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消 → 销消”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小道消息  拼音:xiǎo dào xiāo xí
非由正当途径得来的消息。如:「这件事的小道消息特别多,要小心分辨真假!」
《国语辞典》:风缝儿(风缝儿)  拼音:fēng fèng ér
消息。《金瓶梅》第八○回:「我只叫来爵儿密密打听,但有嫁人的风缝儿,凭我甜言美语,打动春心,你却用几百两银子,娶到家中,尽你受用便了。」
分类:消息
《国语辞典》:脚线(脚线)  拼音:jiǎo xiàn
消息。《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囚妇因与囚子递了脚线,不曾闩上外门。」
分类:消息
《國語辭典》:耳消耳息  拼音:ěr xiāo ěr xí
耳边所听到的消息。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我耳消耳息,打听的深州饶阳县,有个小厮,唤做甚么吃刘千。」
分類:听闻消息
《漢語大詞典》:耗问(耗問)
消息;音信。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四:“乃有﹝兄弟﹞不相往来,不通耗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 凤阳 一士人,负笈远游,谓其妻曰:‘半年当归。’十餘月,竟无耗问。”
分類:消息音信
《國語辭典》:马路新闻(馬路新聞)  拼音:mǎ lù xīn wén
无法證实来源的消息。如:「在未经求證以前,记者不可以冒冒然的将马路新闻刊上报纸。」
《國語辭典》:春光  拼音:chūn guāng
1.春天的景色。南朝梁。沈约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诗五首之三:「春光发陇首,秋风生桂枝。」《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少卿,春光已见几分,不知十里江梅,如何光景。」
2.男女情爱的情景。如:「泄露春光」。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九出:「(内侍)启万岁爷,杨娘娘到了。(生作呆科)呀,这春光漏泄,怎地开交?」
3.指身体,或美好的体态。如:「春光外泄」。
4.指岁数。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三出:「绣幕奇葩,春光正当十八。」
《國語辭典》:丁宁(丁寧)  拼音:dīng níng
嘱咐。《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三国演义》第九六回:「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也作「叮咛」。
《國語辭典》:风色(風色)  拼音:fēng sè
1.风。《西游记》第八四回:「母亲,我家有个黑处,又无风色,甚好!甚好!」
2.天气。唐。卢照邻 至陈仓晓晴望京邑诗:「今朝好风色,延瞰极天庄。」
3.景色、风光。南朝梁。何逊〈暮秋答朱记室〉诗:「寒潭见底清,风色极天净。」
4.人的面色。《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忠存轨迹,义形风色。」
5.风声、消息。《喻世明言。卷一九。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杨知县听得这风色慌了,躲在舱里说道:『奶奶,如何是好?』」
6.情势的变化。《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权见风色不利,收军还东吴。」《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他后来看看风色不好,就携眷出都,靠著那条陈的的虚名,倒也一路并无阻碍。」
《國語辭典》:花信  拼音:huā xìn
1.花卉开放的消息。宋。欧阳修 玉楼春。东风本是开花信词:「东风本是开花信,及至花时风更紧。」
2.女子二十四岁的年龄。
《漢語大詞典》:二十四番花信风(二十四番花信風)
即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一候,计二十四候,每侯应以一种花的信风。每气三番。小寒:梅花、山茶、水仙;大寒:瑞香、兰花、山矾;立春:迎春、樱桃、望春;雨水:菜花、杏花、李花;惊蛰:桃花、棣棠、蔷薇;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清明:桐花、麦花、柳花;谷雨:牡丹、酴釄、楝花。参阅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花信风、 宋 王逵 蠡海集·气候类。一说,每月有两番花的信风,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见 明 杨慎 《二十四番花信风》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
《國語辭典》:闻风(聞風)  拼音:wén fēng
听到风声或消息。如:「百货公司的赠奖活动才一展开,即有大批的会员闻风前来。」
《漢語大詞典》:闻声(聞聲)
(1).听到声音。 前蜀 毛文锡 《喜迁莺》词:“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 李木庵 《制宪》诗:“总纂加工宜努力,梦中删稿尚闻声。”
(2).听到消息。 柯岩 《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儿子的朋友闻声也都抢着来传阅。”
声名。南史·任昉传:“ 褚彦回 尝谓 遥 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立枷:“当时人心大快, 佐 以此得縉绅闻声。”
《國語辭典》:影响(影響)  拼音:yǐng xiǎng
1.如影之随形,响之随声。即一方发生一种动作而引起他方发生变化或行动的作用。《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吴衙内身虽坐于席间,心却挂在舱后。不住偷眼瞧。见屏门紧闭,毫无影响。」《文明小史》第五五回:「一连两三个电报,毫无影响,这才慌了。」
2.踪迹、消息。《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一连乱了三日,没些影响,县尉没做道理处。」《红楼梦》第六二回:「只当他外头自便就来,谁知越等越没了影响,使人各处去找,那里找得著。」
3.根据、道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看官,你道小子说到此际,随你愚人也该醒悟这件事没影响,做不得的。」
4.空虚不实的事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那胡阿虎身为家奴,拿著影响之事,背恩卖主,情实可恨!合当重刑责罚。」
5.隐约的印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昨日到郁家之事,犹如梦里,多不十分记得。只依稀影响,认做已约定杨二郎日子过了。」
《國語辭典》:音尘(音塵)  拼音:yīn chén
1.称人的声音和踪影。《文选。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2.音讯、消息。《文选。谢灵运。邻里相送方山诗》:「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國語辭典》:动息(動息)  拼音:dòng xí
1.进退。指出仕与退隐。南朝齐。谢朓〈观朝雨诗〉:「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唐。王维〈戏赠张五諲〉诗三首之三:「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
2.活动与休息。《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自此雌每守徐,动息不相离。」晋。陶渊明〈杂诗〉二首之二:「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3.动静。指情况、消息。《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思温的孩儿赵延照在晋做祁州刺史,思温知契丹动息,背地令人与延照言契丹终变,乞以幽州内附。」《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原来郑庄公身虽在国,留人于王都,打听朝中之事,动息传报。今日平王欲分政于虢公,如何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