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非烟非雾


《艺文类聚》卷九十八
《孙氏瑞应图》:「景云者,太平之应也。一曰庆云。非气非烟,五色纷缊,谓之庆云。
《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339~
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若雾非雾,衣冠而不濡,见则其域被甲而趋。

例句

驯狖移高柱,庆云遮半层。 段成式 观山灯献徐尚书

甘露盈条降,非烟向日生。 卢渥 赋得寿星见

卿云被文彩,芳价摇词林。 李群玉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沈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等

典故

《三水小牍·步飞烟》
临淮武公业,咸通中任河南府功曹参军。爱妾曰飞烟,姓步氏,容止纤丽,若不胜绮。善秦声,好文墨,尤工?瓯,其韵与丝竹合。公业甚嬖之。
典故
估船运租
 
境同牛渚
 
客舟闻咏史
 
彦伯舟
 
牛渚吟
 
牛渚吟五章
 
牛渚闻高咏
 
租船咏史
 
袁宏夜吟
 
袁宏渚
 
袁宏烟月
 
袁宏咏史
 
谢将军
 
运租船

相关人物
袁宏
 
谢尚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下〈文学〉~268~
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閒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擅道鸾《续晋阳秋》曰:「虎少有逸才,文章绝丽,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少孤而贫,以运租为业。镇西谢尚,时镇牛渚,乘秋佳风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虎在运租船中讽咏,声既清会,辞文藻拔。非尚所曾闻,遂住听之,乃遣问讯。答曰:『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尚佳其率有胜致,即遣要迎,谈话申旦。自此名誉日茂。」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袁宏〉~239~
袁宏字彦伯,侍中猷之孙也。父勖,临汝令。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少孤贫,以运租自业。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焉。答云:「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尚倾率有胜致,即迎升舟,与之谭论,申旦不寐,自此名誉日茂。

例句

吟尽长江一江月,更无人似谢将军。 吴融 松江晚泊

早闻牛渚咏,今见鹡鸰心。 孟浩然 送袁十岭南寻弟

莫羡黄公盖,须乘彦伯舟。 岑参 送襄州任别驾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李白 劳劳亭歌

