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火化  拼音:huǒ huà
1.以火煮物,变生为熟。《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2.火葬。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一三。民俗火葬》:「自释氏火化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皆然。」
《漢語大詞典》:火厝
火葬。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但遗言火厝,心中不忍。”
分類:火葬
《國語辭典》:烧葬(燒葬)  拼音:shāo zàng
1.火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举国事佛,有一道人命过烧葬,烧之数千束樵,故坐火中。」
2.焚烧送葬之物。《北史。卷三一。高允传》:「及葬送之日,歌谣鼓舞,杀牲烧葬,一切禁绝。」
《漢語大詞典》:斡葬
火葬。 元 无名氏 《勘金环》第二折:“丑弟子,我则怕你斡葬。”
分類:火葬
《國語辭典》:大夜  拼音:dà yè
1.形容人死后,从此长眠不醒。南朝梁。王僧孺从子永宁令谦诔〉:「昭涂长已,大夜斯安。」
2.佛教称僧人死后火葬的前夜为「大夜」。
《國語辭典》:下火  拼音:xià huǒ
1.僧徒火葬时,举行燃火的仪式。《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长老讨条凳子立了,打个圆象与莲女下火。」《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教南山净慈寺长老法空禅师与玉通和尚下火。」
2.挑拨是非。《红楼梦》第三三回:「不知在外头挑唆了谁,来在老爷跟前下的火。」
《国语辞典》:安骨  拼音:ān gǔ
佛教寺院将死者火葬后,收拾遗骨,置于本堂称为「安骨」。《敕修百丈清规》卷三:「山门首真亭挂真、奠茶汤、秉炬、安骨、提衣……。」
《國語辭典》:骨灰  拼音:gǔ huī
1.动物骨骼烧成的灰。因含磷可用作肥料。
2.人死后火化骨骼所遗留的灰。
《漢語大詞典》:升霞(昇霞)
(1).古代西方一些部族的人死后火葬,称为“昇霞”。 北齐 刘昼 新论·风俗:“ 秦 之西有 义渠 之国,其人死则聚柴而焚之,烟上燻天,谓之昇霞。”
(2).得道仙去。 唐 中寤 《赠王仙柯》诗:“瞻思不及望仙兄,早晚昇霞入太清。”
《漢語大詞典》:耶维(耶維)
梵语音译。也译作“茶毗”、“闍维”、“耶旬”等。意为焚烧。佛教称僧众死后之火葬。见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四、翻译名义集·名句文法
《漢語大詞典》:化人厂(化人廠)
火葬场。红楼梦第七八回:“他哥嫂听了这话,一面得银,一面催人立刻入殮,抬往城外化人厂上去了。”
分類:火葬
《國語辭典》:化人场(化人場)  拼音:huà rén cháng
火葬场,焚化尸体的地方。《水浒传》第二六回:「那妇人带上孝,一路上假哭养家人,来到城外化人场上,便叫举火烧化。」《金瓶梅》第二七回:「被宋仁走到化人场上,拦著尸首,不容烧化。」也作「化人厂」。
分類: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