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93,分53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一点
指点
点点
数点
点检
点缀
提点
万点
检点
点头
点染
点笔
千点
点滴
妆点
《國語辭典》:一点(一點)  拼音:yī diǎn
1.形容极小或些许。南朝梁。江淹〈惜晚春应刘秘书〉诗:「始获赠歌琼,一点重如金。」。《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咱们也该托托他好好的替咱们伏侍老太太西去,也少尽一点子心哪。」也作「一些」。
2.轻微的接触或提示。如:「只要稍微一点,他就明白了。」
3.事物的某一问题或某一方面。如:「这一点是全文的重心,可要特别注意。」
4.一天中的第一时与第十三时均称为「一点」。
5.书法中的一画,即「、」。永字八法中称为「侧」。
《國語辭典》:指点(指點)  拼音:zhǐ diǎn
1.指示、引导。如:「指点迷津」。《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小姐每日拘著他在房里,讲四书,读文章,公孙也在傍指点。」
2.议论、批评、挑毛病。唐。白居易〈东南行〉:「时遭人指点,数被鬼揶揄。」
《國語辭典》:点点(點點)  拼音:diǎn diǎn
1.很小、很少。《野叟曝言》第六○回:「你点点年纪,怎舞得如此纯熟?」
2.形容小而多。北周。庾信 晚秋诗:「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3.形容雨水一点一点的落下。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漢語大詞典》:数点
指着事物数。例如:妈妈在数点刚买来的梨子。
《國語辭典》:点检(點檢)  拼音:diǎn jiǎn
1.清点、检覈。宋。欧阳修〈玉楼春。池塘水绿〉词:「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人。」《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黄巢因下第了,点检行囊,没十日都使尽。」
2.反省检查。唐。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上》:「吏部侍郎孔温业白执政求外任,承相白敏中曰:『我辈亦须自点检。』」
3.职官名。职掌皇帝宿卫之事。也作「检点」。
《國語辭典》:点缀(點綴)  拼音:diǎn zhuì
衬托装饰。宋。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红楼梦》第四二回:「这个上头那里又用的著草虫!或者翎毛倒要点缀一两样。」
《漢語大詞典》:提点(提點)
(1).官名。 宋 始置,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 金 近侍局置提点。 明 光禄寺尚饮局有提点大使之职。 清 废。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既而 许公 自 滨 罢,擢提点两 浙 刑狱。”金史·章宗纪四:“甲寅,以提点尚衣局 完颜燮 为 夏国 生日使。”《水浒传》第一回:“次日早膳以后,真人、道众并提点、执事人等,请太尉游山。”参阅宋史·职官志七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2).提醒指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教导呢,我是不敢説;不过处处都想提点你,好等你知道些世情。”
《骈字类编》:万点(万点)
唐 李白 冬日归旧山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 温庭筠 薛氏池垂钓 池塘经雨更苍苍,万点荷珠晓气凉。
《國語辭典》:检点(檢點)  拼音:jiǎn diǎn
1.审慎、仔细的检查、注意。《三国演义》第三回:「检点宫中,不见了传国玉玺。」清。浦起龙《史通通释。卷一九。五行志错误。第二科》:「古人此等处,多不甚检点,后世文笔益靡,然而犯此者少矣。」
2.引指道德、行为上的注意约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萧秀才因一时无心失误,白白送了一个状元,世人做事不可不检点!」
《國語辭典》:点头(點頭)  拼音:diǎn tóu
1.头上下微动,以表示允诺、赞许、领会等意。《红楼梦》第三五回:「王夫人恐贾母乏了,便欲让至上房内坐。贾母也觉腿酸,便点头依允了。」《文明小史》第一六回:「黄国民听了,不觉点头称是。」
2.表示打招呼。如:「点头之交」。宋。刘过 送刘从周教授诗:「还乡若有过从便,会尽人间只点头。」
《國語辭典》:点染(點染)  拼音:diǎn rǎn
1.画家点缀景物及渲染色彩。后亦代称画水墨画。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
2.文章信笔随意写成。宋。陆游〈掩门〉诗四首之三:「点染聊成家,呻吟仅似诗。」
3.受污、玷污。唐。杜甫〈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诗:「反覆归圣朝,点染无涤荡。」
4.马马虎虎的敷衍一下。《负曝闲谈》第三回:「另外还有营官那边、号房里、门房里、厨房里,都得点染点染。」
《漢語大詞典》:点笔
犹染翰。 唐 杜甫 《重过何氏》诗之三:“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宋 苏轼 《次前韵送程六表弟》:“忆昔江湖一钓舟,无数云山供点笔。” 清 钮琇 觚賸·汤素畹:“画軫文楸,藉以永日,偶尔点笔,輒亦悲艳。”
分類:染翰
《骈字类编》:千点(千点)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白菊 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
宋 张耒 寄荣子雍三首 其三 酬答风光千点泪,怯将愁眼更登台。
《國語辭典》:点滴(點滴)  拼音:diǎn dī
1.沿著屋檐而滴落的雨水。宋。陆游 冬夜听雨戏作二首之二:「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
2.形容零星微小。如:「成功是由血汗与努力点滴汇聚而成的。」
3.静脉注射。如:「打点滴」。
《國語辭典》:妆点(妝點)  拼音:zhuāng diǎn
装饰、打扮。南唐。李煜 三妇艳词:「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