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3,分15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城门自焚,池鱼罹殃
焚稿
焚芰裂荷
焚山林(又作:焚介子 ...)
焚林
焚琴煮鹤
焚裘
焚香清坐
焚象因齿
焚砚
焚芝
焚舟
焚舟决胜
荀令焚香
典故
焚坑(又作:焚书坑儒 ...)城门自焚,池鱼罹殃
焚稿
焚芰裂荷
焚山林(又作:焚介子 ...)
焚林
焚琴煮鹤
焚裘
焚香清坐
焚象因齿
焚砚
焚芝
焚舟
焚舟决胜
荀令焚香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54~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侯生卢生相与谋曰:……。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侯生卢生相与谋曰:……。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水族三·池中鱼〉~3840~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俗说:司门尉姓池,名鱼,城门火,救之,烧死,故云然耳。谨案:百家书:「宋城门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见,但就取之,喻恶之滋,并中伤良谨也。」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俗说:司门尉姓池,名鱼,城门火,救之,烧死,故云然耳。谨案:百家书:「宋城门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见,但就取之,喻恶之滋,并中伤良谨也。」
《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五〈鳞介部七·鱼上〉~4288~2~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俗说池中鱼,人姓字,居近城门。城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谨按《百家书》:宋城门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但就取之,喻恶之滋,其中伤重也。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俗说池中鱼,人姓字,居近城门。城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谨按《百家书》:宋城门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但就取之,喻恶之滋,其中伤重也。
例句
城门自焚爇,池鱼罹其殃。 白居易 杂感
《晋书》卷三十四《羊祜传》
祜历职二朝,任典枢要,政事损益,皆咨访焉,势利之求,无所关与。其嘉谋谠议,皆焚其草,故世莫闻。凡所进达,人皆不知所由。或谓祜慎密太过者,祜曰:「是何言欤!夫入则造膝,出则诡辞,君臣不密之诫,吾惟惧其不及。不能举贤取异,岂得不愧知人之难哉!且拜爵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取。」
祜历职二朝,任典枢要,政事损益,皆咨访焉,势利之求,无所关与。其嘉谋谠议,皆焚其草,故世莫闻。凡所进达,人皆不知所由。或谓祜慎密太过者,祜曰:「是何言欤!夫入则造膝,出则诡辞,君臣不密之诫,吾惟惧其不及。不能举贤取异,岂得不愧知人之难哉!且拜爵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取。」
《宋书》卷五十八《谢弘微传》
六年,东宫始建,领中庶子,又寻加侍中。弘微志在素宦,畏忌权宠,固让不拜,乃听解中庶子。每有献替及论时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上以弘微能营膳羞,尝就求食。弘微与亲故经营,既进之后,亲人问上所御,弘微不答,别以馀语酬之,时人比汉世孔光。
六年,东宫始建,领中庶子,又寻加侍中。弘微志在素宦,畏忌权宠,固让不拜,乃听解中庶子。每有献替及论时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上以弘微能营膳羞,尝就求食。弘微与亲故经营,既进之后,亲人问上所御,弘微不答,别以馀语酬之,时人比汉世孔光。
例句
藏弓身已退,焚稿事难闻。 刘长卿 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
对客默焚稿,何人知谏书。 杨巨源 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寄两省阁老兼呈二起居谏院诸院长
焚草淹轻秩,藏书厌旧编。 权德舆 和张秘监阁老献岁过蒋大拾遗因呈两省诸公并见示
护衣直夜南宫静,焚草清时左掖深。 权德舆 奉和韦谏议奉送水部家兄上后书情寄诸兄弟仍通简南宫亲旧并呈两省阁老院长
幸因焚草暇,书札访沉冥。 权德舆 送陆拾遗祗召赴行在
典故
焚芰裂荷
《昭明文选》卷四十三书下·北山移文〉~957~
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盗蹠〉~998~
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
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
《荆楚岁时记》第一部〈宝颜堂秘笈本〉~342~
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琴操》曰、晋文公与介子绥俱亡,子绥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复国,子绥独无所得,子绥作龙蛇之歌而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绥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又周举《移书》及魏武《明罚令》、陆翙《邺中记》,并云寒食断火,起于子推,《琴操》所云子绥即推也。又云五月五日,与今有异,皆因流俗所传。据《左传》及《史记》,并无介推被焚之事。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也。
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琴操》曰、晋文公与介子绥俱亡,子绥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复国,子绥独无所得,子绥作龙蛇之歌而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绥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又周举《移书》及魏武《明罚令》、陆翙《邺中记》,并云寒食断火,起于子推,《琴操》所云子绥即推也。又云五月五日,与今有异,皆因流俗所传。据《左传》及《史记》,并无介推被焚之事。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也。
