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消 → 销消”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报马(報馬)  拼音:bào mǎ
骑马传递消息的人,后也用以谑称密告者、通风报信者。《水浒传》第五五回:「却说梁山泊远探报马,径到大寨,报知此事。」《荡寇志》第二九回:「只见一骑报马飞到,乃是清真山马元的差人,呈上鸡毛文书一角。」《老残游记》第一三回:「到了十三四里,只见那埝上的报马,来来往往,一会一匹,一会一匹。」
《國語辭典》:电讯(電訊)  拼音:diàn xùn
1.用电报、电话、无线电或网路设备等所传播的消息。
2.无线电讯号。
《漢語大詞典》:的音
真实的消息。《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平粤纪闻》:“ 太仓 失守,未知确实,俟有的音,再行飞稟。”
分類:真实消息
《國語辭典》:发报(發報)  拼音:fā bào
1.把消息、情报用无线电装置发给接收者。如:「他在军队里负责发报工作。」
2.送报。如:「报业愈发达,发报的工作愈繁重。」
《漢語大詞典》:出探
出外探听消息。 郭希仁 《从戎纪略》:“报告者未及退,忽大门前人声喧噪,余二人惊疑有变,令人出探,则各兵士舁 钱护院 至矣。” 梁斌 《播火记》第二卷三九:“宴宾楼的宴会灯红酒绿的时候, 庆儿 正背着粪筐在大街上出探。” 梁斌 《播火记》第三卷四六:“他擦去脸上的汗珠,问:‘叫谁去出探?’”
《漢語大詞典》:达信(達信)
传送消息。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其效用也,或泅钻敌舟而溺之,或夜抽艘队而乱之,或蓄燧潜发而燎之,或铁綆繫舟而拽之,或出奇载礮而扰之,或冒险伺间而侦之,或达信围城而应之。”
《漢語大詞典》:实音(實音)
确实的消息。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六指人冤狱:“贼具吐其实。盖贼与新郎相隔一村,自杀新郎后,远适 闽 省,既遇同乡,乃欲探一实音也。”
分類:确实消息
《漢語大詞典》:密耗
秘密消息。 宋 周邦彦 《风流子·大石》词:“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説与,佳音密耗,寄将 秦 镜,偷换 韩 香。”
分類:秘密消息
《漢語大詞典》:哗传(嘩傳)
纷纷传播。 明 徐渭 《府隍神有二辨》:“事虽不行,而民间譁传其説。”
谓消息轰动,广泛传布。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抑吾有为 长素 忧者,曏日革命之议,哗传於人间,至今未艾。”
《国语辞典》:秘闻(秘闻)  拼音:mì wén
鲜为人知的消息。如:「这段秘闻,是没几个人知道的。」
分类:消息
《漢語大詞典》:战讯(戰訊)
战事的消息。 郭沫若 《归去来·前线归来》:“军中应有一种统筹全局的‘战报’,以联络各军彼此的消息,以传达正确战讯于人民。”
分類:战事消息
《國語辭典》:电信(電信)  拼音:diàn xìn
1.利用电话、传真或电报等设施收发消息的通讯方式。如:「电信设备」。
2.利用有线、无线,以光、电磁系统或其他科技产品收发符号、信号、影像、声音或其他性质之讯息。
《漢語大詞典》:跑风(跑風)
(1).专门在外探听消息。 沈从文 《新与旧》:“一个跑风的探子,忙匆匆的从外边跑来,跪下回事。”
(2).漏风;漏气。 贾大山 《取经》:“嘴里虽然缺牙少齿,说话有点跑风,听着却更幽默引人。”
《漢語大詞典》:死耗
人死亡的消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嫗归,备道 三娘 容止,父母皆喜。末陈 巧娘 死耗,生惻惻欲涕。” 沙汀 《凶手》:“这老头子早已知道了他那次子的死耗。”
分類:消息
《漢語大詞典》:谣风(謡風)
(1).犹言风俗习情。 唐 王勃 《山亭兴序》:“藤牵赤絮,南方之物产可知;粉渍青田,外域之謡风在即。”参见“ 謡俗 ”。
(2).捏造的消息。 沙汀 《范老老师》:“然而,就在前天,那高中生忽又放出一般谣风: 范老老师 神经有毛病了!”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他听信谣风,砍竹子上街去卖去了。”
《國語辭典》:谣俗(謠俗)  拼音:yáo sú
由歌谣中反映出的风俗民情。《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人人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