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27,分12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清名
清閒
清闲
肃清
清高
扬清
清愁
清真
三清
清啸
清旷
清班
清标
清跸
清水
《國語辭典》:清名  拼音:qīng míng
1.清美的名声。宋。苏轼〈次韵王滁州见寄〉诗:「笑捐浮利一鸡肋,多取清名几熊掌。」《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你们伏侍太老爷,凡事不可坏了太老爷清名,也要各人保著自己的身家性命。」
2.享有清美名声的人。《南史。卷三十。何尚之传》:「独立不群,所交者必当世清名。」
《韵府拾遗 删韵》:清閒(清閒)
汉书萧望之传愿赐清閒之晏口陈灾异之意
《國語辭典》:清闲(清閑)  拼音:qīng xián
清静悠闲。《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咱待把三五百贯钱与他开个解库,撰些清闲饭吃,怎不快活?」《三国演义》第八十回:「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则陛下安享清闲之福。」也作「清閒」。
《國語辭典》:清閒  拼音:qīng xián
清静閒适。《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那里要甚么桃源,只如老爹这样清閒自在,住在这样城市山林的所在,就是现在的活神仙了。」《文明小史》第一回:「所以,到这里做官的人,倒也镇日清閒,逍遥自在。」也作「清闲」。
《韻府拾遺 删韻》:清閒(淸閒)
漢書蕭望之傳願賜淸閒之晏口陳災異之意
《國語辭典》:肃清(肅清)  拼音:sù qīng
1.削平乱事,整饬纲纪。《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二州肃清,四邦咸举。」《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岑晊传》:「褒善纠违,肃清朝府。」
2.冷静寂寞。《文选。嵇康。琴赋》:「冬夜肃清,朗月垂光。」
《國語辭典》:清高  拼音:qīng gāo
清雅高洁。汉。王充《论衡。定贤》:「鸿卓之义,发于颠沛之朝;清高之行,显于衰乱之世。」唐。杜甫 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漢語大詞典》:扬清(揚清)
谓称扬美德。 唐 司空图 《成均讽》:“变唯尚质,贵在扬清;动以敷愉,绰之仁义。”参见“ 扬清激浊 ”。
《國語辭典》:扬清激浊(揚清激濁)  拼音:yáng qīng jī zhuó
冲去污泥,使清水浮上来。语出周。尸佼《尸子。卷上》:「扬清激浊,荡去滓秽。」后用以比喻除恶扬善。《晋书。卷三。武帝纪》:「扬清激浊,举善弹违。」《旧唐书。卷七四。马周传》:「为政之基,在于扬清激浊。」也作「激浊扬清」、「扬清抑浊」。
《漢語大詞典》:清愁
凄凉的愁闷情绪。 宋 陆游 《枕上作》诗:“犹有少年风味在, 吴 笺著句写清愁。” 清 龚自珍 《湘月·壬申夏》词:“纔见一抹斜阳,半隄香草,顿惹清愁起。” 戴望舒 《烦忧》诗:“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國語辭典》:清真  拼音:qīng zhēn
1.纯洁天真。唐。李白 王右军诗:「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2.俭朴纯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3.回教徒顺教时,须念颂清真言三句,因而称其教为「清真教」,寺庙为「清真寺」。
《國語辭典》:三清  拼音:sān qīng
1.道教指至尊的仙圣所居的三天,为玉清、太清、上清三清仙境。后道教宫观崇奉三清之殿。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如严三清居,不使恣搜索。」也称为「三天」。
2.道教仙谱至高的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神君。《红楼梦》第一四回:「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
《國語辭典》:三酒  拼音:sān jiǔ
事酒、昔酒、清酒。《周礼。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汉。郑玄。注:「事酒、有事而饮也;昔酒、无事而饮也;清酒、祭祀之酒。」
分類:和清清酒
《漢語大詞典》:清啸(清嘯)
清越悠长的啸鸣或鸣叫。晋书·刘琨传:“ 琨 乃乘月登楼清啸。” 唐 李山甫 《兵后寻边》诗之二:“日暮却登寒垒望,饱鴟清啸伏尸堆。” 宋 陆游 《午睡起消摇园中因登山麓薄暮乃归》诗:“踟躇遂忘归,清啸送日落。” 清 钱谦益 《许夫人啸雪庵》诗序:“ 苏门山 头,岭闻清啸。”
《漢語大詞典》:清旷(清曠)
(1).清朗开阔。后汉书·仲长统传:“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唐 权德舆 《晚渡扬子江却寄江南亲故》诗:“胸中千万虑,对此一清旷。” 清 蒋士铨 《第二碑·题坊》:“表幽贞,留私葬,扫除芜秽还清旷。” 冰心 《南归》:“草树葱笼,地方清旷,同公园一般。”
(2).清明旷达。 南朝 梁 沈约 《报博士刘杳书》:“犹復少存閒远,徵怀清旷。” 宋 林逋 《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耳目清旷,不设机关以待人,心安閒而体舒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 芜湖 令 陈岸亭 湛深禪理,诗故清旷。”
《漢語大詞典》:清班
清贵的官班。多指文学侍从一类臣子。 唐 白居易 《初授拾遗献书》:“岂意圣慈,擢居近职……未申微功,又擢清班。” 宋 陆游 《贺皇太后笺》:“幸逢熙运,获缀清班。” 清 龚自珍 《暮春》之四:“禪心闢初地,小幸集清班。遂进羣藩宴,兼怡圣母颜。”
《國語辭典》:清标(清標)  拼音:qīng biāo
1.清峻脱俗。唐。柳宗元〈为李京兆祭杨凝郎中文〉:「惟灵清标霜洁,馨德兰薰。」《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也有爱清标的,闻得他写作俱高,求诗求字的,日不离门。」
2.皎洁的月光。宋。范成大〈次诸葛伯山赡军赠别韵〉:「清标照人寒,玉笋森积雪。」
《國語辭典》:清跸(清蹕)  拼音:qīng bì
旧时天子出行,清洁道路,使人民避开。《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帝晖膺顺动,清跸巡广廛。」《周书。卷四十五。儒林传。序》:「帝于是服衮冕,乘碧辂,陈文物,备礼容,清跸而临太学。」
《國語辭典》:清水  拼音:qīng shuǐ
1.清澈而不含杂质的水。《汉书。卷五二。窦田灌韩传。韩安国》:「夫草木遭霜者不可以风过,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通方之士,不可以文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原来那瓶子里,全是一瓶一瓶的清水。」
2.口水。《水浒传》第四回:「俺早知道有这个去处,不夺他那桶酒吃,也自下来买些吃。这几日熬得清水流,且过去看有甚东西买些吃?」
3.物品品质纯正。《水浒传》第二四回:「便去市上䌷绢铺里,买了绫䌷绢段,并十两清水好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