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炙手
(1).烫手。 唐 白居易 《放言》诗之四:“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鲁迅 《彷徨·弟兄》:“他伸手去一摸他的头,又热得炙手。”
(2).比喻权势炽盛。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天寳 十载时, 林甫 在相位,盍簪列炬之盛,其炙手之徒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刘小鲁尚书:“当 江陵 炙手时, 刘 独退避冷局。”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参见“ 炙手可热 ”。
(3).指炫耀。 清 黄宗羲 《〈空林禅师诗〉序》:“夫 寒山 、 拾得 村墅壁所抄之物,岂可与 皎然 、 灵彻 絜其笙簧,然而 皎灵 一生学问不堪向 天台 炙手,则知饰声成文、彫音作蔚者非禪家本色。”
《國語辭典》:炙手可热(炙手可熱)  拼音:zhì shǒu kě rè
手一靠近就觉得很热。比喻地位尊贵,势燄炽盛。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明。高明《琵琶记。伯喈思家》:「我夫人虽则贤慧,争奈老相公之势,炙手可热。」
《國語辭典》:亲炙(親炙)  拼音:qīn zhì
亲承教诲。《孟子。尽心下》:「非圣人而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骈字类编》:日炙
唐 韩愈 石鼓歌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唐 白居易 和韩侍郎题杨舍人林池见寄 渠水暗流春冻解,风吹日炙不成凝。
唐 李贺 公莫舞歌 横楣粗锦生红纬,日炙锦嫣王未醉。
《漢語大詞典》:脍炙(膾炙)
(1).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孟子·尽心下:“ 公孙丑 问曰:‘膾炙与羊枣孰美?’ 孟子 曰:‘膾炙哉!’” 汉 枚乘 《七发》:“羞炰膾炙,以御宾客。” 宋 杨万里 《病中屏肉味独茹菜羹饭甚美》诗:“云子香抄玉色鲜,菜羹新煮翠茸兼。人间膾炙无此味,天上酥酡恐尔甜。” 清 刘大櫆 《〈郑子山诗集〉序》:“一勺之水,可以知沧海之大;一臠之味,可以知膾炙之美。”
(2).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人称赞。 宋 司马光 《司马温公诗话·寇莱公诗》:“﹝ 寇準 诗﹞为人膾炙。”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文章正宗叙论:“书信往来,虽不关大体,而其文卓然为世膾炙者,亦缀其末。”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成语破》:“ 浙江 陈煒 字 本叔 ,时艺膾炙一时。”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三:“ 滕王阁 连甍市廛,名不称实;徒以 王勃 一序,膾炙今古。”参见“ 膾炙人口 ”。
(3).犹宰割,处置。 明 李贽 《与刘肖川》:“尊翁兹转,甚当,但恐檀越远去,外护无依,不肖当为 武昌 鱼,任人膾炙矣。”
《國語辭典》:脍炙人口(膾炙人口)  拼音:kuài zhì rén kǒu
脍,细切肉。炙,烤肉。脍炙皆为人所喜好,后遂以脍炙人口形容为人赞赏的诗文,或流行一时的事物。明。宋濂《宋学士文集。卷一六。刘彦最诗集序》:「相传必有卓绝于人者,不然彦最之诗,何为脍炙人口而弗厌哉?」《花月痕》第一回:「幸而为比翼之鹣,诏于朝,荣于室,盘根错节,脍炙人口。」
《國語辭典》:炙背  拼音:zhì bèi
晒背。三国魏。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
《漢語大詞典》:炙輠
本作“炙轂过”。 过为“輠”的假借字。輠,古时车上盛贮油膏的器具。輠烘热后流油,润滑车轴。比喻言语流畅风趣。《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谈天 衍 ,雕龙 奭 ,炙轂过 髡 。” 司马贞 索隐:“ 刘向 《别録》‘过’字作‘輠’。輠,车之盛膏器也。炙之虽尽,犹有餘津,言 髡 智不尽如炙輠也。”晋书·儒林传赞:“炙輠流誉,解颐飞辩。”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羽釵絶艳舞回雪,寳劒诸儒谈炙輠。” 清 赵翼 《赠说书黄周士》诗:“但闻喷饭轰满堂,炙輠争推此秃叟。”亦作“ 炙轂 ”。 明 李东阳 《破戒后和明仲劝作诗韵》:“即当载酒携我诗,来听高谈如炙轂。”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赏春》:“那 陈生 对朋友雕龙炙轂,才思惊人。”
