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8,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焦枯
焦土
焦尾
焦头
焦心
沃焦
心焦
焦思
焦原
焦先
焦然
枯焦
焦熬
焦灼
婆饼焦
《國語辭典》:焦枯  拼音:jiāo kū
乾枯。如:「天气乾旱,田野一片焦枯。」
《國語辭典》:焦土  拼音:jiāo tǔ
被烈火烧焦的土地。常用以形容因战争而受到澈底破坏的景象。唐。杜牧〈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三国演义》第六回:「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
《國語辭典》:焦尾  拼音:jiāo wěi
东汉蔡邕以尾端烧焦的桐木所制成的名琴。唐。李颀〈题僧房双桐〉诗:「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锦囊琴七弦焦尾,宝缑悬三尺龙泉。」也称为「焦尾琴」。
《國語辭典》: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东汉蔡邕以桐木制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烧焦的痕迹,故称为「焦尾琴」。《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也称为「焦桐」、「焦琴」、「焦尾」、「爨桐」。
分類:焦尾琴
《漢語大詞典》:焦头(焦頭)
“焦头烂额”之省。 1.谓牺牲惨重。 宋 王安石 《澶州》诗:“焦头收末功,尚足夸一是。”
(2).谓疲惫不堪。 郭沫若 《甘愿做炮灰》第一幕:“你休息一下好了,像这样焦头抗战,你是不能持久的。”
《國語辭典》:焦心  拼音:jiāo xīn
心中忧急愁烦。《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朝廷焦心,载怀恐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这些事都不要焦心,且静静的养好了病。」也作「燋心」。
分類:忧虑着急
《漢語大詞典》:沃焦
(1).亦作“ 沃燋 ”。古代传说中东海南部的大石山。文选·郭璞〈江赋〉:“出 信阳 而长迈,淙 大壑 与 沃焦 。” 李善 注引《玄中记》:“天下之大者,东海之 沃焦 焉,水灌之而不已。 沃焦 ,山名也,在东海南方三万里。”文选·嵇康〈养生论〉“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 尾閭 ” 李善 注引 晋 司马彪 曰:“一名 沃燋 ……在 扶桑 之东,有一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注者无不燋尽,故名 沃燋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 沃焦 之石,何气所然。” 清 邓旭 《钱塘看潮》诗:“伊昔惟闻东流之水无尽期, 沃焦 澒洞为漏巵。”
(2).古代传说中的异人。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东方有 螗螂 、 沃焦 。”
《國語辭典》:心焦  拼音:xīn jiāo
心中焦虑急躁。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三:「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三国演义》第六三回:「将军不须心焦,这几日打探得一条小路,可以偷过巴郡。」
《漢語大詞典》:焦思
焦苦思虑。史记·夏本纪:“ 禹 伤先人父 鯀 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三十年,过家门不敢入。”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三幕:“他的形容比在石室中显得更憔悴了,面色黑了一些,锁着眉尖,仿佛焦思着甚么。”
分類:苦思思虑
《漢語大詞典》:焦原
(1).巨石名。尸子卷下:“ 莒国 有石焦原,广寻长五百步,临万仞之谿。 莒国 莫敢近也。”《文选·张衡〈思玄赋〉》:“愿竭力以守谊兮,虽贫穷而不改。执彫虎而试象兮,阽焦原而跟趾。”旧注引尸子:“ 莒国 有石焦原者,广五十步,临百仞之谿, 莒国 莫敢近也。有以勇见 莒子 者,独却行齐踵焉,所以称於世。夫义之为焦原也亦高矣,贤者之於义,必且齐踵,此所以服一时也。” 李善 注:“彫虎以喻贫,试象以喻竭力,焦原以喻义。” 唐 李白 《梁甫吟》:“手接飞猱搏彫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2).引申喻戒惧。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相国拜齐王表》:“业不题於宗器,声靡记於彝典。而超居上礼,邈乘峻爵。静念隆替,焦原非譬。”
