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室盘蜗
 
庐如瓜牛
  
蜗书户
  
蜗牛独居
   
蜗卖卜居
 
螖舍


《三国志》卷十一〈魏书·管宁传·胡昭〉~363~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曰:「先字孝然。中平末,白波贼起。时先年二十馀,与同郡侯武阳相随。武阳年小,有母,先与相扶接,避白波,东客扬州取妇。建安初来西还,武阳诣大阳占户,先留陕界。至十六年,关中乱。先失家属,独窜于河渚间,食草饮水,无衣履。时大阳长朱南望见之,谓为亡士,欲遣船捕取。武阳语县:『此狂痴人耳!』遂注其籍。给廪,日五升。后有疫病,人多死者,县常使埋藏,童儿竖子皆轻易之。然其行不践邪径,必循阡陌;及其捃拾,不取大穗;饥不苟食,寒不苟衣,结草以为裳,科头徒跣。每出,见妇人则隐翳,须去乃出。自作一瓜牛庐,净扫其中。营木为床,布草蓐其上。」裴松之案《魏略》云:「焦先及杨沛,并作瓜牛庐,止其中。以为瓜当作蜗;蜗牛,螺虫之有角者也,俗或呼为黄犊。先等作圜舍,形如蜗牛蔽,故谓之蜗牛庐。」
《古今注》卷中〈鱼虫〉
蜗牛,陵螺也。形如螔蝓,壳如小螺,热则自悬于叶下。野人结圆舍,如蜗牛之壳,故曰蜗舍,亦曰蜗牛之舍也。蜗壳宛转有文章,绞转为结,似螺壳文,名曰螺縳。童子结发,亦为螺髻,亦谓其形似螺壳。

