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啸韵》:百燎
大戴礼天子百燎今侯国百燎非礼也
《漢語大詞典》:毒燎
烈火。 唐 柳宗元 《贞符》:“积大乱至于 隋氏 ,环四海以为鼎,跨九垠以为鑪,爨以毒燎,煽以虐焰,其人沸涌灼烂,号呼腾蹈,莫有救止。”
分類:烈火
《漢語大詞典》:门燎(門燎)
古代竖立于宫门、庙门外的火炬。周礼·天官·阍人:“大祭祀丧纪之事,设门燎。” 郑玄 注:“燎,地烛也。” 贾公彦 疏:“大丧以下,朝庙及出葬之时,宫中及庙门皆设门燎。” 孙诒让 正义:“注云‘燎,地烛也’者,谓树地之大烛,非人所执者也。”
《骈字类编》:清燎
唐彦谦 玫瑰诗 麝炷腾清燎,鲛绡覆绿蒙。
《分类字锦》:京燎
见上注
分类:蒐狩
《漢語大詞典》:燎炙
(1).一种烹饪法。将肉类等食品放在火上烧烤。《淮南子·齐俗训》:“煎熬燎炙,齐味万方。”
(2).烘烤。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民惰窳,少麤履,足多剖裂血出,盛冬皆然火燎炙。”
《漢語大詞典》:燎眉
犹言火烧眉毛。比喻情况急迫。 梁启超 《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大局之患,已如燎眉。”
分類:急迫
《漢語大詞典》:燎炬
火把。隋书·柳彧传:“鸣鼓聒天,燎炬照地。”
分類:火把
《漢語大詞典》:燎烘
烘烤。 宋 宋祁 《蜀地海棠》诗:“回文锦成后,夹煎燎烘时。”《西游记》第九回:“ 龙门 鲜鲤时烹煮,虫蛀乾柴日燎烘。”
分類:烘烤
《漢語大詞典》:燎燔
谓烧柴而祭。 宋 叶适 《故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 宋绍恭 ﹞亲燎燔奉祭,命 驹 謁冢下,皆如常礼。”
《漢語大詞典》:熂燎
纵火焚烧野草。诗·大雅·旱麓“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汉 郑玄 笺:“柞棫之所以茂盛者,乃人熂燎,除其旁草,养治之使无害也。” 宋 苏辙 《次迟韵示陈天倪秀才侄孙元老主簿》:“条枚失熂燎,中林化薪蒸。”
《漢語大詞典》:宣燎
明亮的火炬。 宋 范仲淹 《明堂赋》:“若夫元朔会同,群后对越,穆穆乎 舜 门之闢,晣晣乎宣燎之发。”参见“ 庭燎 ”。
分類:明亮火炬
《國語辭典》:庭燎  拼音:tíng liào
1.一种古代礼祀的照明用具。铁制叉杆,上束绑松柴,遇国君行祭,则燃点照明。《汉书。卷六四下。王褒传》:「齐桓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文选。张衡。东京赋》:「夏正三朝,庭燎晢晢。」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庭燎,美宣五也。」或以为咏早朝之诗。首章二句为:「夜如何其?夜未央。」
《骈字类编》:宵燎
仪礼宵为燎于中庭厥明灭燎下张翥寄观志能照磨诗仗围泰畤传宵燎漏 层城蹋晓钟
《漢語大詞典》:灼燎
谓钻木取火。 唐 谢观 《清明日恩赐百官新火赋》:“木鐸罢循,乃灼燎於榆柳;桐花始发,赐新火於公卿。”参见“ 改火 ”。
分類:钻木取火
《漢語大詞典》:改火
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论语·阳货:“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 刘宝楠 正义引 徐颋 《改火解》:“改火之典,昉於上古,行於三代,迄於 汉 ,废於 魏 晋 以后,復於 隋 而仍废……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 唐 史延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九天初改火,万井属良辰。” 宋 司马光 《晋阳三月未有春色》诗:“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觴。”
《漢語大詞典》:灶燎(竈燎)
上灶头烧火。指做饭烧菜。
分類:烧火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