《國語辭典》:冷炙  拼音:lěng zhì
剩馀的冷饭菜。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唯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分類:饭菜剩余
《漢語大詞典》:炙毂(炙轂)
见“ 炙輠 ”。
《漢語大詞典》:炙輠
本作“炙轂过”。 过为“輠”的假借字。輠,古时车上盛贮油膏的器具。輠烘热后流油,润滑车轴。比喻言语流畅风趣。《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谈天 衍 ,雕龙 奭 ,炙轂过 髡 。” 司马贞 索隐:“ 刘向 《别録》‘过’字作‘輠’。輠,车之盛膏器也。炙之虽尽,犹有餘津,言 髡 智不尽如炙輠也。”晋书·儒林传赞:“炙輠流誉,解颐飞辩。”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羽釵絶艳舞回雪,寳劒诸儒谈炙輠。” 清 赵翼 《赠说书黄周士》诗:“但闻喷饭轰满堂,炙輠争推此秃叟。”亦作“ 炙轂 ”。 明 李东阳 《破戒后和明仲劝作诗韵》:“即当载酒携我诗,来听高谈如炙轂。”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赏春》:“那 陈生 对朋友雕龙炙轂,才思惊人。”
《國語辭典》:行炙  拼音:xíng zhì
传递菜肴。《南史。卷二三。王华传》:「传酒行炙,皆悉内妓。」
《漢語大詞典》:燔炙
(1).烧与烤。亦泛指烹煮。战国策·魏策二:“ 齐桓公 夜半不嗛, 易牙 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 宋 陆游 《鹅湖夜坐书怀》诗:“马鞍挂狐兔,燔炙百步香,拔剑切大肉,哆然如饿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燔炙肥甘,晨昏饜飫。”
(2).指烤肉。亦泛指佳肴。《诗·大雅·凫鹥》:“旨酒欣欣,燔炙芬芬。”文选·张衡〈东京赋〉:“春醴惟醇,燔炙芬芬。” 薛综 注:“燔炙,谓炙肉也。” 清 林则徐 《会奏英夷抗不交凶严断接济查办情形折》:“所嗜之肥浓燔炙,日久必缺於供。”
《漢語大詞典》:酒炙
酒和肉。亦泛指菜肴。汉书·韩延寿传:“吏民数千人送至 渭城 ,老小扶持车轂,争奏酒炙。”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吏胥所在,手书、酒炙之餽日至,人人忻戴,为之尽力。”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潭柘寺》:“其先戒律极严,荤酒莫入。近则酒炙纷腾,无復向时清净矣。”
分類:菜肴
《漢語大詞典》:薰炙
(1).犹熏陶。《韩诗外传》卷六:“名声足以薰炙之,威强足以一齐之。” 明 高启 《审游赠陆彦达》:“僻居田里,无相与薰炙以成其道。”
(2).比喻以气势凌人。 宋 陈亮 《与王季海丞相书》:“ 亮 独有所甚忧者, 秦丞相 主和,薰炙天地,身享不过十五年,又六年而和败,通止二十一年耳。”
《漢語大詞典》:炮炙
(1).烘烤;烧烤。 唐 李白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诗:“一扫四野空,喧呼鞍马前,归来献所获,炮炙宜霜天。” 康有为 《大同书》癸部第一章:“后有智者踵事增华,食则为之烹飪、炮炙、调和则益乐。”
(2).炮制(中药饮片)。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访 和扁 以制度,招 桐雷 使炮炙。”
《漢語大詞典》:鹅炙(鵝炙)
(1).烤鹅;烧鹅。南齐书·刘琎传:“ 曅 与僚佐饮,自割鹅炙。”
(2). 晋 刘毅 家在 京口 ,初酷贫,尝与朋友向 江州 刺史 庾悦 借东堂共射, 悦 不许。众皆避去,唯 毅 留射如故。时 庾悦 食鹅, 毅 曰:“身今年未得子鹅,岂能以残炙见惠。” 悦 又不答, 毅 常衔之。 毅 显贵后,对 悦 报复, 悦 忿惧而死。事见南史·庾悦传晋书·刘毅传。后遂以“鹅炙”为典实,指英雄或贵人尚未发迹。 唐 李商隐 《为盐州刺史奉举李孚判官状》:“ 京口 刘生 ,方思鹅炙; 洛阳 苏子 ,已弊貂裘。” 清 吴伟业 《送纯祐兄之官确山》诗之一:“官从鹅炙贵,客向马蹄轻。”
分類:京口朋友
《漢語大詞典》:熏炙
同“薰炙”。
(1).犹熏陶。 2.比喻以气势凌人。
《漢語大詞典》:薰炙
(1).犹熏陶。《韩诗外传》卷六:“名声足以薰炙之,威强足以一齐之。” 明 高启 《审游赠陆彦达》:“僻居田里,无相与薰炙以成其道。”
(2).比喻以气势凌人。 宋 陈亮 《与王季海丞相书》:“ 亮 独有所甚忧者, 秦丞相 主和,薰炙天地,身享不过十五年,又六年而和败,通止二十一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