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湿温(濕温)
中医学病名。外感热病之一,古代统属伤寒。后世认为本病由湿蕴于内,再感温邪而成。病情缠绵,病程较长,变症较多,有湿重于热和热重于湿的不同。《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轰天雷》第八回:“不多时,医生来了,诊过脉,説这是湿温,来势尚轻,不妨。”
《漢語大詞典》:湿婆(濕婆)
梵语音译,意译“自在”。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为毁灭之神、苦行之神、舞蹈之神。佛经中称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
《漢語大詞典》:湿蒙蒙(濕濛濛)
空气湿润,迷迷茫茫的样子。 杨朔 《家乡》:“火车撒着欢,穿过湿蒙蒙的田野,奔着 北京 跑去。”
《國語辭典》:湿漉漉(溼漉漉)  拼音:shī lù lù
形容非常潮湿的样子。如:「这路面湿漉漉的,过去时要小心点,以免滑倒。」
《國語辭典》:湿漉漉(濕漉漉)  拼音:shī lù lù
潮湿的样子。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三折:「也曾杀的枪杆上湿漉漉血未乾。」也作「湿渌渌」。
《國語辭典》:湿津津(濕津津)  拼音:shī jīn jīn
湿润的样子。元。王晔〈新水令。梨花夜套。得胜令〉曲:「悄促促翠掩合欢帐,湿津津红绡拭泪巾。」也作「湿浸浸」。
分類:潮湿
《漢語大詞典》:湿齑齑(濕虀虀)
潮湿貌。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康与之重九词:“重阳日,四面雨垂垂……茱萸胖,黄菊湿虀虀。”
《漢語大詞典》:湿姑(濕姑)
指蝼蛄。 唐 李贺 《昌谷诗》:“嘹嘹湿姑声,咽源惊溅起。” 王琦 汇解:“姑,螻蛄也,穴土而居,下湿粪壤之中尤多,故曰湿姑。”
分類:蝼蛄汇解
《韵府拾遗 缉韵》:宿湿(宿湿)
郝经秋风赋散宿湿于云梢眇新声于木末
《韵府拾遗 缉韵》:繁湿(繁湿)
卢肇海潮赋抗雄威之独燥却众柔之繁湿
《高级汉语词典》:漉湿
淋湿
《漢語大詞典》:祛湿(祛濕)
中医学用语。消除湿邪的统称。分化湿、利湿、燥湿等法。
《漢語大詞典》:沮湿(沮濕)
低洼潮湿。明史·王治传:“明年,左右有言 南海子 之胜者,帝将往幸。 治 率同官諫。大学士 徐阶 、尚书 杨博 、御史 郝杰 等并阻止。皆不听。至则荒莽沮湿,帝甚悔之。”
《漢語大詞典》:精湿(精濕)
完全湿透。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你给我起来,屋里精湿的,躺什么劲儿!” 柳溪 《爬在旗杆上的人》:“只有已经成熟等待收割的庄稼还在雨里站着,淋得精湿。”
分類:湿透
《分类字锦》:音知燥湿(音知燥湿)
杜甫 律比昆崙竹,音知燥湿弦。
分类:审音
《分类字锦》:著指痕湿(著指痕湿)
李咸用 谢友生遗端溪砚瓦诗 著指痕犹湿,停旬水未低。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