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烧葬(燒葬)  拼音:shāo zàng
1.火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举国事佛,有一道人命过烧葬,烧之数千束樵,故坐火中。」
2.焚烧送葬之物。《北史。卷三一。高允传》:「及葬送之日,歌谣鼓舞,杀牲烧葬,一切禁绝。」
《漢語大詞典》:焚帛
焚烧纸帛。祭礼的一种仪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焚帛,礼毕。”红楼梦第五三回:“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
《国语辞典》:游耕  拼音:yóu gēng
一种原始的耕种方式。焚烧草木以辟地耕种,将灰烬充作肥料以利作物生产,待地力用尽则另迁他地耕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
《漢語大詞典》:耶维(耶維)
梵语音译。也译作“茶毗”、“闍维”、“耶旬”等。意为焚烧。佛教称僧众死后之火葬。见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四、翻译名义集·名句文法
《漢語大詞典》:寓龙马(寓龍馬)
明器的一种。祭祀或丧葬时所焚烧的纸龙、纸马。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寓龙马即古之明器,自 周 亡至 元嘉 ,而祭礼稍如古。”
《漢語大詞典》:焚谷(焚穀)
焚烧谷物。比喻毁弃赖以生存的事物。国语·晋语七:“公言於诸大夫曰:‘孤始愿不及此,孤之及此,天也。抑人之有元君,将禀命焉。若禀而弃之,是焚穀也;其稟而不材,是穀不成也。穀之不成,孤之咎也;成而焚之,二三子之虐也。’” 韦昭 注:“穀,所仰以生。”
《漢語大詞典》:楮火
祭祀时焚烧纸钱的火光。 清 曹寅 《祀灶后作》诗之三:“楮火连街暎远天,岁行风景倍凄然。”
《漢語大詞典》:燎荒
开垦前纵火焚烧杂草。 元 王桢 农书卷一:“凡垦闢荒地,春日燎荒。”《新民月报》1952年第2期:“提倡封山育林,禁止烧山燎荒。”
《漢語大詞典》:燕处焚巢(燕處焚巢)
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清 秋瑾 《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濒於危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亦作“ 燕处危巢 ”。 清 筱波山人 《爱国魂·勤王》:“怕只怕 临安 頽厦如燕处危巢。”
《国语辞典》:焚林之求  拼音:fén lín zhī qiú
焚烧山林以求得贤才。《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既允焚林之求,实兼仪形之寄。」
《国语辞典》:垃圾焚化炉(垃圾焚化炉)  拼音:lè sè fén huà lú
以焚烧方式处理垃圾的耐高温设备。
《国语辞典》:薰以香自烧(薰以香自烧)  拼音:xūn yǐ xiāng zì shāo
薰因带有香气而招来焚烧之祸。比喻人因怀才而遭来祸端。《汉书。卷七二。王贡两龚鲍传。龚胜》:「嗟乎!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龚生竞夭天年,非吾徒也。」
《国语辞典》:五内如焚(五内如焚)  拼音:wǔ nèi rú fén
五脏如被火焚烧一般。形容非常焦虑。《镜花缘》第五七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官场现形记》第三回:「此时黄道台早已急得五内如焚,一句话也回答不出。」
《国语辞典》:烈纸钱(烈纸钱)  拼音:liè zhǐ qián
焚烧纸钱,祭拜鬼神、亡魂。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元。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并不曾见烈纸钱将咱祭,倒去熬粥汤送他吃。」也作「烈纸」、「化纸」。
《漢語大詞典》:冯欢折券
指冯驩为孟尝君市义焚烧债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