期昌明圣道,剖畅治理,有益身心学问。”
《漢語大詞典》:一家春
形容美好独特的境界。 唐 王勃 《山扉夜坐》诗:“林塘花下月,别是一家春。” 唐 杨巨源 《圣寿无疆词》之四:“云山九门曙,天地一家春。” 宋 陈师道 《次韵答学者》之一:“笔下倒倾 三峡 水,胸中别作一家春。”
《漢語大詞典》:特笔(特筆)
(1).独特的笔法。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 鲁 史旧文,必著 隐公 摄位之实,去摄而书公,乃 仲尼 之特笔。”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昌明时代:“作春秋尤 孔子 特笔,自 孟子 及两 汉 诸儒,皆无异辞。”
(2).特别记载。 黄中黄 《沈荩》第一章:“ 章 邹 之狱,久悬未结,而 沈藎 独为上牲、为前马以去,则吾同胞当志此不忘,为吾新 中国 革命史上作一特笔,则 沈藎 之死为不虚。”
(3).绝妙之笔。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 迭更司 乃能化腐为奇,撮散作整,收五虫万怪,融匯之以精神,真特笔也。”
《漢語大詞典》:独智(獨智)
(1).过人的智能;独特的智慧。史记·赵世家:“夫有高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有独智之虑者,任驁民之怨。” 张守节 正义:“言世有独计智之思虑者,必任隐逸敖慢之民怨望也。” 汉 荀悦 《王商论》:“独智不容于世,独行不畜于时。”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门:由於情欲,入自禽门;由於礼义,入自人门;由於独智,入自圣门。” 汪荣宝 义疏:“独智者,神明之域。荀子·劝学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此‘由於独智,入自圣门’之义。”
(2).自以为聪明。史记·蒙恬列传:“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
(3).指一己的智慧。明史·熊廷弼传:“﹝ 姚宗文 ﹞疏陈 辽 土日蹙,詆 廷弼 废羣策而雄独智。”
《國語辭典》:艺术(藝術)  拼音:yì shù
对自然物及科学,凡人所制作之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如诗词歌赋、戏曲、乐谱、绘画、雕刻、建筑等,统称为「艺术」。
《漢語大詞典》:孤韵(孤韻)
(1).独特的风格;超凡的韵律。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耸孤韵以风迈,騫逸气以烟翔。” 唐 李商隐 《安平公诗》:“清词孤韵有歌响,击触鐘罄鸣环珂。”
(2).指单调或单一的音律。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僧灵澈》:“ 刘梦得 曰:‘诗僧多出 江 右, 灵一 导其源, 护国 袭之, 清江 扬其波, 法振 沿之,如么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音之乐。’”
《漢語大詞典》:孤音
独特的音律;孤独的声音。后汉书·荀彧传赞:“ 北海 天逸,音情顿挫。越俗易惊,孤音少和。” 明 文徵明 《不寐》诗:“明月度孤音,霜华满庭院。”
《漢語大詞典》:伪体(僞體)
(1).指违背《风》《雅》规范的诗歌或风格不纯正的文章。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2).指专事摹拟而无真实内容和独特风格的作品。 清 方苞 《古文约选序例》:“始学而求古求典,必流为 明 七子之伪体。” 清 龚自珍 《歌筵有乞书扇者》诗:“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人材有岁差。” 章炳麟 《校文士》:“ 魏源 龚自珍 ,则所谓伪体者也。”
《漢語大詞典》:独志(獨志)
独特的志向。庄子·天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举灭其贼心而皆进其独志,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 宋 叶适 《陈同甫抱膝斋》诗之二:“匹夫负独志,经史考离合。”
分類:独特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