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恬养(恬養)
谓以恬静涵养性情。语本庄子·缮性:“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 郭象 注:“恬静而后知不荡,知不荡而性不失也。” 唐 元稹 有《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因成十八韵见寄〉,乐天前篇到时,适会予亦宴 镜湖 南亭 ,因述目前所睹以成酬答,末章亦示暇诚则势使之然,亦欲粗为恬养之赠耳》诗。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序》:“余大父司徒公,虽贵仕而喜廉退恬养。”
《漢語大詞典》:修性
养性,涵养性情。 汉 扬雄 《法言·学行》:“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
《漢語大詞典》:养源(養源)
亦作“ 养原 ”。 保养本源,涵养本性。荀子·君道:“械数者,治之流也,非治之原也。君子者,治之原也。官人守数,君子养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宋 苏辙 《示儿》诗:“志在要须命,身闲且养源。”
《國語辭典》:素养(素養)  拼音:sù yǎng
平日的修养。《后汉书。卷七四下。刘表传》:「越有所素养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众来。」
《漢語大詞典》:养情(養情)
涵养性情。荀子·礼论:“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杨倞 注:“无礼义文理,则纵情性不知所归也。”
《漢語大詞典》:养空(養空)
涵养空灵的心性。 汉 贾谊 《鵩鸟赋》:“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汉书·贾谊传引此文,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道家养空虚,若浮舟也。” 唐 王维 《赠焦道士》诗:“天老能行气,吾师不养空。”
《漢語大詞典》:允德
修德,涵养德性。逸周书·常训:“允德以慎,慎微以始而敬终,乃不困。”《孔子家语·弟子行》:“孝恭慈行,允德图义。”
《漢語大詞典》:养己(養己)
(1).谓涵养自己的身心。《参同契》卷上:“内以养己,安静虚无。” 元 张宇 《感怀》诗:“文字售人真滞货,廉平养己似閒官。”
(2).养活自己。庄子·人间世:“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 隋 王通 中说·事君:“古之从仕者养人,今之从仕者养己。”
《漢語大詞典》:治气(治氣)
(1).涵养精气。荀子·修身:“以治气养生,则身后 彭祖 。”《韩诗外传》卷一:“君子有辩善之度,以治气养性则身后 彭祖 。”
(2).修养气质。史记·五帝本纪:“﹝ 顓頊 ﹞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
(3).谓掌握军队士气。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鋭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4).犹呕气,生气。 知侠 《铺草》:“同志不会跟我这板老头治气,同志的心胸能像咱这庄稼人那样狭隘么?”《新华月报》1953年第9期:“人家不听,就好像跟我治气似的。”
《漢語大詞典》:养粹(養粹)
涵养精粹。晋书·隐逸传赞:“养粹巖阿,销声林曲。”
《漢語大詞典》:养智(養智)
亦作“ 养知 ”。 培养智慧;涵养心智。庄子·缮性:“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宗居士书》:“昔之所谓道者,于形为无形,于事为无事,恬漠冲粹,养智怡神。” 唐 无名氏 《谦赋》:“退藏好闭,养知於恬。” 宋 欧阳修 《修城祈晴祭五龙文》:“宜安尔居,静以养智。”
《國語辭典》:内涵(內涵)  拼音:nèi hán
1.人的内在涵养。如:「他学问渊博,是个有内涵的人。」
2.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如:「这篇文章文字虽短,内涵却十分丰富。」
《漢語大詞典》:养魄(養魄)
(1).谓滋养元气。云笈七籤卷七四:“方药云腴之味,香甘异美,强骨补精,镇生五藏,守气凝液,长魂养魄,真上药也。”
(2).谓涵养月光。 明 谢杰 《海月赋》:“沧屿养魄,沃焦抱珥。”
《漢語大詞典》:函养(函養)
(1).犹覆育。庇护养育。《史记·五帝本纪》“其仁如天” 唐 司马贞 索隐:“如天之函养也。”新唐书·陆贽传:“自 安 史 之乱,朝廷因循函养,而诸方自擅壤地,未尝会朝。” 宋 苏轼 《八月二十八日入内高班蔡克明传宣取批答宰臣以下贺生获鬼章表·太皇太后》:“国家偃兵息民,函养中外。” 宋 陆游 《泰州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 乾道 、 淳熙 已来,中外无事,函养滋息,且以国力兴葺之。”
(2).涵养,能控制情绪的修养功夫。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印书小事,而 郑君 乃作如此风度,似少函养。”
《漢語大詞典》:颐然(頤然)
有涵养貌。大戴礼记·四代:“羣然、戚然、颐然、睪然。”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清顺》:“冷斋夜话云:‘ 西湖 僧 清顺 ,颐然清苦,多佳句,尝赋《十竹诗》。’”
分類: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