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滋养(滋養)  拼音:zī yǎng
滋补保养,供养。如:「滋养身体」。《西游记》第四回:「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
《國語辭典》:滋养品(滋養品)  拼音:zī yǎng pǐn
富有补益养分的物品。如:「病后应多吃滋养品。」
《國語辭典》:孕育  拼音:yùn yù
1.怀胎而生育。《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桓帝懿献梁皇后纪》:「后即无子,潜怀怨忌,每宫人孕育,鲜得全者。」也作「孕毓」、「孕鬻」。
2.自既存事物中,酝酿出新事物。如:「孕育革命的种子。」
《漢語大詞典》:母养(母養)
(1).抚育教养。汉书·外戚传上·孝宣王皇后:“上怜 许太子 蚤失母,几为 霍氏 所害,於是乃选后宫素谨慎而无子者,遂立 王倢伃 为皇后,令母养太子。”北史·后妃传上·文昭皇后:“ 冯昭仪 宠盛,密有母养帝心。”
(2).滋养。 宋 苏轼 《与孙运句书》:“脾能母养餘臟,故养生家谓之黄婆。”
《漢語大詞典》:遂滋
养育;滋养。国语·齐语:“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 韦昭 注:“遂,育也。滋,长也。”
分類:养育滋养
《漢語大詞典》:濡养(濡養)
犹滋养。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养兰诀》:“四时惟秋露最繁。草木经夏,焦灼之后,必得此一番浓厚露气,濡养两月,方得含膏孕秀。”
分類:滋养
《國語辭典》:供养(供養)  拼音:gòng yàng
1.提供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金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殷氏承当了供养公婆,初时也还像样,渐渐半年三个月,要茶不茶,要饭不饭。」
2.供奉安置。《西游记》第四○回:「一壁厢传旨宣召丹青,写下唐师徒四位喜容,供养在金銮殿上。」
3.佛教用语。佛教徒以香花、饮食等物品或种种善行,献给佛、法、僧或一切众生。南朝齐。萧子良〈净住子净行法〉:「已得几过悬幡、表刹、合掌供养?」
《國語辭典》:安养(安養)  拼音:ān yǎng
1.佛教经典所叙的西方世界。《庐山宗宝鉴》卷一:「二菩萨似各一圆通,而同在安养,左右弥陀。」
2.安顿养护。如:「台湾人口日趋高龄化,老人安养渐成政府重要课题。」
《漢語大詞典》:还元(還元)
(1).人恢复本来面目或事物恢复原状。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一折:“你与我逞精神,送旧迎新,二十载还元见 老君 。”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俎:“金一为箔,无復再还元矣。” 郭沫若 《长春集·迎春序曲》:“墓里的枯骸,它们也在变,变成肥料再向生命还元。”
(2).恢复、滋养元气。 唐 吕岩 《渔父词·炼质》:“运本还元於此寻,周流金鼎虎龙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部·秋石:“主治:虚劳冷疾,小便遗数,漏精白浊,滋肾水,养丹田,返本还元,归根復命。”
《漢語大詞典》:滋益
(1).滋生,增衍。周礼·春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 唐 贾公彦 疏:“古者之文字少,直曰名:后代文字多,则曰字。字者,滋也;滋益而名,故更称曰字。”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其后乃转相滋益,揣测附会,种种传説,与时俱增。”
(2).滋养补益。朱子语类卷二四:“如人喫物事,若不消,只生在肚里,如何能滋益体肤?”
《國語辭典》:营养(營養)  拼音:yíng yǎng
1.生物由食物中吸收并利用必须的营养素,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及生长,并合成新的体组织,此全部过程的总和,称为「营养」。
2.养分。如:「牛奶含有丰富的营养。」
《漢語大詞典》:甘养(甘養)
(1).为美味滋养。 宋 蔡襄 《送石昌言知宿州》诗:“人生岂效鸡鶩羣,意在糠粱所甘养。”
(2).奉养尊亲的美味。 宋 王令 《送朱明之昌叔赴尉山阳》诗:“高堂华髮亲老矣,四海无家寄几杖……尉官虽小俸虽薄,犹有餘钱买甘养。”
《國語辭典》:补养(補養)  拼音:bǔ yǎng
利用饮食习惯或药物来滋养身体。《旧五代史。卷二四。梁书。列传。李珽》:「乃于卧内宣诏,令善自补养,苟有不讳,子孙俱保后福。」《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七十岁的人,元气衰了,又没有药物补养,病不过十日,寿数已尽,归天去了。」
《漢語大詞典》:露养(露養)
滋养,润泽。 清 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作宰 吴 越 ,风教露养。”
分類:滋养润泽
《漢語大詞典》:养魄(養魄)
(1).谓滋养元气。云笈七籤卷七四:“方药云腴之味,香甘异美,强骨补精,镇生五藏,守气凝液,长魂养魄,真上药也。”
(2).谓涵养月光。 明 谢杰 《海月赋》:“沧屿养魄,沃焦抱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