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照应(照應) 拼音:zhào yìng
1.照顾料理。《红楼梦》第八七回:「今日寄人篱下,纵有许多照应,自己无处不要留心。」《儒林外史》第三二回:「而今他官已坏了,又没有房子住,我就该照应他。」
2.关照呼应。《朱子语类。卷一三○。自熙宁至靖康用人》:「温公之说,前后自不相照应,被他一一捉住病痛,敲点出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人一个眼花错认了,明白是无端的,后边照应将来,自有一段缘故在内,真是人所不测。」
3.配合。《大马扁》第七回:「俗语说『万事起头难』,今孙文等日前谋起于广州,想已预备多时,党羽自不少了,我们尽可交通他,说道与他同谋,他们在外打点,我们在内照应,行事较易。」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六出:「此后内外消息,须要两相照应,千秋富贵,可以常保矣。」
2.关照呼应。《朱子语类。卷一三○。自熙宁至靖康用人》:「温公之说,前后自不相照应,被他一一捉住病痛,敲点出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人一个眼花错认了,明白是无端的,后边照应将来,自有一段缘故在内,真是人所不测。」
3.配合。《大马扁》第七回:「俗语说『万事起头难』,今孙文等日前谋起于广州,想已预备多时,党羽自不少了,我们尽可交通他,说道与他同谋,他们在外打点,我们在内照应,行事较易。」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六出:「此后内外消息,须要两相照应,千秋富贵,可以常保矣。」
《漢語大詞典》:应副(應副)
(1).对应。 唐 欧阳询 《书法·应副》:“字之点画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带,故必得应副相称而后可。又如龙、诗、讐、转,必一画对一画,相应亦相副。”
(2).对待;对付。《朱子语类》卷五八:“不问小事大事,千变万化,改头换面出来,自家应副他,如利刀快剑相似,迎刃而解,件件剖作两片去。” 宋 叶适 《答刘子至书》:“ 苏州 局面多,却儘应副得过,此亦他人所不能知也。其间曲折,非纸上可尽。”
(3).处置。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其间有事跡不圆处,合係中书枢密院三司检寻应副。”《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防御、团练使,自非军期,无得专奏事,皆先申观察斟酌以闻” 元 胡三省 注:“言军期事须朝廷应副,则不及闻於廉使,许得专达朝廷。”《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应副军行战守等事,乞权许便宜指挥。”
(4).照顾;照应。 宋 司马光 《奏乞兵官与赵瑜同训练驻泊兵士状》:“窃虑向去新兵士不宾服旧兵官,旧兵官不应副新兵士,各兵彼我,则致生事,深为不便。” 宋 司马光 《乞免翰林学士札子》:“史籍烦多,恐难以应副禁林文字,乞免翰林学士一职。”
(5).应对;酬应。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恨无才应副,空自表虔祈。” 宋 苏舜钦 《谘目三》:“今但取高科及久在翰林者居其任,他本不晓财利,又知朝廷之意,用之以为资级。但应副人情,不復留心金穀,多者踰岁,少者数月,已入两府。”
(6).支付;供应。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更有合支用处,并令 魏祐 应副。”《元典章·户部二·杂例》:“军官有俸,休应副伙食。”
(2).对待;对付。《朱子语类》卷五八:“不问小事大事,千变万化,改头换面出来,自家应副他,如利刀快剑相似,迎刃而解,件件剖作两片去。” 宋 叶适 《答刘子至书》:“ 苏州 局面多,却儘应副得过,此亦他人所不能知也。其间曲折,非纸上可尽。”
(3).处置。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其间有事跡不圆处,合係中书枢密院三司检寻应副。”《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防御、团练使,自非军期,无得专奏事,皆先申观察斟酌以闻” 元 胡三省 注:“言军期事须朝廷应副,则不及闻於廉使,许得专达朝廷。”《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应副军行战守等事,乞权许便宜指挥。”
(4).照顾;照应。 宋 司马光 《奏乞兵官与赵瑜同训练驻泊兵士状》:“窃虑向去新兵士不宾服旧兵官,旧兵官不应副新兵士,各兵彼我,则致生事,深为不便。” 宋 司马光 《乞免翰林学士札子》:“史籍烦多,恐难以应副禁林文字,乞免翰林学士一职。”
(5).应对;酬应。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恨无才应副,空自表虔祈。” 宋 苏舜钦 《谘目三》:“今但取高科及久在翰林者居其任,他本不晓财利,又知朝廷之意,用之以为资级。但应副人情,不復留心金穀,多者踰岁,少者数月,已入两府。”
(6).支付;供应。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更有合支用处,并令 魏祐 应副。”《元典章·户部二·杂例》:“军官有俸,休应副伙食。”
《漢語大詞典》:相顾(相顧)
