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消 → 销消”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间接税(间接税)  拼音:jiàn jiē shuì
纳税人可经由经济行为,将其所缴的税转嫁给消费者的税种。我国的关税、货物税、营业税、印花税、證券交易税、使用牌照税、娱乐税及商港建设费等均属之。
《国语辞典》:零售价(零售价)  拼音:líng shòu jià
货品以消费者为对象所订定之单位卖出的价格。如:「这项商品虽已更新包装,增加容量,但仍维持原有的零售价。」
《国语辞典》:零售商  拼音:líng shòu shāng
将货品零星出售给消费者的商人。
《国语辞典》:零售业(零售业)  拼音:líng shòu yè
专门经营将商品卖给消费者的行业。如百货公司是一种零售业。
《国语辞典》:消基会(消基会)  拼音:xiāo jī huì
消费者文教基金会的缩称。为一公益性的财团法人组织。创立于民国六十九年十一月一日,以保护消费者权益,提供消费者资讯为宗旨。
《国语辞典》:消保法  拼音:xiāo bǎo fǎ
消费者保护法的缩称。参见「消费者保护法」条。
《国语辞典》:商标法(商标法)  拼音:shāng biāo fǎ
为保障商标专用权及消费者利益,以促进工商企业正常发展,而特别制定的法规。
《国语辞典》:食物网(食物网)  拼音:shí wù wǎng
在食物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所包含的种类非常多,故其所形成的食物关系并非直线状,而是各种生物互相吞食的复杂分枝网状,称为「食物网」。
《漢語大詞典》:购买动机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欲望和出发点。由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产生。主要有求实动机(讲究实用)、求新动机(注重新颖)、求美动机(追求美观)、求廉动机(要求价格低廉)、求名动机(追求名牌)等。
《漢語大詞典》:保护价格
为保护生产者或消费者的利益,由国家制定一定限额(上限或下限)并确保其实现的价格。例如,为保护农民利益,对农产品规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格,以补偿生产成本并有一定收益;对某些在边远地区销售的工业品(如食盐)规定最高限价,以保护边远地区消费者的利益。
《國語辭典》:配购(配購)  拼音:pèi gòu
按照一定的数量、价格购买货物。如:「极权国家往往采行配购的经济制度。」《清史稿。卷一四○。兵志一一》:「每日约能造枪弹三千颗,并向洋商酌配购机件,俾一机能造数器,以期价省而用宏。」
《國語辭典》:适销(適銷)  拼音:shì xiāo
大陆地区指产品适合市场的需求。如:「产品设计要考虑市场适销,才能获利。」
《國語辭典》:零售  拼音:líng shòu
将货品零星出售。如:「零售价格」、「零售店」。也作「零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