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填漆  拼音:tián qī
一种以漆填嵌,将花纹含嵌在地漆内的漆器,表面光滑,市场价值在雕漆之上。制法有磨显填漆、镂嵌填漆两种,盛行于明宣德年间。
《漢語大詞典》:蚌盘(蚌盤)
即螺钿。镶嵌蚌壳作为装饰的漆器。南史·庾易传:“ 安西 长史 袁彖 钦其风,赠以鹿角书格、蚌盘、蚌研、白象牙笔。” 唐 孙元晏 《咏史诗·陈武帝蚌盘》:“金翠丝黄略不舒,蚌盘清宴意何如?”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三年:“﹝上﹞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殽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 胡三省 注:“蚌盘者,髹器以蚌为饰,今谓之螺鈿。”
《國語辭典》:漆工  拼音:qī gōng
油漆器物的工人。《后汉书。卷五三。申屠蟠传》:「家贫,佣为漆工。」
《國語辭典》:西皮  拼音:xī pí
传统戏曲的腔调。以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拍子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导板、摇板等。
《國語辭典》:漆匠  拼音:qī jiàng
以油漆器物为职业的工人。
《國語辭典》:漆工  拼音:qī gōng
油漆器物的工人。《后汉书。卷五三。申屠蟠传》:「家贫,佣为漆工。」
《國語辭典》:剔犀  拼音:tī xī
一种漆雕的制法。首先用不同颜色的漆,以分层设色的方法涂在制好的胎骨上,然后在漆层上剔刻出图案。雕刻时刀锋斜下,使不同颜色的漆层能够显现,状似犀皮。通常以朱、黑二色为主,且因以花纹形态来区别,故多限于云纹、回形纹几种。《金瓶梅》第五五回:「不一时,只见剔犀官桌上列著几十样大菜,几十样小菜,都是珍羞美味。」
分類:漆器
《国语辞典》:楚漆器  拼音:chǔ qī qì
战国时楚地所制的漆器。制作精良,造型、绘画风格独特,色彩丰富,具有楚文化的特色。
《国语辞典》:莳绘(莳绘)  拼音:shí huì
一种日本工艺美术。以金属或贝壳涂嵌在漆器表面,构成各种花鸟、山水等图案的形状,依制成方法可分为平莳绘、高莳绘、研出莳绘和螺钿莳绘等。
《国语辞典》:油漆匠  拼音:yóu qī jiàng
以油漆器物为业的工人。也称为「油匠」。
《国语辞典》:髹饰录(髹饰录)  拼音:xiū shì lù
书名。明黄成撰。内容讲述漆器的制造、修护及漆器的原料、设备等。为中国唯一讲论漆工技术的专门著作。
《国语辞典》:漆皮儿(漆皮儿)  拼音:qī pí ér
1.一种乾洋漆,用时以火酒调软。
2.漆器的表皮。
分类:漆器表皮
《漢語大詞典》:糙漆
(1).制作漆器碗、碟、盘等,先在胎骨上用生漆等物嵌缝,然后磨去灰浆,使之洁净,方始髹漆,称“糙漆”。参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髹器
(2).形容粗黑。 清 洪升 《长生殿·窥浴》:“春纤十箇擂槌,玉体浑身糙漆。”
分類:漆器生漆
《漢語大詞典》:梢当(梢當)
制作碗碟盘等漆器的一道工序。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髹器:“凡造碗碟盘之属,其胎骨则梓人以脆松劈成薄片,於旋床上胶黏而成,名曰捲素。髹工买来,刀刳胶缝,乾浄平正,夏月无胶汎之患,却煬牛皮胶,和生漆,微嵌缝中,名曰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