牛渚何时到,渔船几处停。遥知咏史夜,谢守月中听。 皎然 送薛逢之宣州谒废使

乱后江山悲庾信,夜来烟月属袁宏。 郑谷 次韵和礼部卢侍郎江上秋夕寓怀

棹倚袁宏渚,帘垂庾亮楼。 郑谷 荆诸七月十五夜值雨寄同年李屿

典故
归路指烟霞

相关人物
柳富


《艳异篇续集》卷六《王幼玉记》
王氏名真姬,字仙才,小字幼玉。本京师人,随父流落于衡州。女弟女兄三人,皆为名娼。而其颜色歌舞,角于伦辈之上,群妓亦不敢与之争高下。幼玉又出于弟兄之上。所与往还,皆衣冠士大夫。舍此虽巨商富贾,不能动其意。夏公酉游衡阳,郡侯开宴召之,公酉曰:「闻衡阳有歌妓名王幼玉,妙歌舞,美颜色,孰是也?」郡侯张郎中纪,乃命幼玉出拜。公酉见之,嗟吁曰:「使汝居东西二京,未必在名妓之下。反居于此,其名不得闻于天下。」因命左右取笺为诗,赠幼玉曰:「真宰无私心,万物逞殊形。嗟尔兰蕙质,远离幽谷青。清风暗助秀,雨露濡其泠。一朝居上苑,桃李让芬馨。」由是益有光,但幼玉暇日,常幽艳愁寂,含芳未吐。人或询之,则曰:「此道非吾志也。」会东都人柳富,字润卿,豪俊之士。幼玉一见曰:「兹我夫也。」富亦有意室之,然富方倦游,凡于风前月下,执手恋恋,两不相舍。既久,其妹窃知之。一日,诟富以语曰:「子若复为向时事,吾不舍子,即讼子于官府。」富从是不复往。一日,遇幼玉江上。幼玉泣曰:「过非我造也,君宜以理推之。异时幸有终身之约,无为今日之恨。」相饮于江上。幼玉云:「吾之骨,异日当附子之先垄。」复谓富曰:「我平生所知离而复合者甚众,虽言爱勤勤,不过取其财帛,未尝以身许之也。我发委地,宝之若玉,他人无敢窥觇,于子无所惜。」乃自解鬟剪一缕以遗富。富感悦深至,去,又羁思不得会,并为恨,因而忧枕。幼玉日夜怀思,遣人侍病。既愈,富为长歌赠之,云:「紫府楼阁高相倚,金碧户牖红晖起。其间宴息皆仙子,绝世妖姿妙难比。偶然思念起尘心,几年谪向衡阳市。娇烧飞下九天来,长在娼家偶然耳。天姿材色拟绝伦,压倒花衢众罗绮。绀发浓堆巫峡云,翠眸横剪秋江水。素水纤长细细圆,春笋脱向青烟里。缓步莲花窄窄弓,凤头翘起红裙底。有时笑倚小栏杆,桃花无颜乱红委。王孙送目以劳魂,东邻一见还羞死。自此城中豪富儿,呼童控马相追随。千金买得歌一曲,暮雨朝云镇相续。皇都年少是柳君,体段风流万事足。幼玉一见苦留心,慇勤厚遣行人嘱。青羽飞来洞户前,惟郎苦恨多拘束。偷身不使父母知,江亭暗共才郎宿。犹恐恩情未甚坚,解开鬟髻对郎前。一缕云随金剪断,两心浓密更如绵。自古美事多磨隔,别时两意空悬悬。清宵长叹明月下,花时洒泪东风前。怨入朱弦危更断,泪如珠颗自相连。危楼独倚无人会,新书写恨托传难。奈何幼玉家有母,知此端倪蓄嗔怒。千金器醉属佣人,密约幽欢镇相误。将刃欲加连理枝,引弓欲弹鹣鹣羽。仙山只在海中心,风逆波紧无船渡。桃源去路隔烟霞,咫尺尘埃无觅处。郎心玉意共慇勤,同指松药情愈固。愿郎誓死莫改移,人事有时自相遇。他日得郎归来时,携手同上烟霞路。」富因久游,亲促其归。幼玉潜往别,共饮野店中。玉曰:「子有清才,我有丽艳,才色相得,誓不相舍。我之心,子之意,卜诸神明,结之松筠,久矣,子必异日有潇湘之游,我亦待君之来。」于是,二人共盟焚香,致其灰于酒中,共饮之。是夕,同宿江上。翌日,富作词别幼玉,名《醉高楼》,词曰:「人间最苦,最苦是分离。伊爱我,我怜伊。青草岸头人独立,画船归去橹声迟。楚天低。回望处,两依依。后会也知俱有愿,未知何日是佳期。心下事,乱如丝。好天良夜还虚过,辜负我,两心知。愿伊家衷肠在,一双飞。」富唱其曲以佐酒,音调辞意,非惋不能终曲。乃罢酒,相与大恸。富乃登舟。富至都下,以亲年老,家又多故,不得如约,但对镜洒涕。会有客自衡阳来,出幼玉书,但言幼玉多卧病。富遽开其书疾读,书尾有二句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富大伤感。一日,残阳沉西,疏帘不捲。富独立庭筛,见有半面出于屏间。富视之,乃幼玉也。玉曰:「吾以思君得疾,今已化去。欲得一见,故有是行。我以平生无恶,不犯幽狱。后日当生衷州西门张遂家,复为女子。彼家卖饼。君子不忘昔日之旧,因有事相过,幸见我焉。我虽不省前世事,然君之情当如是。我有遗物在侍儿处,君求之以为验。千万珍重。」忽不见。富惊愕,但终叹惋。异日,有过客自衡阳来,言幼玉已死。闻未死前,嘱其侍儿曰:「我不得见郎,死亦不安,郎平日爱我手、发、眉、眼,他皆不可寄附,我今剪头发一缕,手指甲数个,郎来访我时,子可与之。」后数日,幼玉果死也。
典故

《荆楚岁时记》第一部〈宝颜堂秘笈本〉~342~
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琴操》曰:「晋文公与介子绥俱亡,子绥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复国,子绥独无所得,子绥作龙蛇之歌而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绥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又周举《移书》及魏武《明罚令》、陆翙《邺中记》,并云寒食断火,起于子推,《琴操》所云子绥即推也。又云五月五日,与今有异,皆因流俗所传。据《左传》及《史记》,并无介推被焚之事。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也。
典故
禁烟百七


《容斋随笔·容斋四笔》卷四〈一百五日〉~66~
今人谓寒食为一百五者,以其自冬至之后至清明,历节气六,凡为一百七日,而先两日为寒食故云。
典故
九素烟


《云笈七签》卷八〈释三十九章经·第二十二章〉
太初九素金华景元君曰:太初天中有华景之宫。宫有自然九素之气。气烟乱生,雕云九色。入其烟中者易貌,居其烟中者百变。又有庆液之河,号为吉人之津。又有流汩之池,池广千里,中有玉树。饮此流汩之水,则五脏明彻,面生紫云。
典故
暖玉生烟
 
玉生烟
 
蓝玉暖生烟


《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全唐文》卷八百七〈与极浦书〉~8487~2~
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典故  
凌烟勋业
 

