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鱼兜(魚兜)
亦作“ 鱼兜子 ”。 方言。用鱼肉加鸡蛋、淀粉等做成的丸子。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食店:“更有南食店:鱼兜子、桐皮熟膾麵、煎鱼饭。”
《漢語大詞典》:鱼圆(魚圓)
用鱼肉加鸡蛋、淀粉等做成的丸子。 徐珂 《清稗类钞·饮食·鱼圆》:“鱼圆,以白鱼、青鱼之活者,破半,钉於板,刮肉,斩使极碎,和以豆粉、猪油,搅之,微加盐水,不用酱油,加葱、薑汁作团。” 胡祖德 《沪谚外编·小热昏调》:“鱼圆肉圆,羊肉鲜鸡。”
《國語辭典》:竹芋  拼音:zhú yù
植物名。竹芋科竹芋属,常绿多年生草本。原产热带南美。茎多分歧,高四十至一百公分。叶互生,长卵形而尖,有长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冠筒状,白色。坚果扁锥形。地下茎肉质、白色,纺锤形块状,称为「竹芋」,加工制成竹芋粉,含丰富淀粉,可供食用,具清凉滋养、帮助消化之效。
《国语辞典》:阿茨海默症  拼音:ā cí hǎi mò zhèng
Alzheimer disease
为老年失智症的一种,起因于基因(包括β-淀粉样蛋白前驱蛋白等)表现异常,所引发的海马体、前额叶等脑区的老化斑块异常堆叠及脑回萎缩,造成认知功能逐渐退化。为德国神经病理学家阿茨海默(Alois Alzheimer)首先提出,其病徵包括记忆逐渐衰退、情绪不稳定、时空定向感缺损、社交语言沟通障碍等症状。俗称为「老年痴呆症」。
《国语辞典》:淀粉类作物(淀粉类作物)  拼音:diàn fěn lèi zuò wù
含丰富淀粉的农作物。如甘藷、木藷、马铃薯等。
《国语辞典》:胰淀粉酶(胰淀粉酶)  拼音:yí diàn fěn méi
胰液中所含的一种消化酶。能将淀粉转为麦芽糖。
《国语辞典》:糖化  拼音:táng huà
1.使淀粉分解为单糖的化学变化。
2.将糖类分子(如果糖或葡萄糖)加于蛋白质或脂质分子上的过程。
《国语辞典》:上浆(上浆)  拼音:shàng jiāng
将纱、布、衣服等,浸在用淀粉等加水制成的黏性液体中,称为「上浆」。上浆后晒乾的衣物较为挺直、熨贴。
《国语辞典》:椪饼(椪饼)  拼音:pèng bǐng
一种淀粉类油煎的薄饼。「椪」在闽南语是膨胀的意思。如:「番薯椪饼」、「椪饼曾是早年妇女坐月子时吃的饼食,现在则成为台南的特色点心。」
《国语辞典》:西谷米  拼音:xī gǔ mǐ
一种淀粉质食品。为马来语Sagu的音译。其制法是将西谷椰子树干内白色液状的碳水化合物取出,加工制成淀粉小粒,为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主要食物。通常多用以制成糕饼、布丁或羹汤。也译作「西米」、「西米粉」、「西谷」、「西谷米」、「西国米」、「沙谷米」。
《国语辞典》:洋芋片  拼音:yáng yù piàn
将马铃薯切成薄片,泡水去除表面淀粉后,油炸做成的食品。
《國語辭典》:糊剂(糊劑)  拼音:hú jì
一种外用的软膏状制剂。可分为二类:一类为由水和胶浆制成,如水和果胶即为一例;第二类则为脂肪质糊剂,如氧化锌糊,具有保护患处、吸收分泌物等作用。
《国语辞典》:糊精  拼音:hú jīng
一种葡萄糖聚合物。系淀粉经淀粉酶水解所得的中间产物。白色或黄色粉末,其水溶液具黏著性,当作糊剂,亦可当稀释剂,广泛用于食品及药品工业。
《漢語大詞典》:桄面(桄麪)
从桄榔树中提取的淀粉。
《漢語大詞典》:大西米
食品名。由淀粉制成,球形,大小如黄豆,白色,煮熟后色晶莹,多用于制作甜的羹汤等。也可干爆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