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陶染  拼音:táo rǎn
陶冶薰染,感化之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颇为凡人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分類:熏陶感染
《國語辭典》:熏染  拼音:xūn rǎn
1.香与色。元。张养浩〈毛良卿送牡丹〉诗:「栽培宜讶天上种,熏染不类人閒株。」
2.熏陶沾染。宋。叶适 谢景思集序:「俊笔涌出,排迮老苍,而不能受俗学熏染。」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一一。谈艺一。粤诗》:「君乡东粤,人才最盛,正以僻在岭海,不为中原江左习气熏染,故尚存古风耳。」
《漢語大詞典》:钟毓(鍾毓)
(1).钟灵毓秀。指美好的风土诞育优秀人物。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江海之所涵濡,膏壤之所钟毓。”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第一出:“小妹见 浙江 山水清嘉,人文秀淑, 山阴 道上,钟毓尤奇,便拟托生彼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节译十一月四日渤海报黎元洪布告山东人民书》:“东 鲁 开化最早,文明独先,山河钟毓,代生圣哲。”
(2).指受美好的自然风光的熏陶。 潘漠华 《人间》:“短期的跋涉中, 牛头山 一脉的山景,却也给我以莫大的钟毓。”
(3).集中出现。 孙中山 《建国方略·实业计划》:“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
《國語辭典》:熏习(熏習)  拼音:xūn xí
佛教用语。指身心行为对心识的影响作用。《大乘止观法门》卷二:「随对者,即喻净心体具一切法性,故能受一切熏习,随其熏别,现报不同也。」《成唯识论》卷二:「依何等义立熏习名?所熏、能熏各具四义,令种生长,故名熏习。」
分類:熏陶
《漢語大詞典》:暴炙
(1).谓日晒火烤。汉书·王吉传:“大王不好书术而乐逸游……夏则为大暑之所暴炙,冬则为风寒之所匽薄。” 梁启超 《新民说》第八节:“其根既拔……必归於槁亡,遇病风横雨则摧落更速焉,即不尔,而旱暵之所暴炙,其萎黄雕敝,亦须时耳。”
(2).比喻威慑或熏陶感化。荀子·富国:“名声足以暴炙之,威强足以捶笞之。” 宋 苏舜钦 《送外弟王靖序》:“师监於后世,歷数千百年外,道其名,熇然可暴炙人。”
《漢語大詞典》:再薰
再度熏陶风化。谓盛世再来。语出古歌谣《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隋 许善心 《神雀颂》:“ 轩 ( 轩辕 )物重造, 姚 ( 虞舜 )风再薰。” 唐 崔立之 《南至郊坛有司书云物赋》:“时谓 唐 时,歌卿云之五色;德称 虞 德,咏《南风》之再薰。”
《漢語大詞典》:沾饰(霑飾)
(1).浸染润饰。谓熏陶教化。《南齐书·王融传》:“湔拂尘蒙,霑饰光价,拔足草庐,厕身朝序。”
(2).滋润。 唐 王勃 《采莲赋》:“禀天地之淑丽,承雨露之霑饰。”
《漢語大詞典》:寖染
相互影响;熏染,熏陶。旧唐书·钱徽传:“尚念因而化之,亦冀去其尤者。而宰臣惧其寖染,未克澄清。” 宋 王禹偁 《贺南郊大赦表》:“文物声明,损益乎 三代 ;道德仁义,寖染乎万民。”
《漢語大詞典》:陶溶
熏陶浸染。 许杰 《好人与坏人》:“我们这一批知识分子呢,却是或多或少,都受了这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的陶溶。”
分類:熏陶浸染
《漢語大詞典》:再熏
同“再薰”。
再度熏陶风化。谓盛世再来。
《漢語大詞典》:再薰
再度熏陶风化。谓盛世再来。语出古歌谣《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隋 许善心 《神雀颂》:“ 轩 ( 轩辕 )物重造, 姚 ( 虞舜 )风再薰。” 唐 崔立之 《南至郊坛有司书云物赋》:“时谓 唐 时,歌卿云之五色;德称 虞 德,咏《南风》之再薰。”
《漢語大詞典》:熏浸
熏陶浸染。 梁启超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熏浸之力,在使感受者不觉。”
分類:熏陶浸染
《國語辭典》:洗礼(洗禮)  拼音:xǐ lǐ
1.基督教及天主教的入教礼。各教派的洗礼仪式和礼仪不尽相同,有的将受洗者的全身或半身浸入水中,有的在受洗者的额上洒水或滴水。行礼时,施洗礼者必须口诵规定的礼文,并奉三位一体真神之名宣告:「我奉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为你施洗。」
2.比喻重大的锻鍊或考验。如:「经过炮火的洗礼,她变得更成熟、更能勇敢的面对各种逆境与挑战。」
《國語辭典》:社会教育(社會教育)  拼音:shè huì jiào yù
由学校以外的机关,对群众从事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如设立公共图书馆、体育场等。
《國語辭典》:如坐春风(如坐春風)  拼音:rú zuò chūn fēng
语本《二程语录。卷一七。外传。传闻杂记。右见庭闻稿录》:「朱公掞来见明道于汝,归谓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后比喻在温和的环境中受教或与品德学识高的人相处,受其薰陶。如:「听师一席话,如坐春风!」
《漢語大詞典》:沐仁浴义(沐仁浴義)
谓受仁义的熏陶。 清 吴定 《示诸生书》:“自宋史剙立道学之传,以尊 濂 、 洛 、 关 、 闽 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闇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
分類:仁义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