(3).亦作“ 焦元 ”。干旱的土地。 唐 康骈 剧谈录·狄惟谦请雨:“雷震数声,甘泽大澍,焦原赤野,无不滋润。” 唐 陆龟蒙 《以毛公泉大谏清河公》诗:“霏霏散为雨,用以移焦原。” 唐 贾嵩 《夏日可畏赋》:“照丘陵而恐是焦元,蒸陇亩而皆成赤地。”
《漢語大詞典》:焦先
汉 末隐士。字 孝然 , 河东 人。孑然无亲,见 汉 室衰,遂不语。露首赤足,结草为裳,见妇人即避去。平时不践邪径,不取大穗,数日一食。或谓曾结庐于 镇江 谯山 (即今 焦山 )。传说死时百馀岁。参阅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卷下、 晋 葛洪 《神仙传》。后因以指有道的隐士。 宋 苏轼 《和杂诗》之三:“空餘 焦先 室,不传 元化 方。”
《漢語大詞典》:焦然
憔悴貌。焦,通“ 憔 ”。列子·黄帝:“忧天下之不治,竭聪明,进智力,营百姓,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 宋 王安石 《答孙少述书》:“唯接兄之日浅,而相爱深,别后焦然如失所凭,兄赐问者八九,奉答卒不过一再而已。”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父母或有疾病连年,则孝子捧药焦然,而神明为之丧失矣。”
《漢語大詞典》:枯焦
(1).干枯。多用以形容旱天中的植物。后汉书·鲁恭传:“ 三辅 、 并 、 凉 少雨,麦根枯焦。”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天地否隔,万物枯焦。百姓喁喁,无所控诉。” 唐 白居易 《月夜登阁避暑》诗:“迴看归路旁,禾黍尽枯焦。”《水浒传》第十六回:“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陈毅 《赣南游击词》:“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
(2).指旱焦的禾苗。 宋 陆游 《急雨》诗:“弹压旱气苏枯焦, 祝融 退听不敢骄。”
《漢語大詞典》:焦熬
(1).谓因受熬煎而发焦。形容极为干燥。 唐 刘禹锡 《楚望赋》:“涉夏如鑠,逮秋愈炽。土山焦熬,止水瀵沸。”
(2).指受熬煎而变焦发脆之物。参见“ 焦熬投石 ”。
(3).比喻极端困苦。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龙溪巨蟹》:“ 淳熙 初年七八月之交,不雨五十日,民间焦熬不聊生。”
《國語辭典》:焦熬投石  拼音:jiāo áo tóu shí
焦熬,烧焦而质脆的东西。焦熬投石指用焦脆的东西投掷在石块上。比喻自取毁灭,势必失败。《荀子。议兵》:「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分類:必败
《國語辭典》:焦灼  拼音:jiāo zhuó
1.被火烧灼。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神奇》:「银悉镕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聊斋志异。卷七。二商》:「视兄嫂,两股焦灼。」
2.非常焦虑、著急。《三国志。卷六○。吴书。周鲂传》:「虽尚视息,忧惕焦灼,未知躯命竟在何时。」《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济川听得,十分焦灼。」
《漢語大詞典》:婆饼焦(婆餅焦)
鸟名。其鸣声如婆饼焦,故名。 宋 王质 《林泉结契》卷一:“婆饼焦,身褐,声焦急,微清,无调。作三语:初如云婆饼焦;次云不与吃;末云归家无消息。后两声若微于初声。” 宋 梅尧臣 《寄送吴公明屯田通判泰州》诗:“一闻春禽婆饼焦,竹林山木生萧条。” 宋 楼钥 《泉口净明院昼寝》诗:“林间婆饼焦,悠悠时一鸣。”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婆饼焦啼秧马活,社公雨过繅车响。”参见“ 婆饼 ”。
分類:鸟名鸣声
《漢語大詞典》:婆饼(婆餅)
即婆饼焦。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虫鱼禽兽·婆饼:“昔人有远戍,其妇山头望之,化为石。其母为饼,将以为餉,使其子侦之,恐其焦不可食也,往已无及矣。因化此物,但呼婆饼焦也。今 江 淮 所在有之。” 清 孙枝蔚 《禽言》诗:“儿勿恼,婆饼虽焦婆心好。”参见“ 婆饼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