(1).相视;互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乃称 史迁 著书,諮 东方朔 ,於是 桓谭 之徒,相顾嗤笑。”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而相顾不发,中外失望。”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孝感之战》:“嗣闻为余,皆相顾欷歔曰:‘此老尚无恙耶!此吾儕命蹇故也。’”
(2).互相照顾;互相照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平时酒杯往来,如兄若弟;一遇虱大的事,才有些利害相关,便尔我不相顾了。”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二僕携书随行缓,相隔一里不相顾。”《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流贼横行久,獷而众,不可轻敌。吾观其阵大,首尾不相顾。”
(2).互相照顾;互相照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平时酒杯往来,如兄若弟;一遇虱大的事,才有些利害相关,便尔我不相顾了。”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二僕携书随行缓,相隔一里不相顾。”《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流贼横行久,獷而众,不可轻敌。吾观其阵大,首尾不相顾。”
《漢語大詞典》:祗应(祗應)
(1).恭敬地伺候,照应。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角觝》:“但内等子设额一百二十名,内有管押人员十将各二名,上中等各五对,下等八对,剑棒手五对,餘皆额里额外,准备祗应。”《水浒传》第五八回:“客官不知,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祗应?便当去报。”《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本处有一美丽歌妓,姓 周 ,小字 月仙 , 柳七官人 ,每召至楼上歌唱祗应。”
(2).指侍从。《宣和遗事》后集:“ 金 人遣使入城,言国主有命,於京师中,选择十八已下女子一千五百人,充后宫祗应。”
(3).犹供职。 宋 范仲淹 《奏乞在京并诸道医学教授生徒》:“取医道精深高等者,方得入翰林院祗应。”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则或以工画,或以能棋,各守技业,以备祗应。”
(2).指侍从。《宣和遗事》后集:“ 金 人遣使入城,言国主有命,於京师中,选择十八已下女子一千五百人,充后宫祗应。”
(3).犹供职。 宋 范仲淹 《奏乞在京并诸道医学教授生徒》:“取医道精深高等者,方得入翰林院祗应。”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则或以工画,或以能棋,各守技业,以备祗应。”
《漢語大詞典》:顾瞻(顧瞻)
(1).回视;环视。《诗·桧风·匪风》:“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唐 张鷟 《游仙窟》:“余时渐渐去远,声沉影灭,顾瞻不见,惻愴而去。” 明 刘基 《晚同方舟上人登师子岩作》诗:“顾瞻望四方,悵焉愁思深。”
(2).泛指看、望。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时家中有 崑崙 奴 磨勒 ,顾瞻郎君曰:‘心中有何事,如此抱恨不已?何不报老奴。’”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阿足师》:“山岳檀施,曾不顾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暗中鬼影憧憧,略不顾瞻。”
(3).瞻前顾后。谓慎重、周密地考虑。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度彼四方,孰乐可据,顾瞻衡钧,将举以付。”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钊举书》:“然必顾瞻礼义,执守规矩,不犹愈於学非而博者乎。”
(4).眷顾,照应。 唐 韩愈 《苦寒》诗:“天王哀无辜,惠我下顾瞻。”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教我两下里难顾瞻,百般的没是处。”
(2).泛指看、望。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时家中有 崑崙 奴 磨勒 ,顾瞻郎君曰:‘心中有何事,如此抱恨不已?何不报老奴。’”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阿足师》:“山岳檀施,曾不顾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暗中鬼影憧憧,略不顾瞻。”
(3).瞻前顾后。谓慎重、周密地考虑。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度彼四方,孰乐可据,顾瞻衡钧,将举以付。”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钊举书》:“然必顾瞻礼义,执守规矩,不犹愈於学非而博者乎。”
(4).眷顾,照应。 唐 韩愈 《苦寒》诗:“天王哀无辜,惠我下顾瞻。”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教我两下里难顾瞻,百般的没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