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溶液  拼音:róng y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形成的均匀混合物,可分为气态溶液(如空气)、液态溶液(如食盐水)和固态溶液(如金属合金)。
《国语辞典》:拨蜡法(拨蜡法)  拼音:bō là fǎ
脱蜡灌铸青铜器的方法。利用蜡的可塑性及加热溶解的特性,先铸造蜡塑模型,再将蜡模以黏土或沙覆盖,制成铸模,留下浇口及出气孔。加热时,蜡模熔化而流出。再将铜液注入,冷却后,敲开铸模,取出铸品,加以整修,即得与蜡塑模型相同的青铜器。见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钟𢑱鼎器辨》。也称为「脱蜡灌铸法」、「脱蜡法」。
《國語辭典》:岩溶  拼音:yán róng
可溶性岩石,尤其是碳酸盐类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形成的地貌。大陆地区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有此地貌,也称为「喀斯特」。
《國語辭典》:潮解  拼音:cháo jiě
易溶于水的结晶体吸收水气而溶解,失去原有的晶形,或变为溶液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重结晶
先用溶剂(或不用溶剂)溶解(或熔解)晶体,再将晶体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出来的一种过程。主要用以提纯物质。
《国语辞典》:碳酸  拼音:tàn suān
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即形成碳酸,是一种弱酸。可用于制造饮料、化学药品等。
《漢語大詞典》:速溶
立即溶解于水的。例如:速溶咖啡。
分類:立即溶解
《漢語大詞典》:铜氨丝(銅氨絲)
将纤维素溶解在氢氧化铜的氨溶液里制成的人造丝,纤维很细。
《漢語大詞典》:相似相溶规则
指物质容易溶解在与其结构相似的溶剂中的规则。如碘、油脂等非极性物质,易溶于四氯化碳、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而难溶于强极性的水中;氯化钠、氨等强极性物质易溶于强极性的水中,而难溶于非极性溶剂中。为经验规则,但可运用于推测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國語辭典》:醑剂(醑劑)  拼音:xǔ jì
含有挥发性物质的乙醇溶液,或含水乙醇溶液。可作矫味剂,如供医疗用者,则须含具有疗效的药品。
《国语辞典》:侵蚀作用(侵蚀作用)  拼音:qīn shí zuò yòng
河水、波浪、冰川、风等自然力,将地壳的岩石与土壤风化、溶解、磨蚀而使之疏松碎裂,并搬离原地的作用。它属一部分的「剥蚀作用」。
《国语辞典》:直接肥料  拼音:zhí jiē féi liào
施到土壤中可直接溶解或经过一些反应(例如酦酵作用)后而供应植物所需养分的肥料称之。如粪尿、硫酸铵、绿肥等。
《国语辞典》:脱蜡(脱蜡)  拼音:tuō là
1.经过蜡染的布料,必须经过热处理的手续,以除去布料上所沾染的蜡油。
2.制造金属工艺品时,利用蜡所具有的高度可塑性与加热溶解特性,先制蜡模而后脱去,可翻铸出各种金属形体,称为「脱蜡」。也称为「脱蜡灌铸法」。
《国语辞典》:盐度(盐度)  拼音:yán dù
海水中所含溶解电解质的总量,常以千分比表示,一般海水盐度约为33~35‰。
《国语辞典》:肥皂丝(肥皂丝)  拼音:féi zào sī
刨成细丝的肥皂,可以利溶解供洗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