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两淮(兩淮)  拼音:liǎng huái
地理上对中国淮南与淮北的合称,即河南省淮河以南及淮河以北地区。
《國語辭典》:镇抚(鎮撫)  拼音:zhèn fǔ
使安定并抚恤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国君是以镇抚其民。诗曰:『人之云亡,心之忧矣。』」《三国演义》第六五回:「四十一州地面,分兵镇抚,并皆平定。」
《漢語大詞典》:斗粟
(1).一斗之粟。指少量的粮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宋史·食货志上二:“尺縑斗粟,未闻有所增益。” 明 张居正 《答广中督抚书》:“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
(2).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 汉文帝 刘恒 之弟 淮南厉王 刘长 谋反失败,被押解去 蜀郡 严道县 ,在路上绝食而死,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晋书·王沈等传论:“‘斗粟’兴謡,‘踰里’成咏。”新唐书·吴兢传:“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诛,一子以罪謫去,惟 相王 朝夕左右。‘斗粟’之刺,《苍蝇》之诗,不可不察。” 元 戴表元 《喜友堂赋》:“ 周公 管 蔡 ,不免相兵。兄弟之间,圣贤所难。下至 汉文 , 淮南 斗粟。 魏 邸急语, 唐 宫飞鏃。贵极万乘,富兼九州。岂曰无家,兄弟为讐。”参见“ 尺布斗粟 ”。
《國語辭典》:尺布斗粟  拼音:chǐ bù dǒu sù
一尺布,一斗粟。比喻数量极少。语本《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用以比喻兄弟不睦。《隋书。卷四五。文四子传。秦孝王俊传。史臣曰》:「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也作「斗粟尺布」。
《國語辭典》:八公山  拼音:bā gōng shān
山名:(1)在安徽省和县北。相传有八仙人在此下棋饮酒,故称为「八公山」。(2)在安徽省凤阳县东南肥水之北。世传淮南王刘安尝于此遇八公。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肥水注》。相传前秦苻坚于淝水之战时,登寿阳城望此山草木皆以为晋兵,乃大败。也称为「北山」。(3)在安徽省巢县西北。也称为「紫金山」。
《国语辞典》:淮枳  拼音:huái zhǐ
淮南的橘树迁移至淮北栽种后,变成枳树。语本《周礼。冬官考工记》:「橘踰淮而北为枳。」后比喻因迁地而受影响的事物。
《漢語大詞典》:洛涧(洛澗)
古水名。又名 洛水 。即今 安徽省 淮南市 东 淮河 支流 洛河 。 晋 太元 八年(公元383年) 东晋 刘牢之 大破 前秦 苻坚 军于此。晋书·刘牢之传:“ 坚 将 梁成 又以二万人屯 洛涧 , 玄 遣 牢之 以精卒五千距之。”
《漢語大詞典》:白甲军(白甲軍)
五代 时 淮南 农民起义军。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将帅﹞视民如莫芥,民皆失望,相聚山泽,立堡壁自固,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谓之白甲军。” 宋 陆游 《南唐书·后主纪》:“民间又有自相率拒敌,以纸为甲、农器为兵者,号白甲军。”
《漢語大詞典》:二禬子
亦作“ 二会子 ”。 宗教名。旧时流行于 淮南 地区。 宋 陆游 《条对状》:“惟是妖幻邪人,平时誑惑良民,结连素定,待时而发,则其为害,未易可测。伏缘此色人处处皆有, 淮南 谓之二禬子,两 浙 谓之牟尼教, 江东 谓之四果。”《宣和遗事》前集:“天子见了道:‘这和尚必是南方二会子左道术,使此妖法諕朕。’”
《漢語大詞典》:阜陵恩
汉高祖 少子 淮南厉王 刘长 , 孝文 时骄蹇,数不奉法,以宿怨椎杀 辟阳侯 审食其 ,诣阙谢罪, 文帝 宽赦不治。 长 死后,帝仍封其子 刘安 为 阜陵侯 。事见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后遂以“阜陵恩”为君王赦父之恩。 南朝 梁 萧圆正 《狱中连句》:“愿赦 淮南 罪,思报 阜陵 恩。”
分類:少子淮南
《国语辞典》:时移世变(时移世变)  拼音:shí yí shì biàn
时日变迁,世事随之改变。唐。白居易〈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赵郡李公家庙碑铭。序〉:「朝当晏驾,时移世变,遂出掾高要,佐浔阳。」也作「时移世易」。
《漢語大詞典》:阜淮铁路
从安徽阜阳到淮南。长125千米。1982年建成。与淮南等铁路连成华东铁路南北第二通道。
《國語辭典》:蚌埠市  拼音:bàng fù shì
城市名。在安徽省,北滨淮河,有津浦铁路经过,为军事上商业上的交通要地。
《漢語大詞典》:三淮南
汉 淮南厉王 刘长 子 安 、 勃 、 赐 三人共王 淮南 故地,故有“三淮南”之称。《汉书·邹阳传》:“彊 赵 责於 河间 ,六 齐 望於 惠后 , 城阳 顾於 卢博 ,三 淮南 之心思坟墓。” 颜师古 注:“ 张晏 曰:‘ 淮南厉王 三子为三王,念其父见迁杀,思墓,欲报怨也。’三子为王,谓 淮南 、 衡山 、 济北 也。” 汉 枚乘 《重谏吴王书》:“夫三 淮南 之计,不负其约。”
分類:淮南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