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辉焕(輝焕,煇焕)
(1).辉煌;鲜明。 南朝 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朱楼寳墖,辉焕争华。” 唐 康骈 剧谈录·玉蕊院真人降:“时观者如堵,咸觉烟霏鹤唳,景物辉焕。”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高闕长廊,金碧辉焕。” 明 沈榜 《宛署杂记·恩泽》:“殿堂辉焕,像位崇严,上建 玉皇阁 ,尊道之本也。”
(2).指光辉;光彩。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夜明犀,其状类通天,夜则光明,可照百步;覆繒千重,终不能掩其辉焕。”
(3).照耀,映照。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且足下亡 吴 霸 越 ,功成身退,逍遥於五湖之上,辉焕於万古之后。”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凡服玩,每物皆百二十舆,以锦绣、珠玉为仪卫、明器,辉焕三十餘里。” 明 叶子奇 草木子·管窥:“山川之气,积为列星,光芒辉焕,精之甚也。”
煇焕:犹灿烂。隋书·经籍志四:“煇焕斌蔚,辞义可观。” 唐 康骈 剧谈录·玉蕊院真人降:“观者如堵,咸觉烟霏鹤唳,景物煇焕。” 明 文徵明 《玄墓山探梅倡和诗叙》:“断云残雪,下上煇焕。”
《漢語大詞典》:灵照(靈照)
(1).犹明察。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帝江》:“质则混沌,神则旁通,自然灵照,听不以聪。” 南朝 宋 郑道之 《神不灭论》:“况神体灵照,妙统众形。”
(2).景德传灯录·襄州居士庞蕴载:“居士( 庞藴 ,洞达禪宗)将入灭,令女 灵照 出视日早晚,及午以报。女遽报曰:‘日已中矣,而有蚀也。’居士出户观次, 灵照 即登父座,合掌坐亡。居士笑曰:‘我女锋捷矣!’”后以“灵照”泛指善解父意之幼女。 宋 苏轼 《虔州吕倚承事贫甚至食不足》诗:“不识孔方兄,但有 灵照 女。” 宋 陆游 《小酌》诗:“ 宗文 树鸡栅, 灵照 挈蔬篮。” 钱仲联 校注:“ 宗文 、 灵照 乃借指其子女。” 金 张建 《送贺彦淳还南邠》诗:“襁负尚怜 灵照 幼,家贫赖有 孟光 贤。”
(3).谓神灵光辉照耀。云笈七籤卷六五:“至於金丹之功,玄神洞高,冥体幽变,龙化灵照。”
《漢語大詞典》:代明
谓轮流照耀。《礼记·中庸》:“ 仲尼 祖述 尧 舜 ,宪章 文 武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孔丛子·论书:“之论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离离然若星辰之错行,上有 尧 舜 之德,下有三王之义。”
分類:轮流照耀
《國語辭典》:不夜城  拼音:bù yè chéng
1.都市夜晚灯火通明,称为「不夜城」。
2.县名。汉代所设,属东莱郡。《太平御览。卷一九二。居处部。城上引解道虎齐记》:「不夜城在阳庭东南一百二十里,淳于髡称海童作妖城。古有日夜出,见于东境,故莱子此城以不夜为名,异之。」
《漢語大詞典》:垂耀(垂燿)
亦作“ 垂燿 ”。亦作“ 垂曜 ”。光辉下照;照耀。 汉 王充 论衡·说日:“数星之质百里,体大光盛,故能垂耀。”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燿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在天垂曜,璿宫列乾象之墟。” 明 李时勉 《〈犁眉公集〉序》:“古今之能以勋业文章并显於当时而垂耀於后世若先生者,几何人哉!”
