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团糟(一團糟)  拼音:yī tuán zāo
形容事情混乱,不可收拾。《文明小史》第五三回:「饶鸿生是吓怕的了,慌得一团糟。」
分類:异常混乱
《國語辭典》:一哄而散  拼音:yī hōng ér sàn
大夥儿吵吵闹闹一下子后各自散去。《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文明小史》第二○回:「不提防堂倌一声呼喊,说是打烊,只见吃茶的人,男男女女,一哄而散。」也作「一鬨而散」。
《漢語大詞典》:心慌撩乱(心慌撩亂)
心里慌张忙乱,心绪混乱。《水浒传》第六九回:“却才上胡梯,踏了个空,争些儿跌了一交,因此心慌撩乱。”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孺人出於不意,心慌撩乱,没个是处。”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他正心慌撩乱地寻思着过去和目下的事。”
《国语辞典》:乱成一团(乱成一团)  拼音:luàn chéng yī tuán
形容极为混乱。如:「老师进入教室,看到学生乱成一团。」
分类:混乱
《国语辞典》:乱乱腾腾(乱乱腾腾)  拼音:luàn luàn téng téng
混乱骚动的样子。如:「再这么乱乱腾腾的,谈判终必归于破裂!」
分类:混乱骚动
《国语辞典》:狐裘龙茸(狐裘龙茸)  拼音:hú qiú lóng róng
比喻国政混乱。《左传。僖公五年》:「狐裘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也作「狐裘蒙戎」、「狐裘蒙茸」。
分类:国政混乱
《国语辞典》:精神错乱(精神错乱)  拼音:jīng shén cuò luàn
精神极度混乱的状态,如注意力无法保持、意识不清和认知状态的异常混乱。常合并出现错觉、妄想与幻觉。
《国语辞典》:理不忘乱(理不忘乱)  拼音:lǐ bù wàng luàn
国家处于盛平安定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不安的时候。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慎终》:「然安不忘危,理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宋。王禹偁〈进端拱箴表〉:「然而安不忘危,理不忘乱,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古圣贤之深旨也。」
《国语辞典》:混造黑白  拼音:hùn zào hēi bái
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颠倒是非、制造混乱。《野叟曝言》第四回:「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倘有混造黑白之人,那时妹子求死不得。」也作「混淆黑白」。
《国语辞典》:昏盆打酱(昏盆打酱)  拼音:hūn pén dǎ jiàng
形容吵闹打斗,嘈杂混乱。《醒世姻缘传》第九一回:「无明无夜,昏盆打酱,打骂不休。」
《国语辞典》:晦盲否塞  拼音:huì máng pǐ sè
国政混乱,下情不能上达。宋。朱熹〈大学章句序〉:「晦盲否塞,反覆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
《国语辞典》:世乱识忠臣(世乱识忠臣)  拼音:shì luàn shì zhōng chén
时局混乱的时候,方能辨出忠贞的臣子。《新唐书。卷一四○。崔圆传》:「帝次河池,圆疏具陈『蜀土腴谷羡,储供易办。』帝省书泣下曰:『世乱识忠臣。』」
《国语辞典》:屋无主,扫帚颠倒竖(屋无主,扫帚颠倒竖)  拼音:wū wú zhǔ,sào zhǒu diān dǎo shù
比喻一个家没有人做主管事,什么事情都混乱无章,不成体统。《孽海花》第一四回:「也做了绿豆官儿了,怎样还不摆出点儿主子架子,倒弄得屋无主,扫帚颠倒竖呀!」
《国语辞典》:先后倒置(先后倒置)  拼音:xiān hòu dào zhì
次序混乱,把后面的放到前面,前面的放到后面。指人做事轻重不分,步骤错误。如:「做事要分轻重缓急,不可先后倒置。」
《国语辞典》:政令不一  拼音:zhèng lìng bù yī
政府所发布的命令不统一,形容政务混乱。《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晋书。卷七○。应詹传》:「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望,并谋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