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乏煤  拼音:fá méi
燃烧而没有烧透的煤称为「乏煤」。
分类:燃烧
《国语辞典》:直接灸  拼音:zhí jiē jiǔ
中医上指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或患处燃烧的一种灸法。
《国语辞典》:氯化氢(氯化氢)  拼音:lǜ huà qīng
一种具有刺激性烈臭的无色气体,可利用氢在氯中燃烧而得。甚易溶于水,溶于水中则称为「盐酸」。氯化氢可用于制造盐酸、氯化乙烯等。
《国语辞典》:可燃性  拼音:kě rán xìng
具有助燃性质,遇火即能燃烧。
《国语辞典》:蓝普灯(蓝普灯)  拼音:lán pǔ dēng
原指经由灯蕊燃烧石油,且有灯罩的汽油灯。蓝普为英语lamp的音译。后指任何能发光的灯,如煤气灯、电灯等。
《国语辞典》:氧化钠(氧化钠)  拼音:yǎng huà nà
化学式Na2O,钠在空气中燃烧(摄氏一百八十度)加热所得的白色粉末。易溶于水,而生成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而变成碳酸钠。可用作脱水剂、聚合剂和缩合剂等。
《国语辞典》:氢氧焰(氢氧焰)  拼音:qīng yǎng yàn
氢氧混合燃烧产生的火焰。火力极强,温度很高,能使白金熔解,常用来烧焊金属、石英等材料。
《國語辭典》:烽火连天(烽火連天)  拼音:fēng huǒ lián tiān
烽火,战乱。烽火连天比喻战火连绵。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四二出:「你星霜满鬓当戎虏,似这烽火连天各路衢。」也作「连天烽火」。
《國語辭典》:浮炭  拼音:fú tàn
投在水中而浮起的炭。《老学庵笔记》卷六:「浮炭者,谓投之水中而浮,今人谓之桴炭,恐亦以投之水中则浮故也。」也称为「麸炭」。
《漢語大詞典》:烰炭
方言。木柴经过燃烧后剩下的块状物,经闭熄后而成。 宋 苏轼 《格物粗谈·器用》:“铁锈以烰炭乾擦则快。”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二·蚁:“﹝白蚁﹞性畏烰炭、桐油、竹鸡云。”
《國語辭典》:膏火自煎  拼音:gāo huǒ zì jiān
油膏以能照明,故受煎熬。比喻人因才能而招致祸患。《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九》:「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漢語大詞典》:防火漆
本身不易燃烧,并能阻止或延缓燃烧的涂料。分非膨胀型和膨胀型两大类。前者受热不变,高热难燃;后者遇热会起泡形成多孔炭质层或放出不燃气体,起阻燃作用。其配方中常含氯化石蜡、氯化橡胶、硼酸、磷酸二氢铵、硫酸盐等。用于涂刷内外墙壁、板壁、船舱等。
《漢語大詞典》:灰渣
可燃物质(如煤)充分燃烧后余下的矿物渣滓
炉灰和石灰的混合物
《漢語大詞典》:火箭雉尾炬
古时一种能发火燃烧的箭。射出后因磨擦作用而使燃料燃烧,形成火炬,状如雉尾,故称。宋书·良吏传·杜慧度:“ 慧度 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循 ( 卢循 )众舰俱然,一时散溃, 循 中箭赴水死。”
《漢語大詞典》:轰轰锵锵(轟轟鏘鏘)
象声词。形容大火燃烧声。《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案案难,难振铁,吸岌云空,轰轰鏘鏘括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