分類:光辉照耀
《漢語大詞典》:振耀
亦作“ 振耀 ”。 照耀;显耀。汉书·扬雄传上:“昭光振燿,蠁曶如神,仁声惠於 北狄 ,武义动於南邻。” 唐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诗:“子孙不振耀,歷代皆有之。” 宋 欧阳修 《〈仲氏文集〉序》:“宜其驰骋上下,发挥其所畜,振耀於当世。” 明 李东阳 《倪文僖公诔》:“悲悼感慕,宜不在诸士大夫之后,独材力卑謭,惧不足以振耀潜德。”
分類:照耀显耀
《漢語大詞典》:复光(復光)
重新照耀。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庶圣灵之响像,想幽神之復光。”
分類:重新照耀
《漢語大詞典》:明离(明離)
(1).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孔颖达 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今有上下二体,故云明两作离也。”后因以“明离”指太阳。 南朝 梁简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 昭明太子 县明离之极照,履得一之休徵。”
(2).指光明照耀。 唐 柳宗元 《天爵论》:“明离为天之用,恒久为天之道,举斯二者,人伦之要尽是焉。”
(3).指太子。 南朝 梁简文帝 《上昭明太子集别传表》:“臣以不肖,妄作明离。” 唐 徐九皋 《咏史》:“圣主称三杰,明离保四贤。”参见“ 明两 ”。
(4).帐名。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四:“帝所幸宫人名 丽娟 ,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拂之,恐伤痕也……置 丽娟 於明离之帐,恐尘垢污其体也。”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翳明离以上宾,属传体於纤蕚。”
《國語辭典》:明两(明兩)  拼音:míng liǎng
明两原指易经中的离卦。离卦论象为日,日又有明之意。因离卦有上下二体,故称为「明两」。为两明前后相续之象。语出《易经。离卦。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后指帝王贤能可明照四方。《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王粲诗》:「不谓息肩愿,一旦值明两。」《文选。谢瞻。张子房诗》:「明两烛河阴,庆宵薄汾阳。」唐。李善。注:「郑玄曰:『明两者,取君明上下以明德相承,其于天下之事,无不见也。』」
《漢語大詞典》:照车(照車)
照耀车辆。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后以代称照乘珠。 南朝 宋 谢庄 《孝武宣贵妃诔》:“照车去 魏 ,联城辞 赵 。”参见“ 照乘珠 ”。
分類:照耀车辆
《國語辭典》:照乘珠  拼音:zhào shèng zhū
战国时魏惠王的宝珠。珠光能照明前后二十四辆车子。见《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后泛指珍贵的珠宝。唐。高适〈涟上别王秀才〉诗:「何意照乘珠,忽然欲暗投。」明。张四维《双烈记》第三五出:「莫因贪看中秋月,失却盘中照乘珠。」
《漢語大詞典》:月幌
月光照耀的帷薄。语本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夜幽静而多怀,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暉。”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风闺夕敞,携少女於歌筵;月幌宵朧,下 姮娥 於舞席。” 唐 陈山甫 《汉武帝重见李夫人赋》:“寂寞瑶阶,永谢虚无之跡;凄凉月幌,犹分似是之形。” 宋 晏几道 《采桑子》词:“月幌风襟,犹忆西楼著意深。”
《漢語大詞典》:烛耀(燭耀,燭燿)
燭耀:见“ 烛燿 ”。
燭燿:亦作“ 烛耀 ”。亦作“ 烛曜 ”。 1.照耀。《汉书·宣帝纪》:“神光并见,或兴于谷,烛燿齐宫,十有餘刻。” 颜师古 注:“烛,亦照也。” 晋 成公绥 《天地赋》:“三辰烛燿,五纬重光。”法苑珠林卷二三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云日鲜彩,五色烛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其窣堵波中有佛舍利升餘,每月十五,其夜便放圆光,烛曜灵盘,联辉达曙。”一本作“ 烛燿 ”。
(2).显耀,显扬。 唐 李商隐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制集〉序》:“烛耀家声,粉饰国史。”一本作“ 烛燿 ”。
《漢語大詞典》:外照
谓照耀、显扬于外。魏书·高允传:“ 高子 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 南朝 梁 沈约 《古意》诗:“明月虽外照,寧知心内伤。” 宋 苏辙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二:“谁令尘垢昏,浪与纷华逐;譬如薪中火,外照不自烛。”
分類:照耀显扬
《漢語大詞典》:衔耀(銜耀)
亦作“ 衔曜 ”。 犹衔烛。亦指衔烛照耀。传说西北幽冥之处,日光不到,有神龙衔烛照耀之。事见楚辞·天问山海经·大荒北经《淮南子·墬形训》。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曜照 崑山 。”
《漢語大詞典》:电照(電照)
(1).像闪电之光照耀;闪耀。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大荒北经·若木》:“朱华电照,碧叶玉津。” 唐 元稹 《夜雨》诗:“雷惊空屋柱,电照满牀书。”
(2).喻普覆。意谓为众所周知。后汉书·臧宫传:“将军向者经虏城下,震扬威灵,风行电照。然穷寇难量,还营愿从他道矣。”
(3).敬辞。谓明察。《颜氏家藏尺牍·顾二荣》:“谅蒙电照,不敢再赘。”
《漢語大詞典》:电烛(電燭)
(1).如闪电照耀。形容光亮夺目。汉书·扬雄传上:“流星旄以电烛兮,咸翠盖而鸞旗。” 颜师古 注:“如电之照也。”文选·甘泉赋作“电爥”。魏书·术艺传·张渊:“天市建肆於房心,帝座磥落而电烛。”
(2).犹明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然则 李州同 所云空悬不解,自难逃宪臺电烛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