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瓶窑(瓶窯)
烧制小型器物的瓷窑。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甖瓮:“凡瓶窑烧小器,缸窑烧大器。 山西 、 浙江 省分缸窑、瓶窑,餘省则合一处为之。”
《漢語大詞典》:沙鼎
用陶土和沙烧制的一种三脚锅。 宋 黄庭坚 《世弼惠诗求舜泉辄欲以长安酥共泛一杯次韵戏答》:“沙鼎探汤供仰饮,不忧问字絶无人。”
《漢語大詞典》:瓦圩
古代用土烧制的酒器。宋书·礼志一:“玄酒一器,器用匏陶,以瓦樽盛酒,瓦圩斟酒。”
分類:烧制酒器
《漢語大詞典》:山库(山庫)
五代 时一种用胶泥烧制而成的劣质钱。 宋 洪遵 泉志卷五:“ 宋白 《续通典》曰:‘ 刘仁恭 造泥钱,号为山库。’ 陶岳 《货泉録》曰:‘ 刘仁恭 下令境内以泥为钱,以胶泥固济而锻之,大抵类甍,样度麤卤。’” 刘仁恭 , 五代 时称 燕王 。
《漢語大詞典》:烧研(燒研)
烧制过的砚。研,同“ 砚 ”。 唐 李洞 《迁村居》诗之二:“远客传烧研,幽禽看衲衣。”参见“ 烧砚 ”。
烧焙后细磨成粉末。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蜀葵:“捣烂涂火疮,烧研傅金疮。”
《漢語大詞典》:烧砚(燒硯)
(1).以火烤煨石砚或烧制陶砚。亦指煨过的石砚或烧制的陶砚。参阅 宋 米芾 砚史
(2).谓自愧文不如人而欲自烧其砚,不复写作。晋书·陆机传:“ 君苗 见兄文,輒欲烧其笔砚。”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非有 班超 之志,遂已弃笔;未见 陆机 之文,久同烧砚。”
《漢語大詞典》:烧塼(燒塼)
亦作“ 烧砖 ”。
1.烧制砖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先君先夫人﹞旅葬 江陵 东郭……欲营迁厝。蒙詔赐银百两,已於 扬州 小郊北地烧塼。”一本作“ 烧砖 ”。宋书·孝义传·吴逵:“家徒壁立,冬无被絝,昼则庸赁,夜则伐木烧塼。”
2.指烧成的砖。 宋 楼钥 《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 黄閍冈 下得寳墨,古人烧甎坚于石。”
分類:烧制砖瓦
《漢語大詞典》:烧砖(燒磚,燒塼)
 1.烧制砖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先君先夫人﹞旅葬 江陵 东郭……欲营迁厝。蒙詔赐银百两,已於 扬州 小郊北地烧塼。”一本作“ 烧砖 ”。宋书·孝义传·吴逵:“家徒壁立,冬无被絝,昼则庸赁,夜则伐木烧塼。”
(2).指烧成的砖。 宋 楼钥 《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 黄閍冈 下得寳墨,古人烧甎坚于石。”
分類:烧制砖瓦
《国语辞典》:酥烧(酥烧)  拼音:sū shāo
薰烧制成的食品。如烧肉、烧鸡等。《金瓶梅》第二六回:「问傅夥计要了一吊钱,买了一钱酥烧,拿盒子盛了。」
分类:烧制食品
《国语辞典》:烧窑(烧窑)  拼音:shāo yáo
烧制砖块、陶瓷等器物。《西游记》第一七回:「这厮真个如烧窑的一般,筑煤的无二!想必是在此处刷炭为生,怎么这等一身乌黑?」
《国语辞典》:琉璃砖(琉璃砖)  拼音:liú lí zhuān
表面敷以琉璃烧制而成的砖头。多用来修筑宫殿或有纪念性的建筑。如:「这座宫殿是用青色琉璃砖砌成,色彩亮丽,气象庄严。」
《漢語大詞典》:窑人
烧制砖瓦陶瓷器的工人。 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卷一:“桥畔一石,形似老翁……附近有甎窰,相距里许,窰人舁之归,谋奉为窰神。”
《漢語大詞典》:柴瓷
柴窑 烧制的瓷器。《歧路灯》第八一回:“先要典卖旧玩,如瓶、炉、鼎、壶、玉杯、柴瓷、瑶琴之类。”参见“ 柴窑 ”。
分類:烧制瓷器
《國語辭典》:柴窑(柴窯)  拼音:chái yáo
一种瓷器。产于河南郑州,世传五代周世宗柴荣时烧造,一说制器者姓柴,故称为「柴窑」。瓷器釉明如镜,质薄如纸,声清如磬,纹细如丝,形制之精,乃瓷器之极品。
《國語辭典》:地砖(地磚)  拼音:dì zhuān
铺置在地面的建材,早期多以坚硬的砖块为材质,近期则以大理石或各式的磁砖为主。如:「她家客厅的地砖花色素雅,获得亲朋好友一致的赞赏。」清。金安清《水窗春呓。卷下。豪富二则》:「惟大厅地砖纵横数尺,类行宫之物。」
《漢語大詞典》:蛎灰(蠣灰)
用牡蛎壳烧制成的灰。其功用与石灰相同。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蛎灰:“凡海滨石山傍水处,咸浪积压,生出蠣房, 闽 中曰蠔房……凡燔蠣灰者,执椎与凿,濡足取来,叠煤架火燔成。”
《漢語大詞典》:竹炭
用竹子烧制而成的一种黑色燃料。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北方多石炭,南方多木炭,而 蜀 又有竹炭,烧巨竹为之,易然无烟耐久,亦奇物。”
《漢語大詞典》:转锈(轉銹)
即浇水转坯色。古代用来烧制抗腐蚀性强、坚固耐用的青砖和青瓦的技术措施。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瓦:“﹝造瓦﹞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窰中,燃薪举火,或一昼夜,或二昼夜,视陶中多少,为熄火久暂。浇水转銹,与造砖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