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19,分6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灵府
灵峰
灵草
灵仙
皇灵
灵苗
灵寿
灵明
灵湫
灵和
灵液
炳灵
虚灵
群灵
灵文
《國語辭典》:灵府(靈府)  拼音:líng fǔ
1.灵性的发源处。指心或脑。《庄子。德充符》:「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托其神于灵府,而归于万物之初。」
2.地府,掌管阴间事务的处所。隋。江总栖霞寺碑文〉:「盖闻天有神宫,地云灵府。」
3.五帝之一。指苍帝。《隋书。卷六八。宇文恺传》:「尚书帝命验曰:『帝者承天立五府,以尊天重象。赤曰文祖,黄曰神斗,白曰显纪,黑曰玄矩,苍曰灵府。』」
《漢語大詞典》:灵峰(靈峯)
(1).神仙或修道者居处的山峰。 唐 孟郊 《寻裴处士》诗:“寒草不藏径,灵峯知有人。”云笈七籤卷一○四:“﹝真人﹞遂隐遁 华山 ,盘桓灵峯,逍遥幽岫,静念神仙。” 明 屠隆 《昙花记·仙伯降凡》:“灵峯高嵯峨,贝闕中天起。”
(2).指神话中的仙山。 明 高启 《海石为张记室赋》诗:“ 媧皇 去后几桑田,鰲背灵峯一拳小。”
(3).山名。在 广东省 治西北。 宋 苏轼 《题灵峰寺壁》诗:“ 灵峯山 上 宝陀寺 ,白髮 东坡 又到来。” 王文诰 辑注引 查慎行 曰:“《广州志》:‘ 灵峰山 ,一名 灵洲山 ,在城西六十五里, 鬱水 出其下。《唐志》谓 南海 名山 灵洲 ,名川 鬱水 ,以此。其上有 宝陀院 、 妙高臺 ,以院中有 宝陀佛 ,故名焉。’”
(4).山名。在 浙江省 乐清县 雁荡山 。山下有 灵峰寺 。 宋 王十朋 《度雁山》诗:“ 灵峯 观石室,杖屨穿巑岏。”
(5).山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边。 郭沫若 《瓶》诗之十六:“请把我运到你 西湖 边上,或者是葬在 灵峰 ,或者是 放鹤亭 旁。”
(6).山名。在 福建省 崇安县 武夷 九曲尽处。 宋 朱熹 《过武夷作》诗:“弄舟缘碧涧,栖集 灵峯 阿。”
《漢語大詞典》:灵草(靈草)
(1).仙草,瑞草。文选·班固〈西都赋〉:“於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 李善 注:“神木、灵草,谓不死药也。”《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郭璞“游仙”〉》:“ 崦山 多灵草,海滨饶奇石。” 刘良 注:“灵草,芝草也。”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朱明洞里得灵草,翩然放杖凌苍霞。”
(2).对某些植物的美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人》:“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此指茶。 唐 皎然 《湛处士枸杞架歌》:“天生灵草生灵地,误生人间人不贵。”此指枸杞。 唐 苏拯 《药草》诗:“国忠在臣贤,民患凭药力,灵草犹如此,贤人岂多得。”此指药草。
《漢語大詞典》:灵仙(靈仙)
神仙。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涉海则有 方丈 、 蓬莱 ,登陆则有 四明 、 天台 ,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 唐 张说 《岳阳石门墨山二山相连有禅堂观天下绝景》诗:“药妙灵仙宝,境华巖壑选。” 宋 范仲淹 《太清宫九咏》序:“览灵仙之区,异其八物。益以宫题,而成九咏。”
分類:神仙
《國語辭典》:皇灵(皇靈)  拼音:huáng líng
神灵。汉。秦嘉赠妇诗〉三首之二:「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
《漢語大詞典》:灵苗(靈苗)
(1).指传说中的仙草。 晋 王嘉 拾遗记·炎帝神农:“神芝发其异色,灵苗擢其嘉颖。” 宋 陆游 《有客》诗:“灵苗生絶壁,光景中夜发,劚根食之尽,倏尔换金骨。” 明杨珽《龙膏记·买卜》:“云竇采灵苗,月府舂霞髓,他不比那寻常草根木蕊。”
