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7,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烛理
高烛
调玉烛
炳烛
烛尽
风烛
莲烛
旁烛
烛明
烛夜
如烛
烛红
烛灭
绛烛
烛跋
《漢語大詞典》:烛理(燭理)
(1).英明治理。汉书·元帝纪:“朕承至尊之重,不能烛理百姓,娄遭凶咎。”
(2).考察事理。旧唐书·代宗纪:“朕涉道未弘,烛理多昧。”朱子语类卷五二:“若非烛理洞彻,胸次坦然,即酬酢应对,蹉失多矣。”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一涉瞻徇,即为负国溺职……无如烛理不明者,比比皆然。”
《漢語大詞典》:高烛(高燭)
(1).特长的蜡烛。 宋 苏轼 《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红楼梦第五三回:“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烛,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2).高高映照。 闻一多 《神话与诗·说舞》:“响应着他们的热狂的,是那高烛云空的火光。”
《漢語大詞典》:调玉烛(調玉燭)
谓四季气候调和;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 唐 杜甫 《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之五:“今春喜气满乾坤,南北东西拱至尊。 大历 三年调玉烛, 玄元皇帝 圣云孙。” 仇兆鳌 注:“玉烛云孙,喜太平有象。”参见“ 玉烛 ”。
《國語辭典》:玉烛(玉燭)  拼音:yù zhú
谓四时合气,温润明照。《尔雅。释天》:「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四气和谓之玉烛。」
《國語辭典》:炳烛(炳燭)  拼音:bǐng zhú
燃烛照明。引喻日夜不辍,好学不倦。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也作「秉烛」。
分類:好学
《漢語大詞典》:烛尽(燭盡)
烛已点完。多表示到了深夜。《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 汉 郑玄 注:“跋,本也,烛尽则去之,嫌若烬多有厌倦。” 南朝 梁 徐君茜 《共内人夜坐守岁》诗:“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新唐书·令狐綯传:“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金莲华炬送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 柴 益喜,烛尽见跋,遂止宿焉。”
分類:深夜
《國語辭典》:风烛(風燭)  拼音:fēng zhú
烛在风中易灭。比喻人生命可危。如:「风烛残年」。也作「风灯」、「风中烛」。
《漢語大詞典》:莲烛(蓮燭)
犹莲炬。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寄竹溪》词:“道荒芜羞对,宫中莲烛;昏花难映,阁上藜光。” 金 周昂 《即事》诗:“南苑霓旌动繚墻,天街莲烛照脩廊。”
《漢語大詞典》:旁烛(旁燭)
普照。汉书·扬雄传下:“明哲煌煌,旁烛亡疆。” 颜师古 注:“烛,照也。”
分類:普照
《漢語大詞典》:烛明(燭明)
(1).照亮。《汉书·礼乐志》:“冯冯翼翼,承天之则。吾易久远,烛明四极。”
(2).烛光明亮。 唐 杜甫 《今夕行》:“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 明 高启 《奉天殿进元史》诗:“漏尽秋城催仗早,烛明春殿卷帘迟。”
《漢語大詞典》:烛夜(燭夜)
(1).照亮黑夜。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毓 问 輅 :‘天下常太平否?’”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管辰 《管辂别传》:“三五盈月,清耀烛夜,可以远望,及其在昼,明不如镜。”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物轨》:“荧芝可烛夜,田泉尝澣尘。” 宋 范成大 《题径山寺楼》诗:“神光来烛夜,寿木不知秋。”
(2).鸡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鷄一名烛夜。”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鷄名烛夜,又曰翰音。”
(3).神话中的花名。参见“ 烛夜花 ”。
《漢語大詞典》:烛夜花(燭夜花)
传说中的花名。花能自酿美酒。太平广记卷五十引 唐 李玫 《纂异记·嵩岳嫁女》:“书生曰:‘某有瑞露之酒,酿於百花之中……’谓小童曰:‘折烛夜一花,倾与二君子( 田璆 、 邓韶 )尝。’其花四出而深红,圆如小瓶,径三寸餘,緑叶形类盃。”
《韵府拾遗 沃韵》:如烛(如烛)
丁春泽日观赋其望也如烛其照也无私
《漢語大詞典》:烛红(燭紅)
指蜡烛亮光。 唐 杜甫 《酬孟云卿》诗:“乐极伤头白,更深爱烛红。” 仇兆鳌 注:“烛红,烛光也。”
分類:蜡烛亮光
《骈字类编》:烛灭(烛灭)
史记滑稽傅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籍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殿韩诗外傅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 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愿趣火视绝缨者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于是王遂与群臣欢饮乃罢
《骈字类编》:绛烛(绛烛)
元史祭祀志见绛纱下
《漢語大詞典》:烛跋(燭跋)
(1).《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 孔颖达 疏:“《小尔雅》云:‘跋,本也。’本,把处也。”烛跋,指竖立火炬或蜡烛的底坐。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烛奴:“﹝ 申王 ﹞每夜宫中与诸王贵戚聚宴,以龙檀木雕成烛跋童子。”聊斋志异·邵女“烛尽见跋” 清 何垠 注:“烛跋,烛本可把握处。”
(2).谓烛将燃尽。 宋 陆游 《十月一日浮桥成以故事宴客凌云》诗:“众宾共醉忘烛跋,一径却下缘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