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断送老头皮
 
头皮犹在


《东坡志林》卷二〈隐逸·书杨朴事〉~32~
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真宗既东封,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曰:『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妻曰:「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余乃出。
典故
玉环犹在
  
韦郎


《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
西川韦相公?,昔游江夏,止于姜使君之馆。姜氏孺子曰荆宝,已习二经,虽兄呼于韦,恭事之礼,如父叔也。荆宝有小青衣曰玉箫,年才十岁,常令祗候,侍于韦兄,玉箫亦勤于应奉。后二载,姜使君入关求官,而家累不行。韦乃易居,止头?寺,荆宝亦时遣玉箫往彼应奉。玉箫年稍长大,因而有情。时廉使陈常侍得韦君季父书云:「侄?久客贵州,切望发遣归觐。」廉察启缄,遗以舟楫服用。仍恐淹留,请不相见。泊舟江渚,俾篙工促行。昏暝拭?,乃书以别荆宝。宝顷刻与玉箫俱来,既悲且喜。宝命青衣从往,韦以违觐日久,不敢俱行,乃固辞之。遂为言约,少则五载,多则七年,取玉箫。因留玉指环一枚,并诗一首。五年既不至,玉箫乃静祷于鹦鹉洲。又逾二年,暨八年春。玉箫叹曰:「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耳!」遂绝食而殒。姜氏悯其节操,以玉环?于中指,而同殡焉。后韦公镇蜀,到府三日,询鞫狱情,涤其?滥轻重之系,近三百馀人。其中一辈,五器所拘,偷视厅事,私语云:「仆射是当时韦兄也。」乃厉声曰:「仆射仆射,忆得姜家荆宝否?」韦公曰:「深忆之。」「即某是也。」公曰:「犯何罪而重羁缧?」答曰:「某辞违之后,寻以明经及第,再选清城县令。家人误爇廨舍库牌印等。」韦曰:「家人之犯,固非己尤。」便与雪?,仍归墨绶,乃奏眉州牧。敕下,未令赴任,遣人监守,朱绂其荣,留连宾幕。属大军之后,草创事繁,经蓂荚数凋,方谓:「玉箫何在?」姜牧曰:「仆射维舟之夕,与伊留约,七载是期。逾时不至,乃绝食而殒。」因吟留赠玉环诗云:「黄雀衔来已数春,别时难解赠佳人。长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韦公闻之,益增悽叹,广修经像,以报夙心。且想念之怀,无由再会。时有祖山人者,有少翁之术,能令逝者相亲。但令府公斋戒七日。清夜,玉箫乃至,谢曰:「承仆射写经,僧佛之力,旬日便当托生。?后十二年,再为侍妾,以谢鸿恩。」临袂微笑曰:「丈夫薄情,令人死生隔矣!」后韦公陇右之功,终德宗之代,理蜀不替。是故年深,累迁中书令同平章事。天下向附,泸棘归心。因作生日,节镇所贺,皆贡珍奇。独东川卢八座,送一歌姬,未当破瓜之年,亦以「玉箫」为号。观之,乃真姜氏之玉箫也,而中指有肉环隐出,不异留别之玉环也。京兆公曰:「吾乃知存?之分,一往一来;玉箫之言,斯可验矣!」论者以韦中书脱布衣不五秋,而拥旌钺,皇朝之盛,罕有其伦;然镇蜀近二纪,云南诸蕃部落,悉遣儒生教其礼乐,易?归仁,彼我以盐铲货赂,悉无怨焉。后司空林公,弛其规准,别诱言化,复通其盐运而不赡金帛,遂令部落怀贰,猾悍邦君,蟊虿为?,侵逼城垒,俘掠士庶妻子,其万人乎!雍陶先辈感乱后诗曰:「锦城南面遥闻哭,尽是离家别国声。」或谓黜韦帅之功,削成都之爵。且淮阴叛国,名居定难之勋;窦融要君,迹践诸侯之列;盖录其勋,而不废其名乎?所让不合教戎濮诗书,致闲兵法,考其衔怨有以,而莫敢斥言,故乃削爵黜功,是为大谬矣!
典故
柘枝犹在

