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炮炙
(1).烘烤;烧烤。 唐 李白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诗:“一扫四野空,喧呼鞍马前,归来献所获,炮炙宜霜天。” 康有为 《大同书》癸部第一章:“后有智者踵事增华,食则为之烹飪、炮炙、调和则益乐。”
(2).炮制(中药饮片)。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访 和扁 以制度,招 桐雷 使炮炙。”
《漢語大詞典》:炙灼
烧灼;烘烤。文献通考·户口二:“ 光武 建武 十一年八月癸亥詔曰:‘敢炙灼奴婢,论如律。’” 萧军 《八月的乡村》四:“太阳在天空炙灼人。”
分類:烧灼烘烤
《漢語大詞典》:逼烁(逼爍)
烧灼;烘烤。太平广记卷一三三引玉泉子·李詹:“驴未絶而为火所逼烁,外已熟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虽阳气逼烁,不能近,然必侧耳窗外窃听,凄惨之色可掬。”
分類:烧灼烘烤
《漢語大詞典》:燎炙
(1).一种烹饪法。将肉类等食品放在火上烧烤。《淮南子·齐俗训》:“煎熬燎炙,齐味万方。”
(2).烘烤。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民惰窳,少麤履,足多剖裂血出,盛冬皆然火燎炙。”
《漢語大詞典》:燎烘
烘烤。 宋 宋祁 《蜀地海棠》诗:“回文锦成后,夹煎燎烘时。”《西游记》第九回:“ 龙门 鲜鲤时烹煮,虫蛀乾柴日燎烘。”
分類:烘烤
《漢語大詞典》:焙烘
烘烤。制茶的一道工序。 吴晨笳 《姐妹》:“接连三四个晚上,我在炒茶房里没有看到 琴荷 ,她在里边房里做熟手的焙烘工作。”
《國語辭典》:焦炙  拼音:jiāo zhì
1.乾枯。汉。王粲〈大暑赋〉:「根生苑而焦炙,岂含血而能当?」
2.烧烤。如:「在艳阳焦炙的暑季,吃冰是最大的享受。」
3.非常忧虑、焦急。如:「他内心焦炙地祈祷暴风雨中的船只能够平安返航。」
分類:烘烤
《漢語大詞典》:焙炙
烘烤。 朱自清 《赠AS》诗:“在灰泥里辗转的我,仿佛被焙炙着一般。”
分類:烘烤
《漢語大詞典》:燎炉(燎爐,燎鑪)
亦作“ 燎鑪 ”。供烘烤或取暖用的炉子。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雄州 谍者常告,虏中要官閒遣人至京师造茶笼燎炉。” 宋 王安石 《书定林院窗》诗:“竹鸡呼我出 华胥 ,起灭篝灯拥燎鑪。”
亦作“ 燎鑪 ”。燎祭用的大火炉。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南壝门外,去坛百餘步,有燎炉高丈许,诸物上臺,一人点唱,入炉焚之。”
《漢語大詞典》:火炙
用火烘烤。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乃剔取其甲,火炙擣服方寸匕。” 北周 庾信 《梦入堂内》:“歌曲风吹韵,笙簧火炙调。”法苑珠林卷十一:“时有观乐者,便作人形,长三尺,至涧中取石蟹,就人火炙之,人不可犯也。”
分類:火炙烘烤
《漢語大詞典》:草茶
烘烤而成的茶叶。相对于加工方法不同的团茶而言。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五:“ 李郢 《茶山贡焙歌》云:‘蒸之护之香胜梅,研膏架动声如雷。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噉春山摧。’观‘研膏’之句,则知尝为团茶无疑。自 建 茶入贡, 阳羡 不復研膏,祇谓之草茶而已。”元史·食货志二:“草茶每引收钞二两二钱四分。”
《漢語大詞典》:炙鱼(炙魚)
(1).烧鱼。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专诸 乃去,从 太湖 学炙鱼,三月得其味。”
(2).指烘烤的鱼。南齐书·礼志上:“ 昭皇后 ,茗、粣、炙鱼,皆所嗜也。”
分類:烘烤
《國語辭典》:烧饼(燒餅)  拼音:shāo bǐng
1.一种用面粉制成,烘烤成熟的食品,表面多附有芝麻。
2.古时一种包羊肉、葱馅的饼。制法或与今不同。见《齐民要术。卷九。作烧饼法》。
《漢語大詞典》:灼地
烘烤大地。 晋 傅咸 《羽扇赋》:“热熙天而灼地,沸巨海而成汤。”
分類:烘烤大地
《国语辞典》:烧腊(烧腊)  拼音:shāo là
一种食品。先将肉类腌渍,再用火烘烤成红棕色的肉制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