例句

孤烟起蜗舍,飞鹭下渔梁。 储嗣宗 南陂远望

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 李商隐 自喜

逃祸栖蜗舍,因醒解豸簪。 杨巨源 赠侯侍御

蜗舍映平湖,皤然一鲁儒。 权德舆 过隐者湖上所居

出扶桑枣杖,入卧蜗牛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之十五

蜗舍喜时春梦去,隼旟行处瘴江清。 窦常 奉寄辰州房使君郎中

野老采薇暇,蜗庐招客幽。 钱起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

能迂驺驭寻蜗舍,不惜瑶华报木桃。 钱起 重赠赵给事

《國語辭典》:独居(獨居)  拼音:dú jū
单独一人居住。《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三国演义》第四回:「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
《国语辞典》:独居监禁(独居监禁)  拼音:dú jū jiān jìn
一种监狱执行徒刑或拘役等的监禁制度。即受刑人独自监禁于一个房间之内。
《國語辭典》:孤栖(孤棲)  拼音:gū qī
独自停宿。《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兄枉自灰其志,究见何益?况在家无聊,未免有孤栖之叹。」
《国语辞典》:介居  拼音:jiè jū
1.居于两方之间。《左传。襄公九年》:「天祸郑国,使介居二大国之间。」
2.独居。《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独介居河北,不王无以填之。」
分类:独居
《國語辭典》:私处(私處)  拼音:sī chǔ
独自居住。《楚辞。屈原。九章。惜诵》:「矫兹媚以私处兮,愿曾思而远身。」
分類:独居
《國語辭典》:偏栖(偏棲)  拼音:piān qī
独居。《文选。陆机。拟古诗十二首。拟青青河畔草》:「良人游不归,偏栖独只翼。」
分類:独居孀居
《漢語大詞典》:孑居
独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宗藩·郑世子让国:“ 戴堉 遂结庵於宫门外,席藁饭蔬,孑居者十九年。”
分類:独居
《國語辭典》:闲居(閑居)  拼音:xián jū
不问世事,安逸自处。《荀子。解蔽》:「是以辟耳目之欲,而远蚊虻之声,闲居静思则通。」《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五》:「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也作「閒居」。
《國語辭典》:閒居  拼音:xián jū
1.独处、独居。《礼记。大学》:「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庄子。在宥》:「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閒居三月,复往邀之。」
2.悠閒自在的安居。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寄閒居。」《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但是閒居乡里,又不甘心;家下纵还有点积蓄,是用得尽的。」也作「闲居」。
《國語辭典》:空房  拼音:kòng fáng
无人居住、无物藏贮的房子。《文选。曹丕。燕歌行》:「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文选。陆机。拟古诗一二首。拟青青河畔草》:「空房来悲风,中夜起叹息。」
《漢語大詞典》:空亡
(1).白死。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
(2).亦作“ 空忘 ”、“ 空房 ”。古代用干支纪日,十干配十二支,所馀二支,谓之“空亡”。又称孤虚。迷信的人说是凶辰。 唐 刘禹锡 《燕尔馆破屏风所画至精人多叹赏题之》诗:“画时应遇空亡日,卖处难逢识别人。”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日犯空亡为将相,时逢禄马作公卿。”《盛世新声·一枝花·偷传袖里情》:“先选下箇不空忘的日子,后择你箇不失脱的口词。” 元 无名氏 《开诏救忠》第二折:“正值着空房大败不良日,把俺这大军故陷兵机。”
(3).术数用语。指所求不应、贫贱夭亡的凶占。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术书有湴河者,盖谓陷运,如今之‘空亡’也。”镜花缘第三五回:“此课‘红鸞’发现,该有婚姻之喜。可惜遇了‘空亡’,未免虚而不实,将来仍是各栖一枝,不能鸞凤和鸣。”
《漢語大詞典》:独卧(獨卧)
(1).古代养生家谓不与妇女同眠为“独卧”。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故有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
(2).泛指一人独眠。 明 徐祯卿 《在武昌作》诗:“高斋今夜雨,独卧 武昌城 。”
(3).古指高人、隐士遗世独居。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独卧 嵩阳 客,三违 潁水 春。” 赵次公 注:“此言 张山人 自 潁水 而隐 嵩阳 。”
《國語辭典》:独处(獨處)  拼音:dú chǔ
独自居处。如:「他的依赖性太强,独处正好可以训练他的独立性。」
《漢語大詞典》:空床
亦作“ 空床 ”。
1.指独宿的卧具。亦比喻无偶独居。《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牀难独守。” 三国 魏 曹丕 《离居赋》:“惟离居之可悲,廓独处於空牀。” 晋 张华 《情诗》之一:“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襟怀拥虚景,轻衾覆空牀。” 宋 曾巩 《秋夜》诗:“念往不能寐,枕书嗟漏长;平生肺腑交,一诀餘空床。”
2.指空的坐具。 唐 杜甫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诗:“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
《國語辭典》:空闺(空閨)  拼音:kōng guī
空寂的闺房。《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三》:「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明。于谦 古意诗:「别来独自守空闺,夜夜焚香拜明月。」
《國語辭典》:蜗庐(蝸廬)  拼音:guā lú
1.像蜗壳形状的圆形庐舍。
2.谦称自己的屋舍窄小。唐。骆宾王〈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诗:「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宋。陆游 恋绣衿。不惜貂裘换钓篷词:「幽栖莫笑蜗庐小,有云山、烟水万重。」也作「蜗居」、「蜗舍」。
《漢語大詞典》:蜗牛庐(蝸牛廬)
形圆似蜗牛的简易庐舍。亦泛指简陋的房屋。常用以谦称自己的居处。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尺牘之迹,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先 等作圜舍,形如蜗牛蔽,故谓之蜗牛庐。”北齐书·蔡儁传:“ 高祖 客其舍,初居处於蜗牛庐中, 苍鹰 母数见庐上赤气属天。”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初开蜗牛庐,中置师子牀。” 鲁迅 《〈二心集〉序言》:“不久,可以出现的,恐怕至多只有几个‘蜗牛庐’。”亦省作“ 蜗庐 ”。 唐 钱起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野老採薇暇,蜗庐招客幽。” 宋 陆游 《数日不出门偶赋》之三:“湖上蜗庐仅自容,寸怀无奈百忧攻。” 清 黄景仁 《客斋偶成》诗:“到处蜗庐感滞淹,晓凉差喜失朱炎。”
《漢語大詞典》:蜗牛庐(蝸牛廬)
形圆似蜗牛的简易庐舍。亦泛指简陋的房屋。常用以谦称自己的居处。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尺牘之迹,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先 等作圜舍,形如蜗牛蔽,故谓之蜗牛庐。”北齐书·蔡儁传:“ 高祖 客其舍,初居处於蜗牛庐中, 苍鹰 母数见庐上赤气属天。”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初开蜗牛庐,中置师子牀。” 鲁迅 《〈二心集〉序言》:“不久,可以出现的,恐怕至多只有几个‘蜗牛庐’。”亦省作“ 蜗庐 ”。 唐 钱起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野老採薇暇,蜗庐招客幽。” 宋 陆游 《数日不出门偶赋》之三:“湖上蜗庐仅自容,寸怀无奈百忧攻。” 清 黄景仁 《客斋偶成》诗:“到处蜗庐感滞淹,晓凉差喜失朱炎。”
《漢語大詞典》:蜗牛舍(蝸牛舍)
比喻简陋狭小的房舍。多用以谦称自己的住所。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蜗牛……壳如小螺,热则自悬於叶下。野人结圆舍,如蜗牛之壳,故曰蜗舍。” 唐 李商隐 《自喜》诗:“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亦省作“ 蜗舍 ”。 南朝 梁 何逊 《仰赠从兄兴宁寘南》:“栖息同蜗舍,出入共荆扉。”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邓元佐:“既至,见一蜗舍,惟一女子,可年二十许。” 清 吴嘉纪 《顾友惺画萱花见赠》诗:“有客来蜗舍,题名是 虎头 。”
《國語辭典》:蜗舍(蝸舍)  拼音:guā shè
谦称自己的房舍窄小。南朝梁。何逊〈仰赠从兄兴宁寘南〉诗:「栖息同蜗舍,出入共荆扉。」也作「蜗庐」、「蜗居」。
《漢語大詞典》:蜗牛舍(蝸牛舍)
比喻简陋狭小的房舍。多用以谦称自己的住所。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蜗牛……壳如小螺,热则自悬於叶下。野人结圆舍,如蜗牛之壳,故曰蜗舍。” 唐 李商隐 《自喜》诗:“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亦省作“ 蜗舍 ”。 南朝 梁 何逊 《仰赠从兄兴宁寘南》:“栖息同蜗舍,出入共荆扉。”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邓元佐:“既至,见一蜗舍,惟一女子,可年二十许。” 清 吴嘉纪 《顾友惺画萱花见赠》诗:“有客来蜗舍,题名是 虎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