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7,分2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银烛
秉烛
红烛
剪烛
玉烛
烛影
烛花
灯烛
烛龙
烛光
明烛
画烛
刻烛
华烛
蜡烛
《国语辞典》:银烛(银烛)  拼音:yín zhú
明烛。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二首之一:「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唐。杜牧〈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國語辭典》:秉烛(秉燭)  拼音:bǐng zhú
持烛、燃烛。后用以比喻夜以继日。《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也作「炳烛」。
分類:照明
《骈字类编》:红烛(红烛)
唐 司空曙 发渝州却寄韦判官 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唐 杨巨源 元日呈李逢吉舍人 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
唐 杜牧 贺崔大夫崔正字 别夜酒馀红烛短,映山帆满碧霞残。
唐 裴諴 南歌子词三首 其三 簳蜡为红烛,情知不自由。
《漢語大詞典》:剪烛(剪燭)
语出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后以“剪烛”为促膝夜谈之典。 清 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当时听其语,剪烛忘深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与谈诗文,慧黠可爱。剪烛西窗,如得良友。”
分類:促膝夜谈
《國語辭典》:玉烛(玉燭)  拼音:yù zhú
谓四时合气,温润明照。《尔雅。释天》:「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四气和谓之玉烛。」
《漢語大詞典》:烛影(燭影)
(1).灯烛的光亮。 唐 杜甫 《夜》诗:“絶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宋史·镇王竑传:“未几,遥见烛影中一人已在御坐。”《花月痕》第四二回:“忽听颼颼的风起,檐下一树丁香花纷纷乱落,瞥见金光一闪,烛影无焰,有个垂髫女子……空手站在炕前。”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黯黯的烛影,寂寂的风声。”
(2).灯烛之光映出的人、物的影子。 唐 李峤 《银》诗:“思妇屏辉掩,游人烛影长。” 唐 卢纶 《送黎兵曹往陕府结亲》诗:“步帐歌声转,妆臺烛影重。”
《國語辭典》:烛花(燭花)  拼音:zhú huā
1.蜡烛的火焰。南唐。李煜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词:「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蹋马蹄清夜月。」也作「蜡花」。
2.燃烧过的烛蕊。如:「寺庙里剪烛花的工作大多交由小和尚负责。」也作「蜡花」。
《漢語大詞典》:烛夜花(燭夜花)
传说中的花名。花能自酿美酒。太平广记卷五十引 唐 李玫 《纂异记·嵩岳嫁女》:“书生曰:‘某有瑞露之酒,酿於百花之中……’谓小童曰:‘折烛夜一花,倾与二君子( 田璆 、 邓韶 )尝。’其花四出而深红,圆如小瓶,径三寸餘,緑叶形类盃。”
《國語辭典》:灯烛(燈燭)  拼音:dēng zhú
油灯及蜡烛。多指照明设备。《抱朴子。外篇。喻蔽》:「守灯烛之宵曜,不识三光之晃朗。」《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堂上、堂下、门里、门外、两廊,都点了灯烛。」
《國語辭典》:烛龙(燭龍)  拼音:zhú lóng
1.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2.借指太阳。唐。李邕〈日赋〉:「烛龙照灼以首事,踆乌奋迅而演成。」明。谢谠《四喜记》第八出:「望长空烛龙燄消,长驱旱魃师碧涛。」
《國語辭典》:烛光(燭光)  拼音:zhú guāng
1.量词。计算发光强度的单位。一烛光等于频率540×1012赫(Hz)之光源发出之单色輻射、在一定方向每立弪之輻射通量为683分之1瓦(W)之发光强度。
2.蠟烛燃烧时所发出的光芒。
《國語辭典》:明烛(明燭)  拼音:míng zhú
明亮的烛火。《文选。谢惠连。雪赋》:「燎薰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文选。张协。杂诗一○首之一》:「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
《漢語大詞典》:画烛(畫燭)
有画饰的蜡烛。 唐 李峤 《烛》诗:“兔月清光隐,龙盘画烛新。” 宋 周邦彦 《红罗袄·秋悲》词:“画烛寻欢去,羸为载愁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一丽人坐石上,双鬟挑画烛,分侍左右。”
分類:画饰蜡烛
《漢語大詞典》:刻烛(刻燭)
(1).南史·王僧孺传:“ 竟陵王 子良 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文琰 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后因以喻诗才敏捷。 唐 潘述 《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诗教刻烛赋,酒任连盘酌。” 宋 秦观 《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诗:“愧无刻烛敏,续此金玉音。” 明 李东阳 《原博席上用击鼓催花令戏成一首》:“未夸刻烛多才思,一遍须教八韵成。” 谢觉哉 《赠沉衡老》诗:“驾游尚可腾空去,联句犹能刻烛工。”
(2).古人刻度数于烛,烧以计时。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
《漢語大詞典》:华烛(華燭)
(1).光彩映照。
(2).华美的烛火。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华烛烂,幄幙张,动朱脣,发清商。” 唐 鲍溶 《杂歌谣辞·李夫人歌》:“璿闺羽帐华烛陈,方士夜降夫人神。”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杨民瞻送祐之弟还侍浮梁》词:“珠泪争垂华烛暗,雁行欲断哀筝切。”
(3).旧时结婚所用的画有彩饰的蜡烛。借指婚礼。《剪灯馀话·洞天花烛记》:“丈人读既,称嘆再三,遂留宿,以光华烛之会。”
《國語辭典》:蜡烛(蠟燭)  拼音:là zhú
用蜡或油脂制成的烛,多用于照明、喜庆或祭祀典礼。《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南京这些乡绅人家,寿诞或是喜事,我们只拿一副蜡烛去,他就要留我们坐著一桌吃饭。」《红楼梦》第一八回:「一时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也称为「蜡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