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六渡
宋史河渠志嘉定五年守臣黄度言府境北据大江是为天险上自采石下达瓜步千有馀里共置六渡一曰烈山渡籍于常平司岁有河渡钱额五曰南浦渡龙湾渡东阳渡大城冈渡冈沙渡籍于府司亦有河渡钱额
《漢語大詞典》:涉渡
趟水过河。例如:河水不深,部队可以涉渡。
《漢語大詞典》:透渡
谓乘渡船过河。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船吼》:“甲戌岁, 越 中 荣邸 两舫舟忽有声如牛吼,移时方止。俗谓之船吟,不祥之徵也。未几,有透渡之祸。”
分類:渡船
《漢語大詞典》:五马渡(五馬渡)
地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西北。相传为 西晋 末 晋元帝 与 彭城 等五王南渡 长江 登岸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 幕府山 蜡檄星驰, 五马渡 楼船飞滚。”参见“ 五马渡江 ”。
《漢語大詞典》:五马渡江(五馬渡江)
指 西晋 末 司马氏 五王南渡 长江 ,于 建邺 (今 南京 )建立 东晋 王朝事。晋书·元帝纪:“ 太安 之际,童謡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是岁,王室沦覆,帝与 西阳 、 汝南 、 南顿 、 彭城 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帝指 东晋 元帝 司马睿 ,原为 琅邪王 。 宋 王安石 《答张奉议》诗:“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菴人。”亦作“ 五马浮江 ”。 唐 张说 《颍川夫人陈氏碑》:“五马浮江,侨人占乎 南海 。”
《漢語大詞典》:渡世
济世,救助世人。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五》:“此见圣贤都急於渡世,非 子贡 求而 孔子 待也。” 鲁迅 《准风月谈·扑空》:“而这 颜氏 的渡世法,竟打动了 施先生 的心了,还推荐于青年,算是‘道德修养’。”
《国语辞典》:渡头云(渡头云)  拼音:dù tóu yún
比喻到处漂泊无处归宿。宋。陆游〈木兰花。三年流落巴山道〉词:「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唐关上草。」
《漢語大詞典》:渡济(渡濟)
渡水;过河。 汉 焦赣 《易林·坎之大有》:“乘船渡济,载水逢火。”
分類:渡水
《韵府拾遗 问韵》:渡汶
淮南子貉渡汶则死
《國語辭典》:强渡(強渡)  拼音:qiáng dù
军事上指以火力掩护军队,并强行渡过敌人所防守的江河等的行动。如:「我方顺利强渡,占领敌军的据点。」
《國語辭典》:引渡  拼音:yǐn dù
一国将在其领域外犯罪或受科刑而现居于境内的人,应有关国家的请求,交由该国追诉或处罚。惟政治犯,在国际法上以不引渡为原则。
《骈字类编》:晨渡
续博物志老人晨渡朝歌水而怯纣曰老者髓不实故晨寒因斮胫以视髓
《国语辞典》:虎渡江  拼音:hǔ dù jiāng
汉宋均、刘昆为政有方,仁化大行,使境内恶虎皆渡江而去,不再害人。见《后汉书。卷四一。宋均传》、《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刘昆传》。后比喻地方官政绩卓著,没有灾祸、灾难。
《韵府拾遗 陌韵》:渡陌
李商隐流莺诗流莺漂簜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漢語大詞典》:南渡江
海南省最大河流。源出海南岛中部山区,在海口以东入琼州海峡。长311千米。流量丰富。上游建有松涛水库。
《骈字类编》:蛭渡
唐 韩愈 赠侯喜 暂动还休未可期,虾行蛭渡似皆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