(2).指珍奇美观的植物。 唐 路德延 《芭蕉》诗:“一种灵苗异,天然体性虚。” 元 刘诜 《石菖蒲》诗:“盆池有灵苗,石罅忘偪仄。”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恐毒草之损灵苗,芟夷务尽。”
(3).圣贤的后裔。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夫子姓 孔 氏,讳 邱 字 仲尼 , 鲁国 邹 人也。帝 天乙 之灵苗。” 天乙 , 成汤 。
(4).比喻反应最灵敏的部位。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
《漢語大詞典》:灵寿(靈壽)
(1).即椐。可为手杖及马鞭。山海经·海内经:“灵寿实华。” 郭璞 注:“灵寿,木名也,似竹,有枝节。”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其柽其椐:“椐,樻。节中肿,似扶老。今灵寿是也。今人以为马鞭及杖。 弘农 共北山 有之。”
(2).借指手杖。 南朝 梁 到溉 《饷任新安班竹杖因赠》诗:“邛竹藉旧闻,灵寿资前职。” 宋 刘克庄 《朝中措·元质侍郎生日》词:“虽老不扶灵寿,有时更上蒲轮。”
《漢語大詞典》:灵明(靈明)
(1).指太阳的御者 羲和 。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鼎》:“三足孤乌,灵明为御。”
(2).神灵,神明。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
(3).明洁无杂念的思想境界。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四:“宿昔秉心誓,灵明将见期。” 宋 苏辙 《劝子瞻修无生法》诗:“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须要外示放旷,内宝灵明,必能返轡上清,逍遥碧落。”
(4).通灵明敏。 明 王守仁 《〈大学〉问》:“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 明 张居正 《答西夏直指耿楚侗书》:“但此中灵明,虽缘涉事而见,不因涉事而有……知此心之妙,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于外得矣!”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先儒以灵明知觉为心,盖本之乾知。”
(5).聪明,智慧。 晋 王珣 《歌太宗简文皇帝》诗:“灵明若神,周淡如渊。” 清 黄宗羲 《姜友棠诗序》:“顾今之为诗者,才入雅道,便涉艺门……纷紜胶臈,自錮其灵明。” 李大钊 《〈晨钟〉之使命》:“老辈之灵明,蔽翳於经验。”
(6).指精神。 廖仲恺 《留诀内子》诗:“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漢語大詞典》:灵湫(靈湫)
深潭,大水池。古时以为大池中往往多灵物,故称。 唐 王度 《古镜记》:“此灵湫耳,村閭每八节祭之,以祈福祐。” 唐 黄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恠石古松,栖蛰龟鹤,灵湫邃壑,隐见龙雷。” 宋 曾巩 《喜雨》诗:“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漢語大詞典》:灵和(靈和)
(1).指柔和恬淡清心寡欲的修养。文选·郭璞〈江赋〉:“保不亏而永固,禀元气於灵和。” 李善 注:“《春秋元命包》曰:‘水者,五行始焉,元气之凑液也。’” 刘良 注:“水柔弱,淡然无欲,利育於物,故保道不亏而长坚固,此乃灵和之气所以为也。灵和,和之气也。”
(2).指祥和的政治气氛。 三国 魏 锺会 《孔雀赋》:“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
(3).引申为和谐协调。宋书·乐志一:“哥倡既设,休戚已徵,清浊是均,山琴自应。斯乃天地之灵和,升降之明节。” 明 宋濂 《思媺人辞》:“群神衎衎以方响兮,奏灵和之凤笙。”
(4).古代善琴者。文献通考·乐十:“自古善琴者八十餘家,一十八样,究之雅度,不过 伏牺 、 大舜 、夫子、 灵开 、 灵和 五等而已。餘皆求意新状奇,终乖古制,君子不贵也。”