相关人物
寇准


《梦溪笔谈》卷五〈校證·乐律一〉~228~
柘枝旧曲遍数极多,如羯鼓录所谓「浑脱解」之类,今无复此遍。寇莱公好柘枝舞至,会客必舞柘枝,每舞必尽日,时谓之「柘枝颠」。今凤翔有一老尼,犹是莱公时柘枝妓,云:「当时柘枝尚有数十遍,今日所舞柘枝,比当时十不得二三。」老尼尚能歌其曲,好事者往往传之。
《国语辞典》:犹在(犹在)  拼音:yóu zài
还存在。如:「青山犹在,绿水长流。」
分类:犹在存在
《國語辭典》:言犹在耳(言猶在耳)  拼音:yán yóu zài ěr
说过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指对人所说的话记忆深刻,不能忘却。《左传。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
分類:说过不久
《漢語大詞典》:蛇入竹筒,曲性犹在(蛇入竹筒,曲性猶在)
比喻本性难改。 宋 陈元靓 《事林广记辛集·风月笑林·滑稽笑谈》:“ 秦 时有人家二兄弟,专好妄语,凡百有事便相紿。一日,思量云:‘我二兄弟説话是无凭,可去门前深溪澡浴,洗去妄语。’弟曰:‘诺。’兄手中先把得一片乾脯,脱衣入溪,没水中去,少时出来,着衣服了,欹头摆脑,吃此一片乾脯。弟问:‘何处得肉脯吃?’兄云:‘ 海龙王 会客作席,见我来洗去妄语,遂得一片与我,滋味甚别,必是龙肝珍味。’其弟闻得,便脱衣,亦钻入水中去。去势稍猛,忽被顽石撞破著头浪,忙出来,鲜血淋漓。兄问:‘你头如何破著?’答云:‘ 龙王 嫌我来得迟,将鼓槌打数十下,痛不可忍。’谚云:蛇入竹洞,曲性犹在,其此之谓歟!”
《國語辭典》:在家  拼音:zài jiā
1.居于家中。《红楼梦》第一六回:「父母在家,若只管思念儿女竟不能见,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
2.佛教谓过世俗生活。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菩萨在家,当愿众生,舍离家难,入空法中。」
《國語辭典》:在家出家  拼音:zài jiā chū jiā
在家的修行者。元。马致远《黄粱梦》第四折:「老身终南山人氏,在此在家出家,盖了一座团标。」也称为「在家修」。
《漢語大詞典》:在道
(1).在于正道。《易·随》:“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孔颖达 疏:“志在济物,心存公诚,著信在於正道。”
(2).谓正在路途之中。《诗·大雅·公刘》“彻田为粮” 唐 孔颖达 疏:“谓既至 豳 地,以为久住之粮,非在道之粮也。”
(3).犹在行;内行。《荡寇志》第七五回:“ 丽卿 笑道:‘你却识货。莫非也在道,説与小可听听。’”
《漢語大詞典》:在列
犹在位;在朝。国语·晋语六:“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於民;於是乎使工诵諫於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 韦昭 注:“列,位也,谓公卿至於士献诗以讽也。兜,惑也。”
《国语辞典》:晓星(晓星)  拼音:xiǎo xīng
天将亮时,犹在天际的星星。《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群人众行了有十多里路,那时天色未明,晓星犹在。」
《國語辭典》:自外  拼音:zì wài
置身于事外。《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在下若再推托,反是自外了。」
《漢語大詞典》:在生
犹在世。 唐 王建 《水运行》:“在生有乐当有苦,三年做官一年行。” 明 蘅芜室 《再生缘》第三出:“妾在生遭逢圣明,自幸无过,上帝怜我,收置殿前,充为玉女,这仙阶却非小可呵!”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他母亲依然如在生一般,不言不语。” 张天翼 《春风》:“她没过过一天好日子。男人在生的时候,只拿三十二块钱一个月,从来没有干过什么大事。”参见“ 在世 ”。
分類:犹在在世
《國語辭典》:在世  拼音:zài shì
生存于世上。明。李贽〈复士龙悲二母吟〉:「若皆为此族孙取去,李节妇一日在世,又复靠谁乎?」
《漢語大詞典》:在服
犹在职;居官。 宋 王安石 《宋翰林侍读学士知许州军州事梅公神道碑》:“加职侍读,改司羣牧。移之审官,审是在服。”
《漢語大詞典》:寓世
犹在世。活在世上。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以是贤人悲寓世之倏忽,疾泯没之无称,感朝闻之弘训,悟通微之无类。” 宋 陈师道 《别月华严》诗:“寓世生同里,随方去有情。”
《國語辭典》:有窍(有竅)  拼音:yǒu qiào
有脑筋。《西湖佳话。西泠韵迹》:「贾姨却又在行有窍,凡来求他的子弟,必须人物俊雅,可中得小小之意。」
分類:犹在窍门
《國語辭典》:玉箫(玉簫)  拼音:yù xiāo
一种乐器,为玉制的箫。《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河里灯火阑珊,笙歌渐歇,耳边忽听得玉箫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