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秘义(祕義)
深奥的意义。 南朝 梁 沈约 《齐太尉文宪王公墓志铭》:“祕义烟涵,瓌词雨散。” 唐 柳宗元 《送濬上人归淮南觐省序》:“上人穷讨祕义,发明上乘。”
分類:深奥意义
《漢語大詞典》:泰玄
(1).深奥玄妙的道理。指古代道家之道。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四:“目送归鸿,手挥五絃,俯仰自得,游心泰玄。” 李善 注:“泰玄,谓道也。”泰,一本作“ 太 ”。
(2).即泰元。 宋 刘克庄 《转调二郎神》词:“把一身本末,緑章奏过,泰玄都省。”参见“ 泰元 ”。
《國語辭典》:泰元  拼音:tài yuán
天。《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惟泰元尊,媪神蕃釐,经纬天地,作成四时。」
分類:
《漢語大詞典》:冲隐(沖隱)
谓高深奥秘。 南朝 梁 陶弘景 《发真隐诀序》:“况玄妙之秘途,絶领之奇篇,而可不探括冲隐,穷思寂昧者乎?”
《漢語大詞典》:赜隐(賾隱)
深奥幽隐。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若乃下帷高枕,游神九典,精义賾隐,味道居静。” 清 孙致弥 《〈坚瓠集〉总序》:“余伏而读之,恍乎见所未见,又别有意致可风,不独以賾隐见奇也。”
分類:深奥幽隐
《漢語大詞典》:闳奥(閎奥)
博大深奥。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雅》《颂》閎奥淳深,庄严典则。”
分類:博大深奥
《漢語大詞典》:深晦
深奥隐晦,不易理解。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汪遵》:“﹝ 汪遵 ﹞善为絶句诗,而深晦縝密。”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夫辞短意多,或失之深晦;意少辞长,或失之敷衍。”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 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
《漢語大詞典》:险奥(險奥)
(1).深险之区。南齐书·州郡志上:“ 芜湖 , 浦水 南入,亦为险奥。”
(2).奇特深奥。
《國語辭典》:美妙  拼音:měi miào
美好巧妙。《元史。卷二○二。释老传。八思巴传》:「有曰朵儿只列朵四,华言美妙金刚回遮施食也。」
《漢語大詞典》:遗蕴(遺藴)
(1).谓遗漏而未被阐发的深奥涵义。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以古人姓名藏句中,盖以文为戏……则 德舆 ( 权德舆 )已尝为此体,不知古人文章之变,殆无遗藴。” 明 归有光 《答顾伯刚书》:“来教推顺应之説,而以禪授放伐言之,可谓发明无遗藴矣。”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读性理书:“性理书,歷 周 、 程 、 张 、 朱 诸大儒,已透闢无遗藴。”
(2).指前人遗下的识见、道理等。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朱陆:“不知即是前人之遗藴者,识不足也。”
(3).犹言遗漏隐匿。 清 王韬 《拟请建蒋芗泉中丞专祠议》:“邇来设关徵税者,几於榷尽錙銖,搜无遗藴。”
《漢語大詞典》:玄识(玄識)
深奥微妙的见识。 晋 左思 《魏都赋》:“先生玄识,深颂靡测。” 宋 晁载之 《续谈助》卷四:“ 晋简文 云:‘ 汉 世人物,当推 子房 为标的……玄识远情,超然独迈。’”
《漢語大詞典》:深赜(深賾)
深奥精微。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一章:“夫我界既如此其博大而深賾也。他界復如此其灿烂而蓬勃也。”
《漢語大詞典》:秘纪(秘紀)
深奥的典籍。 唐 谢偃 《正名论》:“先生方该秘纪於千载,释凝滞於万古。”一本作“祕纪”。
分類:深奥典籍
《漢語大詞典》:简奥(簡奥)
简古深奥。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古文简奥,学者当於圣人分上体贴,方见得 舜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绎之精严简奥,渊乎 左氏 之法矣。”
分類:简古深奥
《漢語大詞典》:微约(微約)
深奥简约。管子·宙合:“渊泉而不尽,微约而流施,是以德之流润泽均加于万物。” 明 何景明 《汉纪序》:“歷代史家悉宗其体,然不能微约其辞,或寡要实而义无指归。”
分類:深奥简约
《漢語大詞典》:隩隅
(1).室的西南角。借指内室。 汉 刘向 新序·刺奢:“君衣狐裘,坐熊席,隩隅有灶,是以不寒。”
(2).引申为学问精绝深奥之处。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蹈其閫閾,若近 闕里 之堂;入其隩隅,谓登 龙门 之阪。”参见“ 登堂入室 ”。
《國語辭典》:登堂入室  拼音:dēng táng rù shì
1.比喻学问或技艺循序渐进,达到高深的境界。参见「升堂入室」条。宋。吴坰《五总志》:「如徐师川、余荀龙、洪玉父昆弟、欧阳元老,皆黄门登堂入室者,实自足以名家。」
2.未经许可自行进入他人内室。如:「他竟然擅自登堂入室,简直目中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