《新序·节士》~247~
晋文公反,酌士大夫酒,召咎犯而将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万。介子推无爵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有龙缫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乾,独不得甘雨,此何谓也?」文公曰:「嘻!是寡人之过也。吾为子爵,与待旦之朝也;吾为子田,与河东阳之间。」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谒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文公曰:「使我得反国者,子也,吾将以成子之名。」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为人子而不能成其父者,则不敢当其后;为人臣而不见察于其君者,则不敢立于其朝,然推亦无索于天下矣。」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使人求之不得,为之避寝三月,号呼期年。诗曰:「逝将去汝,适彼乐郊,谁之永号。」此之谓也。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
晋文公反,酌士大夫酒,召咎犯而将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万。介子推无爵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有龙缫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乾,独不得甘雨,此何谓也?」文公曰:「嘻!是寡人之过也。吾为子爵,与待旦之朝也;吾为子田,与河东阳之间。」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谒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文公曰:「使我得反国者,子也,吾将以成子之名。」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为人子而不能成其父者,则不敢当其后;为人臣而不见察于其君者,则不敢立于其朝,然推亦无索于天下矣。」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使人求之不得,为之避寝三月,号呼期年。诗曰:「逝将去汝,适彼乐郊,谁之永号。」此之谓也。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
《后汉书》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周举〉~2024~
举稍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唐·李贤注:「《新序》曰:晋文公反国,介子推无爵,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求之不得,乃焚其山,推遂不出而焚死。」
举稍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唐·李贤注:「《新序》曰:晋文公反国,介子推无爵,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求之不得,乃焚其山,推遂不出而焚死。」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五〈僖公·传二十四年〉
晋候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加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日:「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晋候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加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日:「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简释
介推:咏雅逸或寒食。唐顾况《拟古三首》之三:“浮生果何慕,老去羡介推。”
子推:代指寒食。唐孟云卿《寒食》:“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
宋·蔡条《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自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裤」、「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宋·蔡条《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自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裤」、「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初学记》卷九
王隐《晋书》:武帝太始七年三月,诏大官减膳。……咸宁四年,有献雉头裘者。上曰:「异服奇裘,典制所禁也。其于前殿烧裘,敕有异服者,依礼致罪。」
王隐《晋书》:武帝太始七年三月,诏大官减膳。……咸宁四年,有献雉头裘者。上曰:「异服奇裘,典制所禁也。其于前殿烧裘,敕有异服者,依礼致罪。」
典故
焚香清坐
《唐国史补》卷下
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坐焚香扫地而坐。其为诗驰骤建安以还,各得其风韵。
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坐焚香扫地而坐。其为诗驰骤建安以还,各得其风韵。
典故
焚象因齿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五〈襄公·传二十四年〉~65~
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晋·杜预注:「焚,毙也。」唐·孔颖达疏:「服虔云焚读曰偾;偾,僵也。为生齿牙僵仆其身。」
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晋·杜预注:「焚,毙也。」唐·孔颖达疏:「服虔云焚读曰偾;偾,僵也。为生齿牙僵仆其身。」
《晋书》卷五十四《陆机传》
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尝与书曰:「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