《大唐新语》卷十一〈褒锡〉~63~
贞观十七年,太宗图画太原倡义及秦府功臣赵公长孙无忌、河间王孝恭、蔡公杜如晦、郑公魏徵、梁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郧公张亮、陈公侯君集、卢公程知节、永兴公虞南、渝公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绩、胡公秦叔宝等二十四人于凌烟阁。太宗亲为之赞,褚遂良题阁,阎立本画。及侯君集谋反伏诛,太宗与之诀,流涕谓之曰:「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
《新唐书》卷二〈太宗皇帝本纪·贞观十七年〉~4~
月己亥,虑囚。戊申,图功臣于凌烟阁。

简释

凌烟阁:咏功臣受勋。唐李贺《南园》之五:“请君暂上凌云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典故
一带寒山
 
山川一带伤情切
 
平林漠漠烟遮


《全唐诗》卷八百九十〈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典故
一曲庭花问商女
 
商女歌
 
商女犹唱后庭曲
 
商女犹唱后庭花
 
月满秦淮,烟笼寒水
 
秦淮商女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典故  
烟霞膏肓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隐逸列传·田游岩〉~57~
田游岩,京兆三原人也。初补太学生,后罢归,游于太白山,每遇林泉会意,辄留连不能去。其母及妻子并有方外之志,与游岩同游山水二十馀年。后入箕山,就许由庙东筑室而居,自称「许由东邻」。调露中,高宗幸嵩山,遣中书侍郎薛元超就问其母,游岩山衣田冠出拜,帝令左右扶止之,谓曰:「先生养道山中,比得佳否?」游岩曰:「臣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遥。」帝曰:「朕今得卿,何异汉获四皓乎?」薛元超曰:「汉高祖欲废嫡立庶,黄、绮方来,岂如陛下崇重隐沦,亲问岩穴。」帝甚欢,因将游岩就行宫,并家口给传乘赴都,授崇文馆学士,令与太子少傅刘仁轨谈论。帝后将营奉天宫于嵩山,游岩旧宅先居宫侧,特令不毁,仍亲书题额悬其门,曰「隐士田游岩宅」。文明中,进授朝散大夫,拜太子洗马。垂拱初,坐与裴炎交结,特放还山。
典故 
烟波钓客
   
相关人物
张志和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隐逸列传·张志和〉~5608~
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始名龟龄。父游朝,通庄、列二子书,为象罔、白马證诸篇佐其说。母梦枫生腹上而产志和。十六擢明经,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赐名。后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亦以自号。有韦诣者,为撰内解。志和又著太易十五篇,其卦三百六十五。善图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成。尝撰渔歌,宪宗图真求其歌,不能致。李德裕称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云。
典故
烟花三月


