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阶渐(階漸)
循序渐进的途径。 宋 朱熹 《学·总论为学之方》:“为学虽有阶渐,然合下立志,亦须略见义理大概规模。”
《國語辭典》:渐悟(漸悟)  拼音:jiàn wù
渐次證悟真理。与顿悟相对。
《分类字锦》:泽渐(泽渐)
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乃实慎终追旧笃诚款爱泽靡不渐恩无不逮
分类:功德
《漢語大詞典》:渐濡(漸濡)
浸染,熏染。 明 唐顺之 《福建乡试录后序》:“今天子又方懋德建中,以仁义礼乐鼓铸区宇,渐濡煦沫冒於海隅,是其人文之化欎於古而盛於今。”
分類:浸染熏染
《漢語大詞典》:渐靡(漸靡)
(1).浸润感化。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道施:“外物之动性,若神之不守也,积习渐靡,物之微者也。”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赞:“此非独王也,亦其俗薄,臣下渐靡使然。”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九:“渐读如渐渍之渐,靡与摩同。渐靡即渐摩。”参见“ 渐摩 ”。
(2).谓依水的流势。《晋书·刘颂传》:“譬由行舟,虽不横截迅流,然俄向所趣,渐靡而往,终得其济。”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十年:“然当渐靡而往,稍向所趋,然后得济也。” 胡三省 注:“济大川者,虽曰横絶大川,乱流而渡,然必因水势渐靡,而行舟向其所趋,以登陆之路,然后汔济。”
分類:浸润感化
《漢語大詞典》:渐摩(漸摩)
亦作“ 渐磨 ”。 浸润;教育感化。语本汉书·董仲舒传:“渐民以仁,摩民以谊。” 颜师古 注:“渐谓浸涧之,摩谓砥礪之也。” 宋 曾巩 《与王介甫第二书》:“故有渐磨陶冶之易,而无按致操切之难。”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其所以诱掖激励,渐磨成就之道,皆有节序。” 清 梅曾亮 《鲍母谢孺人家传》:“非惟慈心,盖渐摩之密致然云。” 严复 《救亡决论》:“而天下后世所以乐被其愚者,岂不以圣经贤传,无语非祥,八股法行,将以‘忠信廉耻’之説渐摩天下,使之胥出一途,而风俗亦将因之以厚乎?”
《漢語大詞典》:渐营(漸營)
徐进、萦绕。 明 徐渭 《又论玄门书》:“天地从混沌而既位,无心无为,一任日月之渐营,毫髮不爽。”
分類:萦绕
《漢語大詞典》:渐润(漸潤)
浸润。 晋 傅玄 《文皇统百揆》诗:“洪泽所渐润,砾石为珪璋。”
分類:浸润
《韵府拾遗 铣韵》:渐浅(渐浅)
皇甫松大隐赋泉出山而渐浅云入洞而愈深
《分类字锦》:渐磐(渐磐)
易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分类:鸿雁
《漢語大詞典》:微渐(微漸)
指事物的苗头或征兆。 宋 何去非 《西晋论》:“自 魏 而上,非无明智之主,足以察究微渐,为子孙万世之虑。”明史·周叙传:“广言路,谨微渐。”《天雨花》第三回:“凡事起于微渐,头一次若不振作,将来互相牵引,不可问矣。”
分類:苗头征兆
《國語辭典》:浸渐(浸漸)  拼音:jìn jiàn
逐渐、渐进。汉。王充《论衡。道虚》:「且夫物之生长,无卒成暴起,皆有浸渐。」
分類:逐渐渐变
《漢語大詞典》:渐涵(漸涵)
犹浸润。引申为渍染,感化。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二:“择其淳德谨厚者,而使之渐涵灌渍于德义而不知。” 清 唐孙华 《题吴门范氏秋夜课子读书图》诗:“善学在渐涵,善教无凌躐。”
《韵府拾遗 语韵》:渐举(渐举)
化书强弩可以渐引巨鼎可以渐举
《漢語大詞典》:渐耳(漸耳)
鬼神名。旧时迷信谓其能制伏鬼怪。通雅·鬼神引 唐 张读 宣室志:“ 裴渐 隐 伊上 , 李道士 曰:‘当今制鬼无如 渐耳 ,时朝士书聻於门。’”参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
《国语辞典》:北渐(北渐)  拼音:běi jiàn
中国禅宗自弘忍以后,分成南北两派。南派弟子贬称北派所传的修法是渐次开悟的法门,故称为「北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