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同父
谓同一父亲所生。亦指同父所生者。《诗·唐风·杕杜》:“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朱熹 集传:“同父,兄弟也。”史记·穰侯列传:“ 宣太后 二弟:其异父长弟曰 穰侯 ,姓 魏 氏,名 冄 ;同父弟曰 芈戎 ,为 华阳君 。”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
即 同甫 。 宋 词人 陈亮 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淮 帅 辛稼轩 居 铅山 时, 同父 曾去访他。”详“ 同甫 ”。
《漢語大詞典》:庭趋(庭趨)
(1).承受父亲的教诲。典出论语·季氏:“﹝ 孔子 ﹞尝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 明 李东阳 《麦舟图》诗:“亦知父子本同心,若待庭趋嗟已晚。”
(2).趋庭参拜。 宋 欧阳修 《与尹师鲁书》:“昨日因参转运作庭趋,始觉身是县令矣。” 宋 沈括 《梦溪续笔谈》:“ 张定忠 知 成都府 日,有一生,忘其姓名,为京寺丞知録事参军,有司责其庭趋,生坚不可。”
《漢語大詞典》:赠公(贈公)
古代敬称官员的父亲。 清 卢文弨 《族子天保县知县孚尹小传》:“继娶 李孺人 有贤德,能安贫,赠公意有不可,常婉顺以承,无少迕。”
《國語辭典》:跨灶  拼音:kuà zào
比喻儿子超越父亲。说法有二:一说因灶中有釜,釜与父音相近,或釜字上从父,故有子胜父之意。一说马前蹄下之凹处为灶门,良马奔走时,后蹄印痕反在前蹄之前,故用以喻子胜父。见《常语寻源。卷上。跨灶》引《天禄识馀》。
《國語辭典》:犹父(猶父)  拼音:yóu fù
如同父亲一样。或指父辈。《论语。先进》:「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唐。张说〈为郑虚己作祭舅文〉:「不孤之托,缅尔何依?犹父之心,忽焉罔报。」
《國語辭典》:生父  拼音:shēng fù
亲生的父亲。相对于养父、继父而言。如:「他从小便被领养,对生父毫无印象。」
《國語辭典》:老公  拼音:lǎo gōng
1.年老的人。《三国志。卷二八。魏书。王毋丘诸葛邓钟传。邓艾》:「七十老公,反欲何求?」
2.丈夫。《水浒传》第二四回:「大官人怎么不认得他老公?便是每日在县前卖熟食的。」
《國語辭典》:老公  拼音:lǎo gong
太监。《醒世姻缘传》第五回:「等到十三日,与老公上寿的日子,我们两个齐过去与他说说,量事也不难。」《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有一个乡下人很穷,没落子,心里盘算,打算要上京当老公去,又尊贵,又弄钱。」
《國語辭典》:老公公  拼音:lǎo gōng gong
1.尊称年老的男子。如:「公园里的老公公除了打太极拳,也爱给我们说故事。」
2.用以称有权势的太监。明。王世贞《觚不觚录》:「冯珰势甚张,固安武清以长乐尊父见之,亦叩头惟谨,呼老公公。冯小屈膝答之曰:『皇亲免礼而已。』」
《國語辭典》:家尊  拼音:jiā zūn
称谓。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安又问曰:『君书何如君家尊?』」
《漢語大詞典》:父天
以天为父。《春秋感精符》:“人主与日月同明,四时合信,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后因称父亲为“父天”。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撰敕》:“公即 房州 太师之长子也,方居幼学,爰丧父天。”
分類:父亲
《國語辭典》:王考  拼音:wáng kǎo
1.称去世的祖父。《礼记。祭法》:「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孔子家语。卷八。庙制》:「士立一庙,曰考庙。王考无庙,合而享尝乃止。」三国魏。王肃。注:「祖合于父庙中。」也称为「亡祖」。
2.称去世的父亲。唐。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王考夏卿,以太子少保卒赠左仆射。」也称为「亡父」。
《國語辭典》:公公  拼音:gōng gong
1.称祖父或外祖父。《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问铁生道:『你上代有个绣衣公么?』铁生道:『就是吾家公公。』」
2.丈夫的父亲。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三出:「奴家自从婆婆死后,万千狼狈,谁知公公病又将危。」
3.对老年人的敬称。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四出:「谢得公公意甚美,凡事仗托扶持。」
4.旧时称宦官为公公。《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马老太爷是司礼监老公公的侄儿,现今内里传出信来,务必要找寻尸首。」
5.太师。《三国演义》第八回:「老夫不敢有违,随引貂蝉出拜公公。」
《國語辭典》:父亲(父親)  拼音:fù qīn
称谓。子女称生我的男子。《三国演义》第三二回:「吾受父亲遗命,立我为主,加兄为车骑将军。」《红楼梦》第二四回:「我父亲没的时节,我年纪又小,不知事。」
《國語辭典》:娘娘  拼音:niáng niáng
称谓:(1)古代对皇后或贵妃的称呼。《三国演义》第三回:「人告何太后曰:『今大将军矫诏召外兵至京师,欲灭臣等,望娘娘垂怜赐救。』」《三侠五义》第一五回:「娘娘不觉失声道:『嗳哟!包卿!苦煞哀家了!』」(2)称女性神明。如:「注生娘娘」。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西顶娘娘庙在万寿寺西八、九里,每至四月,自初一起,开庙半月,繁盛与万寿寺同。」(3)对妇女的尊称。《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家那些娘娘们房里,一个人一个斗大的夜明珠挂在梁上,照的一屋都亮,所以不点蜡烛!」(4)子女对母亲的称呼。《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目连缘起》:「娘娘且是亲生母,我是娘娘亲福(腹)儿。」
《國語辭典》:娘娘(孃孃)  拼音:niáng niáng
称谓。一种对母亲的称呼。《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五。汉将王陵变》:「傥若一朝拜金阙,莫忘娘娘哺乳恩。」
《國語辭典》:尊府  拼音:zūn fǔ
1.对他人宅第的敬称。《西游记》第五○回:「适路过宝方,我师父腹中饥馁,特造尊府募化一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就送三百金到尊府,凭君区处便了。」
2.称谓。对他人父亲的敬称。唐。韩愈〈送李正字序〉:「李生之尊府,以侍御史管汴之盐铁。」
《漢語大詞典》:成世
谓继承父亲的世业。左传·哀公十六年:“ 肸 以嘉命来告余一人,往谓叔父:余嘉乃成世,復尔禄次。敬之哉!” 杜预 注:“继父之世,还居君之禄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