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一炬  拼音:yī jù
一场大火。唐。杜牧〈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分类:大火杜牧
《國語辭典》:蜡炬(蠟炬)  拼音:là jù
即蜡烛,也指蜡烛的火光。唐。杜甫〈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诗:「出号江城黑,题诗蜡炬红。」唐。李商隐 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分類:蜡烛
《國語辭典》:蜡烛(蠟燭)  拼音:là zhú
用蜡或油脂制成的烛,多用于照明、喜庆或祭祀典礼。《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南京这些乡绅人家,寿诞或是喜事,我们只拿一副蜡烛去,他就要留我们坐著一桌吃饭。」《红楼梦》第一八回:「一时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也称为「蜡炬」。
《漢語大詞典》:列炬
(1).排列火炬。 唐 皮日休 《叉鱼》诗:“列炬春溪口,平潭如不流。”
(2).古代朝觐会同、郊庙祭飨等大礼时列于门内的火炬。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年谱》谓 天寳 十载时 林甫 在相位,盍簪列炬之盛。”
《漢語大詞典》:莲炬(蓮炬)
莲花形的蜡烛。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焰九光之莲炬,下照冥津;飘三素之檀烟,上闻真域。” 明沈鲸《双珠记·元宵灯宴》:“新正圆月夜,是处莲炬,星球衝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有称海上仙翁者,首唱曰:莲炬今宵献瑞芝。”
《漢語大詞典》:宝炬(寶炬)
蜡烛的美称。《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宝地普现妙光云,宝炬燄明如电发。” 唐 罗隐 《台城》诗:“宴罢明堂烂,诚成宝炬残。” 宋 张元干 《感皇恩·寿》词:“宝炬密香,玉卮波灩,醉拥笙歌夜深院。”《再生缘》第十七回:“但见那,洞房铺设似仙乡,宝炬高烧近緑窗。”
分類:蜡烛
《國語辭典》:炬火  拼音:jù huǒ
点燃的火把。《史记。卷八二。田单传》:「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宋。陆游 小江诗:「小市人声散,长桥炬火过。」
《骈字类编》:万炬(万炬)
宋 苏轼 追和戊寅岁上元 一龛京口嗟春梦,万炬钱塘忆夜归。
《漢語大詞典》:蜜炬
蜡烛。 宋 周邦彦 《荔枝香近·歇指》词:“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鸚鵡,共翦西窗蜜炬。”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四:“放仗几家笼蜜炬,缓归骑马月中村。”
分類:蜡烛
《骈字类编》:千炬
唐 温庭筠 台城晓朝曲 司马门前火千炬,阑干星斗天将曙。
唐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一声蝉到耳,千炬火然心。
《漢語大詞典》:慧炬
佛教语。谓无幽不照的智慧。《涅槃经》卷二一:“汝於佛性犹未明了,我有慧矩,能为照障。” 南朝 梁 萧子良 《与南郡太守刘景蕤书》:“逝将烛昏霾於慧炬,拯沦溺於法桥。”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奏鸣凤於天歌,下清羣籟;腾烛龙於慧炬,俯镜重昏。”
《國語辭典》:火炬  拼音:huǒ jù
火把。如:「纽约港的港口,峙立著一座手持火炬的自由女神塑像。」《明史。卷三一五。云南土司列传三。缅甸列传》:「会天暑,军行不前,裨将万国春夜驰至,多设火炬为疑兵,缅人惧而退,追败其众。」
分類:火炬火把
《漢語大詞典》:金莲炬(金蓮炬)
见“ 金莲华炬 ”。
《漢語大詞典》:金莲华炬(金蓮華炬)
金饰莲花形灯炬。新唐书·令狐綯传:“﹝ 綯 ﹞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金莲华炬送还,院吏望见,以为天子来。”后用以形容天子对臣子的特殊礼遇。亦作“ 金莲花炬 ”。 清 杨潮观 《换扇巧逢春梦婆》:“做翰林,则归院的金莲花炬,受尽了北闕恩光。”亦省称“ 金莲炬 ”、“ 金莲 ”。 宋 张元干 《喜迁莺令·送何晋之大著兄趋朝歌以侑酒》词:“看君稳步过花甎。归院引金莲。” 金 陈庾 《吊麻信之》诗之二:“君恩未赐金莲炬,天闕俄成白玉楼。” 明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便催归玉简侍宸旒,他日归来金莲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邹太和 学士云:‘……才子扫眉宜赤管,洞房停烛有金莲。’”
《漢語大詞典》:法炬
佛教语。喻佛法。谓佛法如火炬,能照明黑暗的世间。 南朝 梁简文帝 《重请御讲启》:“智林法炬,人人竝持。四忍五明,家家可望。” 南朝 梁 王僧孺 《慧印三昧及济方等学二经序赞》:“沐此宝池,照兹法炬。”
《漢語大詞典》:金炬
以金粉作饰的蜡烛。 元 袁桷 袁裒 《远游联句》:“摛文剪金炬,展采簇天仗。”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三四:“衣冠南渡依 江 左,文献中州灭没间;谁与诗场鬭金炬, 剑南 身后有 遗山 。”
分類:金粉蜡烛
《骈字类编》:红炬(红炬)
唐 白居易 会昌春连宴即事 舞袖翻红炬,歌鬟插宝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