(5).殿名。 宋 徐铉 《柳枝·座中应制》词之一:“君恩还似东风意,先入 灵和 蜀 柳枝。” 宋 陈亮 《七娘子·三衢道中作》词:“风流家世传 张绪 ,似 灵和 新种垂杨缕。”参见“ 灵和殿 ”。
(6).指柳。
《漢語大詞典》:灵和殿(靈和殿)
南朝 齐武帝 时所建殿名。 五代 李存勖 《歌头》词:“ 灵和殿 ,禁柳千行,斜金丝络。” 明 杨慎 《垂杨篇》:“ 灵和殿 前艷阳时, 忘忧馆 里光风吹。” 明 夏完淳 《插柳》诗:“却忆 灵和殿 ,杨花满地飞。”
分類:殿名
《國語辭典》:灵液(靈液)  拼音:líng yè
1.露水。《文选。潘岳。笙赋》:「浸润灵液之滋,隅隈夷险之势。」
2.唾液。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五。人部。口津唾》:「释名:灵液、神水、金浆、醴泉。时珍曰:『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
3.水银。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九。金石部。水银》:「释名:汞、澒、灵液、奼女。时珍曰:『其状如水似银,故名水银。澒者,流动貌。方术家以水银和牛羊豕三脂杵成膏,以通草为炷,照于有金宝处,即知金银铜铁铅玉龟蛇妖怪,故谓之灵液。』」
《漢語大詞典》:炳灵(炳靈)
(1).焕发灵气。文选·左思〈蜀都赋〉:“近则 江汉 炳灵,世载其英。” 吕向 注:“炳,明也;载,犹生也。谓 江汉 明灵,故代生贤哲。” 唐 陈子昂 《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 杜司户 炳灵翰林,研几策府。”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识者以为中国之大,平治之久,河岳炳灵,实生人杰。”
(2).闪烁的灵气。 汉 班固 《幽通赋》:“系 高頊 之玄胄兮,氏中叶之炳灵。” 唐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珪玉埋英气,山河孕炳灵。”
《漢語大詞典》:虚灵(虚靈)
(1).指心灵。朱子语类卷一○二:“况 罗先生 於静坐观之,乃其思虑未萌,虚灵不昧。”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 朱本思 问:‘人有虚灵,方有良知,若草木瓦石之类,亦有良知否?’”
(2).空灵。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心之虚灵,无有限量。如六合之外,思之则至,前乎千百世之已往,后乎千万世之未来,皆在目前。” 明 李东阳 《惺惺斋记》:“夫惺惺者,欲人不死其心,心不死则可以入道矣。夫心本虚灵,而理斯具,而事斯应。”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如均一‘心’字,有以虚灵知觉而言者,‘心之官则思’之类是也。”
分類:空灵心灵
《漢語大詞典》:群灵(羣靈)
众神。《晋书·乐志上》:“众神感,羣灵仪。” 清 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论》:“至澹以应羣灵,至冲虚以应兆人。”
分類:众神
《漢語大詞典》:灵文(靈文)
(1).指宗教经文。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简文帝 《东宫上掘得慈觉寺钟启》:“启彝钟於殊里,记灵文於福地。”云笈七籤卷三:“ 玄元大圣皇帝 以理国理家,灵文真诀,大布人间。” 明 袁宏道 《万寿寺观文皇旧钟》诗:“光如寒涧腻如肌,贝叶灵文满胸腹。”
(2).指古代遗传下来的稀少而珍奇的书籍或文字。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竹简韦编,既非易致,灵文祕检,又率难窥。”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六二:“古人製字鬼夜泣,后人识字百忧集。我不畏鬼復不忧,灵文夜补秋灯碧。”自注:“尝恨 许叔重 见古文少,据 商 周 彝器祕文,説其形义,补説文一百四十七字,戊戌四月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