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听戏(聽戲)  拼音:tīng xì
中国传统戏剧,以歌舞为主,其中唱腔有独特之处,引人入胜,故欣赏以唱腔为主的戏,称为「听戏」。
《國語辭典》:试演(試演)  拼音:shì yǎn
在正式表演前,预先演练。如:「为了要求品质,导演决定再试演几次。」
《漢語大詞典》:私白
(1).古代阉人的别称。也称“阉儿”。 唐 无名氏 玉泉子:“诸道每岁送阉人所谓私白者, 闽 为首焉,且多任用,以故大阉已下,桑梓多係 闽 焉。”新唐书·宦者传上·吐突承璀:“是时,诸道岁进阉儿,号‘私白’, 闽 、 岭 最多,后皆任事,当时谓 闽 为中官区藪。”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六年:“诸道进私白者, 闽 中为多,故宦官多 闽 人。”
(2).曲艺术语。在曲艺演出(如评弹、评话等)中,对以演员身份进行叙述时的表白、衬白等的统称。
《漢語大詞典》:戏招(戲招)
戏剧的演出广告。 欧阳山 《三家巷》二:“贴出来的戏招是他从来没有看过的《貂蝉拜月》。他一下子入了迷,只想进去看一看。”
《国语辞典》:整排  拼音:zhěng pái
1.全排。如:「前方路口发生车祸,后面整排车子都动弹不得。」
2.戏剧演出前,将全剧从头到尾完整的排演一遍,称为「整排」。
《國語辭典》:公演  拼音:gōng yǎn
公开的演出。如:「本届戏剧系毕业公演十分成功,深获各界人士的好评。」
《漢語大詞典》:芭蕾
法文ballet的音译。欧洲的一种舞台演出的古典舞蹈。也指欧洲舞剧。起源于意大利,17世纪形成于法国宫廷。19世纪创造了足尖舞技巧,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具有严格规范的艺术。20世纪出现与现代舞相结合的现代芭蕾。
《國語辭典》:书场(書場)  拼音:shū cháng
旧时说书的场所。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小秦淮录》:「大东门书场在董子祠坡儿下厕房旁。四面团座,中设书台,门悬书招,上三字横写,为评话人姓名,下四字直写日开讲书词。」
《國語辭典》:谢幕(謝幕)  拼音:xiè mù
戏剧终场时,演员走到幕前向观众行礼致谢。如:「观众掌声如雷,演员频频出来谢幕。」
《国语辞典》:舞团(舞团)  拼音:wǔ tuán
指有组织编制的舞蹈团体。可分为偏重娱乐性演出和重艺术创作性等两种类型。
《國語辭典》:预演(預演)  拼音:yù yǎn
在正式演出前事先试演。如:「这出戏将在后天预演两场。」
《國語辭典》:报幕(報幕)  拼音:bào mù
艺文活动表演时,在每个节目开始前向观众报告节目名称、作者、内容、演出者等。
《國語辭典》:小节目(小節目)  拼音:xiǎo jié mù
1.短的表演或比赛等节目。如:「在大会进行中穿插一些歌唱等小节目,舒缓一下紧张严肃的气氛。」
2.琐细事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做州县官的,只能把大出进的地方防閒住了,那小节目,不能处处留心,只得由他去的了。」
《漢語大詞典》:摊头(攤頭)
(1).旧时戏曲正式节目演出前加说的故事、笑话或加唱的短篇唱词。相当于 宋 元 话本的入话和近代评弹的开篇。 明 钱希言 戏瑕·水浒传:“ 文待詔 诸公,暇日喜听説《宋江》,先讲摊头半日。”《天雨花》第二一回:“看几本弹词唱本的摊头,就説是自己做的诗文。”
(2).摊子。 阿英 《苏常买书记》:“先到 玄庙观 ,在摊头买得 清 初刊本《玉娇梨》一残册。”参见“ 摊子 ”。
《國語辭典》:摊子(攤子)  拼音:tān zi
陈设在路旁或广场的简易售货场所。如:「夜市有很多流动摊子,卖著各式各样的货物。」也作「摊儿」。
《國語辭典》:转踏(轉踏)  拼音:zhuǎn tà
一种流行于宋代的歌舞。表演形式由宋代说唱技艺发展而来,以一诗一词歌咏一事或分咏多事,边歌边舞,演前有勾队词,后有放队词。为元代剧曲的先导。也称为「传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