《全唐诗》卷一百七十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典故
竹帛烟消

相关人物
李斯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54~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國語辭典》:庆云(慶雲)  拼音:qìng yún
1.祥瑞的云气。《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甘露降,庆云集。」也称为「景云」、「卿云」。
2.比喻国君或长辈。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是以不别荆棘者,庆云之惠也。」《文选。潘岳。寡妇赋》:「承庆云之光覆兮,荷君子之惠渥。」
3.比喻尊显之位。《楚辞。王褒。九怀。思忠》:「贞枝抑兮枯槁,枉车登兮庆云。」
《國語辭典》:卿云(卿雲)  拼音:qīng yún
祥云。《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也作「景云」、「庆云」。
《漢語大詞典》:非烟(非煙)
(1).亦作“ 非烟 ”。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后因以“非烟”指庆云,五色祥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夕望汤池,观仰月之势;朝瞻美气,眺非烟之色。” 唐 权德舆 《杂诗》之一:“婉彼 嬴氏 女,吹簫偶 萧史 。綵鸞驾非烟,绰约两仙子。”
(2).喻藻绘绚烂。 宋 王禹偁 《贺南郊大赦表》:“不得涌非烟之词,濡甘露之笔,藻绘於玉册,发挥於皇谋,亦臣之不幸也。”
(3). 唐 人小说中的人名。 唐 河南府 功曹参军 武公业 之妾 步非烟 ,貌纤丽,善文墨。邻居 赵象 见而悦之。题诗唱和,互相爱慕。后为 公业 所知。鞭挞 非烟 致死。事见 唐 皇甫枚 《非烟传》。 明 徐翽 《春波影》第二折:“原不比和新诗的 非烟 侍女,怎做得识英雄的执拂歌姬。”
《國語辭典》:禁烟(禁煙)  拼音:jìn yān
1.禁止吸食香烟、毒品。
2.禁止炊爨。宋。周邦彦〈还京乐。禁烟近〉词:「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也称为「禁火」。
3.皇宫禁苑里的烟雾。唐。李远〈赠弘文杜校书〉诗:「漠漠禁烟笼远树,冷冷宫漏响前除。」
《漢語大詞典》:凌烟(凌煙,淩煙)
亦作“ 凌烟 ”。
(1).犹凌云。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或飘翰凌烟,或潜泳浮海。” 唐 骆宾王 《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虚心恆警露,孤影尚凌烟。” 唐 虞世南 《飞来双白鹤》诗:“飞来双白鹤,奋翼远凌烟。”
(2). 凌烟阁 的省称。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凌烟 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明 陆采 《明珠记·返旆》:“罢干戈,功写 凌烟 谁似我,声名千古壮京都。” 郁达夫 《题写真答荃君》之三:“儒生无分上 凌烟 ,出水清姿颇自怜。”
淩煙:凌烟阁 的省称。 宋 叶适《晋元帝庙记》:“ 汉 唐 陋矣,其殊勋盛烈,亦纪官爵,图形貌,有 麒麟 、 云臺 、 凌烟 之目,夸其得意。” 元马谦斋《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夏》曲:“先生豪放,诗狂酒狂,志不在 凌烟 。” 明 张居正 《寄严少师三十韵》:“所希垂不朽,勋业在 凌烟 。”
《漢語大詞典》:凌烟像(凌煙像)
指 凌烟阁 中功臣画像。 宋 黄庭坚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词:“封侯万里,写 凌烟 像。”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词:“毕竟 凌烟 像,何似《輞川图》。”
《國語辭典》:凌烟阁(凌煙閣)  拼音:líng yān gé
位于今陕西省长安县内,唐太宗为表彰功臣勋绩所建的楼阁。内悬挂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由阎立本绘,唐太宗亲自作赞,褚遂良题阁。《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戊申,图功臣于凌烟阁。」唐。白居易 题酒瓮呈梦得诗:「凌烟阁上功无分,伏火炉中药未成。」后泛指表彰功臣的殿阁。宋。汪藻醉别刘季高侍郎诗:「英姿合上凌烟阁,巧谮曾遭偃月堂。」
《國語辭典》:泉石膏肓  拼音:quán shí gāo huāng
语出《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田游岩传》:「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意指喜爱山水风景成癖好。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五。王摩诘》:「余顷年登山临水,未尝不读王摩诘诗,固知此老胸次,定有泉石膏肓之疾。」
《漢語大詞典》:烟霞痼(煙霞痼)
见“ 烟霞痼疾 ”。
《國語辭典》:烟霞痼疾(煙霞痼疾)  拼音:yān xiá gù jí
热爱山水成癖。《旧唐书。卷一九二。隐逸传。田游岩传》:「游岩山衣田冠出拜,帝令左右扶止之,谓曰:『先生养道山中,比得佳否?』游岩曰:『臣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遥。』」
《漢語大詞典》:元真子
即 玄真子 。 唐 张志和 的别号。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 张志和 ﹞坐事贬 南浦 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復仕,居江湖,自称 烟波钓徒 。著《玄真子》,亦以自号。” 清 吴伟业 《赠武林李笠翁》诗:“前身合是 元真子 ,一笠沧浪自放歌。”
分類:张志和
《國語辭典》:烟波钓徒(煙波釣徒)  拼音:yān bō diào tú
唐朝张志和亲丧之后,辞官隐居于江湖之间,自称「烟波钓徒」。见《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张志和传》。后以烟波钓徒比喻隐居湖海,不慕荣利的人。
《國語辭典》:玄真  拼音:xuán zhēn
1.事物的本真。晋。江统〈函谷关赋〉:「睹浮伪于末俗,思玄真乎大庭。」
2.道教称玉为「玄真」。《抱朴子。内篇。仙药》:「玄真者,玉之别名也。令人身飞轻举。」
《漢語大詞典》:玄真子
(1).传说中的古神仙。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五:“曷见 玄真子 ,观世玉壶中?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2). 唐 张志和 坐事贬 南浦 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 烟波钓徒 ,著《玄真子》,亦以自号。参阅《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后泛指归隐江湖之人。 宋 范成大 《次韵致远自毘陵见寄》:“故情若问 玄真子 ,依旧江头把钓竿。”
《漢語大詞典》:玄真子
(1).传说中的古神仙。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五:“曷见 玄真子 ,观世玉壶中?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2). 唐 张志和 坐事贬 南浦 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 烟波钓徒 ,著《玄真子》,亦以自号。参阅《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后泛指归隐江湖之人。 宋 范成大 《次韵致远自毘陵见寄》:“故情若问 玄真子 ,依旧江头把钓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