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形成和变化的作用。按产生的自然力可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前者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后者包括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等,是地壳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漢語大詞典》:地域分工
又称“劳动地域分工”。主要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按某一优势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实行专业化的生产,它是社会劳动分工在地域上的表现。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地域分工的自然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是地域分工的重要原因,地域分工能够实现的原动力是经济效益。
《漢語大詞典》:低温物理学
研究低温(低于81开)下物质的性质以及低温的获得方法和测量技术的物理学分支学科。低温下物质的反常性质有超导电性、超流性、完全抗磁性等。目前能获得的最低温度已近10-6开。
《漢語大詞典》:等离子态(等離子態)
物理学用语。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即物质的等离子体状态。高温、强大的紫外线,x射线和丙种射线等都能使气态物质变成等离子态。
《漢語大詞典》:电子论
用物质是由带电粒子构成的假设来解释各种物理现象的理论。经典电子论是1895年由洛伦兹提出的,它把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归结为电磁波与物质中电子的相互作用。金属电子论是1898年由德国物理学家黎开和德鲁台提出的,它认为金属导电和导热现象是因为金属中有自由电子的缘故。
《漢語大詞典》:电介质
不导电的物质,如空气、玻璃、云母片、胶木等。
《漢語大詞典》:电阻率
表示物质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用符号ρ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长为1米、横截面积为1平方米的一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即ρ=rsl。电阻率越小,表示导电性能越好,反之亦然。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单位为欧·米。
《漢語大詞典》:点金石
含盐、硫黄和水银的构成点金石的最早的物质
教会的教育力量或职能
见“哲人石”
《國語辭典》:沉积岩(沉積岩)  拼音:chén jī yán
地表岩石受到风化、侵蚀作用,使坚硬的岩石逐渐变成岩石碎屑,后受河水流动或风的吹动,使这些风化物搬移至低洼地方沉积下来,日久而坚固成层,称为「沉积岩」。最常见的沉积岩为砂岩与页岩。
《漢語大詞典》:沈淀(沈澱)
亦作“沉淀”。
(1).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 茅盾 《兰州杂碎》:“一玻璃杯的水,回头沉淀下来,倒有小半杯的泥浆。” 田汉 《洪水》第一场:“流的慢,泥沙就容易沉淀下来;泥沙沉淀下来,河床就慢慢的高起来了。”
(2).引申为凝聚;沉滞。 闻一多 《死水·什么梦》:“黄昏拥着恐怖,直向她进逼,一团剧痛沉淀在她的心里。” 潘漠华 《冷泉岩》:“他用和平日不同的沉淀的眼光望住我。”
(3).沉到溶液底层的难溶解的物质。 茅盾 《春天》:“河海汇流的时候一定会带着泥沙,一定会泛起沉淀。”
《國語辭典》:催化剂(催化劑)  拼音:cuī huà jì
化学上指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不受化学变化影响,不被消耗的物质。通常加速反应速率者,称为「正催化剂」;抑制、延缓化学反应者,称为「负催化剂」(旧称),即「抑制剂」。生物体内的催化剂通常称为「酵素」或「酶」,而生物体外的其他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一般多为贵金属系,并可再回收利用。也称为「触媒」。
《漢語大詞典》:纯净物
由一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如氮气(n2)、硝酸银(agno3)等。无绝对纯净物,用作半导体材料的高纯硅的纯度为99.999999999%。
《國語辭典》:纯度(純度)  拼音:chún dù
物质中本质与所含杂质多寡的比例。
《國語辭典》:汽化热(汽化熱)  拼音:qì huà rè
物质在定压下由液相变为气相所需吸收的热。
《國語辭典》:潜热(潛熱)  拼音:qián rè
物理学上指物质由一态变为另一态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如熔解热、汽化热、升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