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焦劳(焦勞)  拼音:jiāo láo
焦虑烦劳。唐。柳宗元为京畿父老上府尹乞奏复尊号〉诗:「寤寐焦劳,不知所措。」《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三日所进,不敷一日所出,焦劳困苦,竭蹶时形。」
分類:焦虑烦劳
《漢語大詞典》:金焦
金山 与 焦山 的合称。两山都在今 江苏省 镇江市 。 金山 原名 浮玉 ,因 裴头陀 江际获金, 唐 贞元 间 李骑 奏改。 焦山 因 汉 焦光 隐居此山得名。 元 萨都剌 《题喜寿里客厅雪山壁图》诗:“ 大江 东去流无声, 金 焦 二山如水晶。” 明 张煌言 《和定西侯张侯服留题金山原韵》之三:“天入 金 焦 锁钥旧,地过 丰 镐 鼓鐘新。” 陆曾沂 《杂题社刻十五集诗录后》诗:“别有云天知己泪, 金 焦 两点倚残阳。”
《國語辭典》:焦桐  拼音:jiāo tóng
东汉蔡邕精通音律,善于制琴,曾从灶下木材爆裂声,听出所烧木材为难得的制琴木料,于是将烧焦的桐木削制为一具名琴。后用以泛指名琴。唐。张祜〈思归引〉:「焦桐弹罢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清。孔尚任《桃花扇。小引》:「转思天下大矣,后世远矣。特识焦桐者,岂无中郎乎?」也称为「焦尾琴」。
《國語辭典》: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东汉蔡邕以桐木制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烧焦的痕迹,故称为「焦尾琴」。《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也称为「焦桐」、「焦琴」、「焦尾」、「爨桐」。
分類:焦尾琴
《漢語大詞典》:焦山
山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东北 长江 中,与 金山 对峙。相传 东汉 处士 焦先 隐此,故名。有 定慧寺 、 华严祠 、 三诏洞 、《瘗鹤铭》等胜迹。向为 江 防要地。 南宋 初, 韩世忠 曾驻此抗击 金 兵。 宋 苏轼 《书焦山纶长老壁》诗:“法师住 焦山 ,而实未尝住。我来輒问法,法师了无语。”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 焦山 ,府东九里 江 中,与 金山 并峙,相去十五里。以 后汉 处士 焦先 隐此而名。或名 譙山 ,亦曰 浮玉山 。 刘宋 元嘉 中,以 魏 人临 江 ,尝分兵戍此。 唐 时有 譙山 戍,盖‘焦’与‘譙’通称也。”
《國語辭典》:焦枯  拼音:jiāo kū
乾枯。如:「天气乾旱,田野一片焦枯。」
《國語辭典》:焦土  拼音:jiāo tǔ
被烈火烧焦的土地。常用以形容因战争而受到澈底破坏的景象。唐。杜牧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三国演义》第六回:「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
《國語辭典》:焦尾  拼音:jiāo wěi
东汉蔡邕以尾端烧焦的桐木所制成的名琴。唐。李颀〈题僧房双桐〉诗:「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锦囊琴七弦焦尾,宝缑悬三尺龙泉。」也称为「焦尾琴」。
《國語辭典》: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东汉蔡邕以桐木制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烧焦的痕迹,故称为「焦尾琴」。《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也称为「焦桐」、「焦琴」、「焦尾」、「爨桐」。
分類:焦尾琴
《漢語大詞典》:焦头(焦頭)
“焦头烂额”之省。 1.谓牺牲惨重。 宋 王安石 《澶州》诗:“焦头收末功,尚足夸一是。”
(2).谓疲惫不堪。 郭沫若 《甘愿做炮灰》第一幕:“你休息一下好了,像这样焦头抗战,你是不能持久的。”
《國語辭典》:焦心  拼音:jiāo xīn
心中忧急愁烦。《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朝廷焦心,载怀恐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这些事都不要焦心,且静静的养好了病。」也作「燋心」。
分類:忧虑着急
《漢語大詞典》:沃焦
(1).亦作“ 沃燋 ”。古代传说中东海南部的大石山。文选·郭璞〈江赋〉:“出 信阳 而长迈,淙 大壑 与 沃焦 。” 李善 注引《玄中记》:“天下之大者,东海之 沃焦 焉,水灌之而不已。 沃焦 ,山名也,在东海南方三万里。”文选·嵇康〈养生论〉“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 尾閭 ” 李善 注引 晋 司马彪 曰:“一名 沃燋 ……在 扶桑 之东,有一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注者无不燋尽,故名 沃燋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 沃焦 之石,何气所然。” 清 邓旭 《钱塘看潮》诗:“伊昔惟闻东流之水无尽期, 沃焦 澒洞为漏巵。”
(2).古代传说中的异人。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东方有 螗螂 、 沃焦 。”
《國語辭典》:心焦  拼音:xīn jiāo
心中焦虑急躁。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三:「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三国演义》第六三回:「将军不须心焦,这几日打探得一条小路,可以偷过巴郡。」
《漢語大詞典》:焦思
焦苦思虑。史记·夏本纪:“ 禹 伤先人父 鯀 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三十年,过家门不敢入。”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三幕:“他的形容比在石室中显得更憔悴了,面色黑了一些,锁着眉尖,仿佛焦思着甚么。”
分類:苦思思虑
《漢語大詞典》:焦原
(1).巨石名。尸子卷下:“ 莒国 有石焦原,广寻长五百步,临万仞之谿。 莒国 莫敢近也。”《文选·张衡〈思玄赋〉》:“愿竭力以守谊兮,虽贫穷而不改。执彫虎而试象兮,阽焦原而跟趾。”旧注引尸子:“ 莒国 有石焦原者,广五十步,临百仞之谿, 莒国 莫敢近也。有以勇见 莒子 者,独却行齐踵焉,所以称於世。夫义之为焦原也亦高矣,贤者之於义,必且齐踵,此所以服一时也。” 李善 注:“彫虎以喻贫,试象以喻竭力,焦原以喻义。” 唐 李白 《梁甫吟》:“手接飞猱搏彫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2).引申喻戒惧。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相国拜齐王表》:“业不题於宗器,声靡记於彝典。而超居上礼,邈乘峻爵。静念隆替,焦原非譬。”
(3).亦作“ 焦元 ”。干旱的土地。 唐 康骈 剧谈录·狄惟谦请雨:“雷震数声,甘泽大澍,焦原赤野,无不滋润。” 唐 陆龟蒙 《以毛公泉大谏清河公》诗:“霏霏散为雨,用以移焦原。” 唐 贾嵩 《夏日可畏赋》:“照丘陵而恐是焦元,蒸陇亩而皆成赤地。”
《漢語大詞典》:焦先
汉 末隐士。字 孝然 , 河东 人。孑然无亲,见 汉 室衰,遂不语。露首赤足,结草为裳,见妇人即避去。平时不践邪径,不取大穗,数日一食。或谓曾结庐于 镇江 谯山 (即今 焦山 )。传说死时百馀岁。参阅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卷下、 晋 葛洪 《神仙传》。后因以指有道的隐士。 宋 苏轼 《和杂诗》之三:“空餘 焦先 室,不传 元化 方。”
《漢語大詞典》:焦然
憔悴貌。焦,通“ 憔 ”。列子·黄帝:“忧天下之不治,竭聪明,进智力,营百姓,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 宋 王安石 《答孙少述书》:“唯接兄之日浅,而相爱深,别后焦然如失所凭,兄赐问者八九,奉答卒不过一再而已。”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父母或有疾病连年,则孝子捧药焦然,而神明为之丧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