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1,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羁牵
牛牵
效牵
牵役
右牵
牵缀
牵断
钩牵
牵拘
左牵
牵路
牵勉
牵头
牵蔓
牵红
《漢語大詞典》:羁牵(羈牽)
羁绊牵制。后汉书·申屠蟠传:“今 潁川 荀爽 载病在道, 北海 郑玄 北面受署。彼岂乐羈牵哉,知时不可逸豫也。”《旧唐书·裴度传》:“恐臣统率诸道,或有成功,进退皆受羈牵,意见悉遭蔽塞。” 清 刘大櫆 《与左君书》:“即欲担囊往从之游,而事故羈牵,不获如志。”
分類:羁绊牵制
《骈字类编》:牛牵(牛牵)
唐 卢延让 客满烧烟舍,牛牵卖炭车。
《漢語大詞典》:效牵(效牽)
谓进献马、羊、犬等物。语本礼记·曲礼上:“效马效羊者右牵之,效犬者左牵之”。 宋 苏轼 《太皇太后赐故夏国主嗣子乾顺进奉贺正马驼回诏》:“修此效牵之礼,致其乘服之良。”
分類:进献
《漢語大詞典》:牵役(牽役)
(1).谓被拉去从事劳役。《魏书·源贺传》:“况本兵不多,兼之牵役,废此与彼,循环无极。”
(2).为俗务所拖累。 唐 刘长卿 《奉使新安寄使院诸公》诗:“未暇依清旷,牵役徒自劳。”
(3).谓心情被牵动而不能自主。 后蜀 顾夐 《献衷心》词:“几多心事,暗自思惟,被娇娥牵役,魂梦如痴。”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心似织,条条不断谁牵役。”
《漢語大詞典》:右牵(右牽)
《礼记·曲礼上》:“效马效羊者右牵之。” 孔颖达 疏:“马羊多力,人右手亦有力,故用右手牵掣之也。”后因以“右牵”指进献马、羊之礼。 宋 苏轼 《赐外任臣寮进奉兴龙节马诏敕书》:“眷惟外服之良,来效右牵之礼。”
分類:进献
《漢語大詞典》:牵缀(牽綴)
(1).犹牵制。谓缀其后使不得自由行动。《三国志·吴志·周鲂传》:“如使 石阳 及 青 徐 诸军首尾相衔,牵缀往兵,使不得速退者,则善之善也。”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知兵:“要知此兵之屯,在於牵缀贼势,使其左顾右虑,不敢併力攻城,而胜算在我矣。” 郭希仁 《从戎纪略》:“幸东南原及 黄河 岸诸路均未开战,各住画定地点,牵缀敌兵,得以无事。”
(2).连接。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弱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輒自相解,了不相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
(3).牵强凑合。 宋 陈亮 《书〈欧阳文粹〉后》:“学者又习於当时之所谓经义者,剥裂牵缀,气日以卑。”
《漢語大詞典》:牵断(牽斷)
拉断。 唐 薛能 《柳枝词》诗之三:“牵断緑丝攀不及,半空悬着玉搔头。” 唐 杜荀鹤 《春日山居寄友人》诗:“半巖云脚风牵断,平野花枝鸟踏垂。”
《漢語大詞典》:钩牵(鉤牽)
亦作“钩牵”。 缠绕牵连。 唐 杜宝 《大业杂记》:“并用大铁为细腰,互相鉤牵。”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蛟龙钩牵。” 岑仲勉 集解:“相互绞绕。” 明 唐顺之 《盛孺人墓志铭》:“或者鉤牵儿女子,语故噎噎,不能自割。”
分類:缠绕牵连
《漢語大詞典》:牵拘(牽拘)
拘泥;拘束。史记·孝武本纪:“羣儒既不能辩明封禪事,又牵拘於古文而不敢骋。” 唐 权德舆 《〈司徒张公集〉序》:“夫文之病也,或牵拘而不能骋,或犇放而不自还。” 宋 梅尧臣 《观何君宝画》诗:“乃知 戴嵩 笔,能出 韩干 徒。 干 马精神在韁勒, 嵩 牛怒鬭无牵拘。”
《骈字类编》:左牵(左牵)
礼记曲礼效犬者左牵之疏犬好齛齿人故左牵之而右手防禦也 史记宋微子世家见右把下走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左牵紫游缰飞 使我高 韩偓八月初六日作左牵犬马真难测右袒簪缨最负恩
《漢語大詞典》:牵路(牽路)
纤夫拉船时走的小路。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十六:“牵路沿江狭,沙崩岸不平。” 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方二十餘年,而两岸人户,復侵占牵路,盖屋数千间,却於屋外别作牵路,以致河道日就浅窄,準法据理并合拆除。”
分類:纤夫小路
《漢語大詞典》:牵勉(牽勉)
勉强。《南齐书·吕安国传》:“其人甚讳病,卿可作私意向,其若好差不復须扶人,依例入,幸勿牵勉。”
分類:勉强
《國語辭典》:牵头(牽頭)  拼音:qiān tou
1.专门拉拢男女搞不正常关系的牵线人。《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婆子只为图这些不义之财,所以肯做牵头。」
2.大陆地区指多方合作,由一方出面进行联系与组合。
《漢語大詞典》:牵蔓(牽蔓)
(1).延伸爬蔓。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九:“他忙把眼光移到几根生意葱茏,正在牵蔓的豆角藤上去。”
(2).蔓延。南渡录卷三引 李维樾 疏:“贼情牵蔓,人命株连。”
分類:延伸蔓延
《漢語大詞典》:牵红(牽紅)
见“ 牵丝 ”。
《國語辭典》:牵丝(牽絲)  拼音:qiān sī
1.丝,系印环用的丝绳。牵丝即执印绶,指做官。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诗:「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
2.缔结絪缘。参见「牵丝娶妇」条。
3.书法上指笔势往来之间所牵带的纤细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