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尝与书曰:「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
简释
焚砚:指自谦文才不如他人。唐冯伉《和权载之离合诗》:“息心欲焚砚,自腼陪群英。”
典故
焚舟决胜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八〈文公·传三年〉~305~
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晋·杜预注:「示必死也。」
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晋·杜预注:「示必死也。」
《艺文类聚》卷七十
《襄阳记》:刘季和性爱香,尝上厕还,过香炉上。主簿张坦曰:「人名公作俗人,不虚也。」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为我如何令君,而恶我爱好也。」
《襄阳记》:刘季和性爱香,尝上厕还,过香炉上。主簿张坦曰:「人名公作俗人,不虚也。」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为我如何令君,而恶我爱好也。」
《太平御览》卷七百三〈服用部五·香炉〉
《襄阳记》曰:「刘和季性爱香,上厕置香炉,主簿张坦曰:『人名公作俗人,真不虚也。』和季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君何恶我爱好也。』」
《襄阳记》曰:「刘和季性爱香,上厕置香炉,主簿张坦曰:『人名公作俗人,真不虚也。』和季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君何恶我爱好也。』」
简释
荀令香:喻奇异香味,或喻人风仪高雅。唐白居易《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花妒谢家妓,兰偷荀令香。”
荀炉:喻指香炉。宋李维《霜月》:“荀炉残更换,湘瑟罢仍调。”
例句
香闻荀令宅,艳入孝王家。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
荀令园林好,山公游赏频。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亲仁郭家花下即事见寄
花香逐荀令,草色对王孙。 刘长卿 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李商隐 牡丹
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 李商隐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
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 李商隐 韩翃舍人即事
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李端 赠郭驸马
荀令焚香日,潘郎振藻秋。 李颀 赠别张兵曹
国香荀令去,楼月庾公来。 温庭筠 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
花妒谢家妓,兰偷荀令香。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郎事
《漢語大詞典》:焚坑
见“ 焚书坑儒 ”。
《漢語大詞典》:秦余(秦餘)
指 秦 代的遗迹。《文选·张衡〈西京赋〉》:“视往昔之遗馆,获 林光 於 秦 餘。” 李善 注:“《汉书音义》 瓚 曰: 林光 , 秦 离宫名也。” 吕良 注:“ 秦始皇 作,故言 秦 餘。”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之二:“洪波陪帐饮, 林光 宴 秦 餘。”
分類:遗迹
《漢語大詞典》:秦坑
指 秦始皇 坑儒事。 唐 张说 《奉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学士序》:“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 鲁 壁之文章,缀 秦 坑之煨烬。” 前蜀 杜光庭 《蜀王仙都醮山词》:“凤札龙书,靡存于 鲁 壁;虎符龟籙,难访于 秦 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相与提携,莫蹈 秦 坑之祸。”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抚江南》:“然此后青衿日恣,动以 秦 坑胁上官,至乡绅则畏之为倀子。”
《漢語大詞典》:介子
(1).古代宗法,长子为宗子,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祭於家庙,庶子则称介子。介,副。以示不敢僭越宗子。《礼记·曾子问》:“孝子某,使介子某,执其常事。” 孔颖达 疏:“介子,某介子,谓庶子为大夫者。介,副也,某,是庶子名也。”
(2).指庶子有官爵者。 宋 王安石 《谢葛源郎中启》:“追讲前人之欢,坐忘介子之丑。” 明 宋濂 《瞿孝子传》:“孝子年且耄,见介子 庄 宦学有立, 洪武 初,擢礼部员外郎,喜动颜色。”
(3). 春秋 晋 介子推 。《淮南子·说山训》:“ 介子 歌龙蛇,而 文君 垂泣。” 唐 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诗:“ 介子 终知禄不及,王孙谁肯一相怜。”
(4).指 傅介子 。 西汉 时出使 西域 的使者。《旧唐书·西戎传论》:“西方之国,绵亘山川,自 张騫 奉使已来, 介子 立功之后,通於中国者多矣。” 清 黄鷟来 《咏史》诗之一:“ 介子 一书生, 楼兰 立奇功。”
(5).物理名词。质量介于电子和质子之间的基本粒子的总称。它们都不能稳定存在,能用来轰击原子核,引起核反应。
(2).指庶子有官爵者。 宋 王安石 《谢葛源郎中启》:“追讲前人之欢,坐忘介子之丑。” 明 宋濂 《瞿孝子传》:“孝子年且耄,见介子 庄 宦学有立, 洪武 初,擢礼部员外郎,喜动颜色。”
(3). 春秋 晋 介子推 。《淮南子·说山训》:“ 介子 歌龙蛇,而 文君 垂泣。” 唐 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诗:“ 介子 终知禄不及,王孙谁肯一相怜。”
(4).指 傅介子 。 西汉 时出使 西域 的使者。《旧唐书·西戎传论》:“西方之国,绵亘山川,自 张騫 奉使已来, 介子 立功之后,通於中国者多矣。” 清 黄鷟来 《咏史》诗之一:“ 介子 一书生, 楼兰 立奇功。”
(5).物理名词。质量介于电子和质子之间的基本粒子的总称。它们都不能稳定存在,能用来轰击原子核,引起核反应。
《漢語大詞典》:介推
见“ 介之推 ”。
《國語辭典》:焚砚(焚硯) 拼音:fén yàn
自愧文不如人,自燬笔砚,以示不再著述。也作「焚研」。
《漢語大詞典》:令公香
见“ 令君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